張高瞻
(安徽省桐城市林業局,安徽 桐城 231400)
隨著我國目前市場經濟飛速發展,林業產業也在進行著相關的創新與技術革新,例如:鼓勵并促進林業產業中的關鍵技術、裝備及產品;限制優質林業產品作為原料制作一次性木制品的加工項目等。在我國目前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林業產業只有進行技術與相關的創新才能夠保證并促進我國林業產業未來的發展。
隨著我國國力與經濟的快速發展,各大經濟體系也處于飛速提升階段,所以我國林業產業也需要進行相應的技術創新。技術創新對于我國的林業產業來說十分重要,可以使林業產業培育出更適應我國目前國情與社會需求的林業新品種,對于林業未來發展有重要意義。
由于歷史遺留問題導致我國林業管理模式一直存在著相對自由、散漫等問題,而林業技術創新可以使我國目前的林業管理模式得到極大地改善,例如:采用集約化、科學化、數字化的管理方式,加強我國目前林業產業管理層對于基層人員的管理與監督等作用,能夠降低我國相關部門對于林業產業的經濟投入,提升我國林業產業未來發展的上限。
在我國以前的林業企業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對于企業、相關經營模式及基層員工的管理過于松散與規模化,并不能夠起到約束基層員工、提高企業對于未來市場經濟適應能力的作用,造成了我國林業發展相對落后,并直接導致了我國相關科技部門的研究進程落后。
我國林業企業的相關部門缺少對于創新技術的重視。伴隨著全球經濟的飛速發展與我國社會經濟體制的進步,我國的林業產業必須要向著可持續發展目標推進。但在眾多原因的影響下,我國林業企業的相關部門缺少進行可持續發展技術革新的重視性,20世紀的思想觀念依然根深蒂固地扎根在他們的思想中,導致林業生態建設及可持續發展并沒有得到相應的重視與推進。
我國的林業技術創新主要分為兩類,即基本及管理方向創新及林業未來實用性創新兩類。基本及管理方向創新包括了林業產業基本技術創新與研究以及可持續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技術創新。
林業產業基本技術創新不但對于林業行業及我國的經濟發展具有強大推動作用,并且對于我國的生態環境保護也具有重要作用,能夠有效遏制我國目前生態環境逐步惡化的嚴重問題。但從林業產業自身出發來看,由于林業產業基本技術創新與研究的跨度過大、其產出的新型林業產品難以在短時間之內產生可觀的經濟效益,并且由于我國目前有關生態環境保護及新型林業產品對于社會經濟的作用并沒有制定相關的政策或法律,因此對于林業產業來說,林業產業基本技術創新與研究好比為“雞肋”,所謂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可持續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技術創新分為兩大方面:林業產業實用性技術創新與林業產業產品推廣創新。林業產業實用性技術創新能夠大幅提高林業產業對于新型林業產品的研究速度與研究成果,主要能夠起到減少林業產業對于新型林業產品研究的經濟投入、簡化新型林業產品的生產方式及為新型林業產品爭取更大的利潤等作用。
據有關數據統計,我國林業產業的科技研究成果與轉化率只有約22%,這一數據低于我國絕大部分行業或產業的科技研究轉化成果,這便需要政府對于林業產業的科技轉化成果與科技化發展進行相應的政策支持。首先是林業產業的特性及國家前期并沒有重視林業產業的相關科技創新,造成了林業產業的科技研究成果偏低,其次是林業產業對于科技研究部門的管理政策有偏差。
我國所有行業在進行基礎創新時都會不可避免地產生相應的風險。我國林業產業在進行技術革新時,主要面臨的風險來源于我國林業產業在進行創新時創新部門自身所面臨的風險,即技術創新所產生的風險,包括林業產業進行技術創新時所面臨的沒有相關資料、沒有相關技術等,以及對于創新技術受體的風險,即在林業產業進行產品創新后,該產品創新的受體需面臨的風險。在采取了相關的政府政策支持后,林業產業在進行技術創新研究時才會大幅度降低所面臨的風險,并且減少在風險來臨時林業產業所遭受的經濟損失。
首先,想要讓我國林業企業在我國目前經濟大環境下創造其最大價值,就需要為我國所有的林業企業提供一個穩定、開放的外部環境。讓我國大部分林業企業在進行行業內部競爭時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修正,以此提高我國所有林業企業的技術創新動力與技術創新的性價比。
其次,為了給我國所有林業企業營造一個更適合發展的環境,我國政府應該深化并加強經濟體制改革。我國林業企業如若想要得到飛速的發展與提高,一定需要我國政府部門為其鋪好路。并且對于企業自身來說,我國所有林業企業都需要建立完整的創新體系與全新的創新機制。
在目前進行“十四五”規劃的大環境下,結合我國目前絕大部分林業企業的特點來說,做好體制改革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4.1.1 對我國林業經濟企業技術創新部門的思維進行調整,改變其長久以來對于創新研究的等待,需要依靠我國相關創新部門才能夠進行工作,等不良習慣與作風。如若不進行改正,我國林業企業的經濟轉化率、林業技術創新成果依然不會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林業企業的經濟轉化率僅為30.2%,而林業創新技術成果轉化率也僅僅為29%,并且我國林業企業所創造的創新成果僅為我國林業企業覆蓋面積的11%~16%。
4.1.2 我國絕大部分林業企業應明確其自身的改革目標,認真落實國家的相應政策,能夠做到在林業行業的主戰場上“指哪打哪”,著重提高并加大利用林業企業的高新技術,使我國大部分林業企業能夠自行解決在進行技術創新時所面臨的相應問題,使技術創新成果能夠得到更高的轉化率。
4.1.3 我國林業企業應該做到調整本企業的產品結構,在做好技術創新與新產品研究的同時,能夠做好市場調研工作,探究目前市場所需要的優質產品是什么樣,并且由此來深化打造本企業的經營產品,不斷提高我國林業產業對于我國經濟的作用。
對于我國相關的政府部門,應該調整好與林業企業進行技術創新時的相應工作思路,盡量為我國林業產業做好服務工作,加強與我國林業企業的合作。要在思想上做出改變,從政府為主引導林業企業進行技術創新改革,轉變為我國林業產業作為主導,在認真勘查市場之后作出相應部署并帶領政府做出動作。
在1994年進行納稅改革后,我國目前林業產業的稅率分別為:農業特產稅10%、增值稅17%、所得稅33%。由于我國林業產業正處于繼續發展的重要階段,我國相應政策已經對我國林業產業的納稅進行了減負。但由于目前我國林業產業基礎較為薄弱,且大部分林業企業的創新管理部門對于創新產業并沒有一個很好的認知,所以筆者認為我國應該實行對于林業產業稅收進行減壓的相關政策,例如:①在保證基本稅收的基礎上,令我國林業企業將高于基本稅收的資金用于加深技術創新研究。不但可以降低我國相關財政部門對于我國林業企業的資金投入,并且能夠大幅降低我國林業企業的納稅負擔。②當我國林業企業在進行創新研究的資金投入超過其當年總營業額的5%時,應對該企業應納的稅務進行一定程度的減免,或超過創新研究的資金投入達到其當年總營業額的5%時,將其50%的創新研究資金投入抵消該企業當年應納稅,降低我國林業企業的納稅負擔。
人才是所有行業的關鍵,對于面臨著關鍵技術創新的林業產業來說更是如此。對于技術創新來說人才是必需品,而林業企業在進行技術創新時所需的人才種類也是多種多樣的,例如:具有遠見的領導者、相關技術過硬的基礎員工、具有市場敏銳性的營銷員工、具有研究開發的研究員工與具有較強監督性的督導人才。只有具備以上方面的人才,我國大部分林業企業才能夠得到飛速、穩定的發展。
目前,在國內外人才市場的沖擊下,本身人才稀少的林業行業更是加雪上加霜。并且作為人才所了解不多的林業產業,對于創新與領導項目相關的人才吸引力也大大不足。我國政府應該注重人才引導問題,為我國目前處于發展關鍵階段的林業產業進行人才引流,使國內外優秀、高質量人才投入到我國林業產業當中,保證我國林業產業現階段的發展順利進行。由于國外林業產業水平高于我國,所以我國也應該不定期地將國外林業產業的人才引入我國,對我國林業產業的技術創新與未來發展進行詳細規劃與研究,并且應使我國林業企業的員工不定期地去往國外進行先進技術以及管理經驗的學習,使我國林業產業得到更好地發展。
我國林業產業如果想得到長遠、穩定的發展必須要注重技術創新方面,并且在政府相關政策的幫助與扶持下進行快速轉型與發展。本文主要概述了目前我國林業產業在進行技術創新時所面臨的問題、政府出臺的相關政策的作用與筆者對于未來我國林業產業發展的建議,希望我國林業企業能夠抓住機會,更好地進行技術創新,并且在未來得到穩定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