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煙花,又稱煙火、焰火。火藥發明之后就有煙花了。如今每逢佳節或是盛大活動來臨之際,各地經常會施放煙花增加氣氛。
當五顏六色的煙花于漆黑的夜空之中綻放,又宛若流星般隕落,你可曾想到過,這些繽紛的顏色是如何形成的?這些熄滅的煙花又會不會跌落到我們頭上?
煙花之所以能綻放出五顏六色的樣子,主要是因為“焰色”反應。
煙花制作過程當中,制作人員會定量地加入一些金屬發光劑和發色劑。金屬發光劑主要是鋁粉和鎂粉,它們在氧氣中充分燃燒時會發出耀眼的白光。發色劑主要是一些金屬化合物,金屬化合物中的金屬和氧離子結合發生劇烈的反應,就會產生不同顏色的光芒。
幾種常見的顏色是:鈉元素燃燒時所產生的焰色反應是黃色的;銅元素是綠色的;而鉀元素則通常呈現淺紫色。由于鉀元素中通常會摻雜些鈉元素,所以我們經常會使用藍色鈷玻璃觀察。
煙花雖美,在空中熄滅后去哪了呢?其實倒不會產生什么固態留存物,只是會在燃放過程中釋放大量空氣污染物。“酸雨”的主要構成物: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就是煙花燃放時產生的氣體。這些氣體不僅會對大氣造成危害,更會影響人體的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因為環保問題,電子煙花由此誕生。
(摘自《羊城晚報》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