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小藝與其丈夫登記結婚,但兩人一直未能生育孩子。2014年12月,小藝夫婦因原發不孕癥、男方弱畸精子癥等病癥,到廣西某醫院生殖中心實施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助孕,受精方式為卵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技術。醫院對小藝夫婦實施取卵手術,經受精并進行胚胎培養,最終形成6枚囊胚。經移植1枚囊胚,小藝夫婦獲得單胎妊娠。后來雙方簽署了《胚胎冷凍、解凍及移植知情同意書》,約定小藝夫婦每年向醫院支付費用,醫院為小藝夫婦冷凍保存剩余的5枚受精胚胎。2015年9月,小藝足月分娩了一名女嬰。
2016年10月,小藝的丈夫意外離世。在亡夫父母支持下,小藝到醫院申請取回冷凍保存的5枚受精胚胎,被醫院以涉及社會倫理問題為由拒絕后,小藝遂訴至法院。
廣西西鄉塘區法院審理后認為,冷凍胚胎含有原告及其丈夫的DNA遺傳信息,在生命倫理上與原告及其丈夫具有最密切的聯系,原告及其丈夫是理所當然的權利人,享有保管、處置胚胎的民事權益。同時,冷凍胚胎必須存置于零下196℃的液氮環境才能保存,原告應當知曉冷凍胚胎保存不當的風險,全面了解保存條件后再將冷凍胚胎從醫院取回。
據此,法院支持了小藝的訴求,依法判決醫院將涉案冷凍胚胎交付給小藝。
“冷凍胚胎具有潛在的生命特質,應受到特殊尊重與保護。”廣西壯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民一庭法官周嫚特別提醒,取回胚胎后,包括原告在內的任何人不得將其用于胚胎買賣、代孕等違背倫理道德、違反法律規定的活動,否則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
(摘自《法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