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竹君 錢鵬 馬慶雨

70年,在人類漫長的發展史中猶如白駒過隙,彈指一揮。沐浴著秋日的陽光,2021年10月,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迎來建院70周年的美好時刻。
從青青幼苗到參天大樹,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不能丟。70年前,為了配合抗美援朝戰爭,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的前身——山東省軍區第二陸軍醫院在王舍人成立。70年來,醫院雖幾經改名,但三院人艱苦奮斗的精神始終都沒有改變。就在這極其困難的條件下,醫院的破傷風、脈管炎治療以及創傷顯微外科領域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國的前列。
如今漫步在三院,綠樹蔭蔭,高樓林立。院容院貌變美了,尖端醫療設備增加了,高端醫學人才輩出,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已發展成為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急救和健康管理于一體的三級綜合性醫院。“與過去相比,我們的住院條件好了,醫療技術和設備更先進了。但是,老一輩艱苦奮斗的精氣神不能丟!”醫院黨委書記牟鑫說。
回望過去,折射的是歲月的痕跡,更呈現出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從近代走到現代、從昨天走到今天的滄桑歷程。“我們要深入思考醫院發展方向,探索一條適合醫院自身實際的創新發展之路,上下同心、迎難而上,以實際行動交出高質量發展的健康答卷。”牟鑫說。
宏偉藍圖催人揚鞭奮進,令人歡欣鼓舞,為醫院前行指明新方向,拓展新的視野,帶來新的機遇。
從“一窮二白”到勇立潮頭,敢為人先的守業精神不能忘。“成功了,我們創造了歷史!”2020年5月23日,在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手術室,激動和喜悅洋溢在每個人的臉龐。一臺高難度手術填補了醫院心臟外科手術的空白。
20世紀70年代,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醫院治療破傷風患者185例,治愈率達到96%,創造了破傷風治療史上的奇跡。在此基礎上,醫院開展破傷風臨床科研,至今在全省享有盛譽;20世紀80年代,醫院開展的動脈注射二氧化碳治療脈管炎技術享譽全國,成為院史上首例科研項目;同期,醫院開展的斷肢(指)再植研究,開創了全市顯微外科之先河。“在三院的歷史上,從不缺乏干事創業的激情和敢為人先的氣魄。”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劉士懂說。
瞄準“一個目標”,時不我待的開創精神不會變。 2021年3月24日,對全體三院人來說,注定是難以忘懷。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以優異的成績通過國家三級綜合醫院評審。
伴隨著大型機械的轟鳴,院區內一派繁忙的景象。建筑面積分別為5.6萬平方米和10.2萬平方米的醫療康養綜合樓與應急醫學綜合樓建設正全速推進。項目建成后,總床位預計可增至3000余張,極大緩解了百姓“看病難”的問題。
“十四五”期間,是我國“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也是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全面提升綜合實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期。新時期,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將按照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總體要求,以打造濟南市東部區域醫療中心,創建山東省特色明顯、綜合實力強大的高水平現代化三級甲等綜合醫院為發展戰略,全面提升醫院綜合實力,持續推動醫院高質量快速發展。“全院上下要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要有勇立潮頭、敢為人先的氣魄,才能開創醫院發展的新局面。”牟鑫堅定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