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環 曾玲玲 王成 季生棟 楊慧瑩 崔秀輝 劉峰





摘 ? ?要:對來自全國各地的28份綠豆種質進行比較試驗,根據各品種(系)的田間表現、各農藝性狀和產量表現,篩選出適宜黑龍江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區機械化種植的綠豆新品種,為該地區綠豆種植提供新品種,并選出具有優良遺傳性狀的材料,為該育種團隊在以后的育種中所用。試驗結果表明,保綠201323-3產量排在第2位,生育期為90 d,株高較小,抗倒伏能力強,結莢位6.4 cm,較適宜機械化收獲,適合當地種植;0802-4-2-1-2-1、保綠201322-3、冀綠13號、132-346、皖科綠3號、渝綠9號、品綠2014-129、HN1023-7-2、遼綠PB-02、宛綠5號可用于以后的育種之中,取其優良性狀,為選育出優良新品種提供材料。
關鍵詞:綠豆;優良性狀:種質資源
文章編號:1005-2690(2021)19-0003-04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522 ? ? ? 文獻標志碼:B
黑龍江省西部地區是我國綠豆主產區之一,其中杜爾伯特縣和泰來縣是黑龍江省綠豆主產縣。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1-2],通過科技引領,發揮綠豆在結構調整中的優勢,穩定綠豆在生產中的地位,兩縣種植面積占全省50%以上,都被中國特色之鄉組委會評為“中國綠豆之鄉”,種植面積也相對穩定,形成“綠豆—玉米—玉米”輪作模式,培植了初加工和半精加工企業、收購商、產業協會和多個集散地,各自形成地域品牌。
該地區種植品種以綠豐2號為主,該品種粒小,百粒重4 g,瘠薄地種植植株直立,肥力較好地種植易倒伏、徒長,機械化生產難度大,難以形成規模化種植,制約產業發展。
篩選出適合該地區機械化種植、適應市場需求的綠豆優良品種是解決現狀的關鍵。通過對2019年引進的27個新種質資源和該地區主栽品種綠豐2號進行比較試驗,初步篩選出性狀和產量較好的新材料,為該地區新品種的推廣和選育提供一定的基礎材料。
1 ? 材料與方法
1.1 ? 試驗材料
試驗材料為28份綠豆,其種質資源名稱及來源見表1。
1.2 ? 試驗設計
試驗在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齊齊哈爾分院試驗基地進行。試驗品種28個,采用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復,5行區,行長5 m、行距65 cm,小區面積16.25 m2。
5月17日播種,前茬玉米,土壤肥力中等,田間管理略高于大田。
由表2可知,2019年齊齊哈爾分院試驗地生育期(5月1日—9月30日)≥10 ℃的活動積溫為2 884 ℃,生育期5月1日—9月30日,月總降水量為526.6 mm,高于近10年生育期降水量。
1.3 ? 調查項目
根據綠豆種質資源描述規范和數據標準[3],觀察記載出苗期、開花期、成熟期、生育日數各生育時期和抗倒性指標,在成熟后測量記錄株高、分枝、主莖節位、單株莢數、百粒重、產量等農藝性狀指標。
1.4 ? 計算方法
數據利用統計軟件WPS 進行統計分析。
2 ? 結果與分析
試驗結果表明,27份綠豆資源中有12份材料產量高于對照品種,對12個增產品種進行評述。
由表3~5可知,0802-4-2-1-2-1生育期90 d,株高48.3 cm,抗倒性強,結莢位2.7 cm,主莖分枝1.6個,節數10.2個,單株莢數25.2個,莢長9.1 cm,單莢粒數9.6粒,粒色綠色,百粒重6.0 g,單株粒重10.3 g,折合產量1 891.3 kg/hm2,產量排名第1位,較對照增產41.3%。
保綠201323-3生育期90 d,株高55.5 cm,抗倒性強,結莢位6.4 cm,主莖分枝1.0個,節數10.0個,單株莢數21.8個,莢長9.2 cm,單莢粒數9.9粒,粒色綠色,百粒重6.4 g,單株粒重8.3 g,折合產量1 655.4 kg/hm2,產量排名第2位,較對照增產23.7%。
白綠13號生育期111 d,株高82.9 cm,抗倒性弱,結莢位5.0 cm,主莖分枝1.8個,節數11.2個,單株莢數30.6個,莢長9.0 cm,單莢粒數13.0粒,粒色綠色,百粒重4.8 g,單株粒重11.5 g,折合產量1 650.3 kg/hm2,產量排名第3位,較對照增產23.3%。
吉綠10號生育期111 d,株高81.6 cm,抗倒性弱,結莢位3.4 cm,主莖分枝2.0個,節數11.2個,單株莢數29.0個,莢長9.0 cm,單莢粒數12.3粒,粒色綠色,百粒重4.4 g,單株粒重10.9 g,折合產量1 548.7 kg/hm2,產量排名第4位,較對照增產15.7%。
保綠201322-3生育期101 d,株高58.7 cm,抗倒性強,結莢位3.2 cm,主莖分枝1.4個,節數10.0個,單株莢數26.0個,莢長11.2 cm,單莢粒數11.8粒,粒色綠色,百粒重7.2 g,單株粒重13.5 g,折合產量1 544.6 kg/hm2,產量排名第5位,較對照增產15.4%。
冀綠13號生育期90 d,株高55.8 cm,抗倒性強,結莢位3.9 cm,主莖分枝0.8個,節數9.6個,單株莢數19.2個,莢長12.0 cm,單莢粒數11.2粒,粒重6.7 g,單株粒重11.9 g,折合產量1 348.7 kg/hm2,產量排名第12位,較對照增產0.8%[4]。
3 ? 討論與結論
0802-4-2-1-2-1的產量第1位,生育期90 d,植株矮,抗倒性強,但結莢位過低,不適合機械化收獲,可作為育種材料。
保綠201323-3第2位,生育期為90 d,株高較小,抗倒伏能力強,結莢位6.4 cm,較適宜機械化收獲,適合本地區種植。
白綠13號和吉綠10號雖然產量位居第3位、第4位,但株高均在80 cm以上,抗倒伏性差,不適宜機械化收獲。
保綠201322-3和冀綠13號產量居第5位、第6位,株高均較矮,抗倒性均強,但結莢位均較低,不適宜機械化收獲,可作為育種材料使用。
132-346產量排名第7位,但抗倒性差,結莢位過低,但分枝較多,莢長,可用作育種材料。
同111411產量排名第8位,株高較高,結莢位低,屬毛綠豆,商品性不好,但抗倒性強,可作為育種材料使用。
皖科綠3號、渝綠9號和品綠2014-129產量排名在第9、10、11位,但生育期均短,株高均較低,抗倒性均強,可作為育種材料使用。張綠2號生育期過長,抗倒性差,不適宜本地區種植。
宛綠5號產量在第13位,但成熟時葉片自然脫落,適宜機械化收獲。
其他15份材料雖然產量較對照品種低,但也有優良性狀。例如HN1023-7-2產量位于第19位,其具有稈強、抗倒和不落莢的優點;遼綠PB-02產量在第24位,其籽粒顏色最鮮艷,商品性優良。這些品種材料可用于以后的育種中,取其優良性狀,為選育出優良新品種提供基礎。
經和一些品種的選育報告或成果登記比較發現,個別品種表現出地域差別明顯,例如白綠13號、吉綠10號和冀張綠2號,株高分別是59.4 cm、66.7 cm和54.9 cm,和在本區域種植株高82.9 cm、81.6 cm和80.8 cm差距明顯,其他各項指標也出現一些差異;冀綠13號和皖科綠3號兩個品種株高和其他指標差異不明顯,表現出一定的地域穩定性。由此說明,各品種在不同的區域種植均有可能出現一定的地域差異,所以對篩選出的適宜品種還需進行多年種植試驗[5-6]。
參考文獻:
[ 1 ] 陳玉潔,張平宇,劉世薇,等.東北西部糧食生產時空格局變化及優化布局研究[J].地理科學,2016(9):1397-1407.
[ 2 ] 李季李.黑龍江省西部地區雜糧生產情況及市場競爭力調查分析[D].大慶:八一農墾大學,2015.
[ 3 ] 程須珍,王素華,王麗俠,等.綠豆種質資源描述規范和數據標準[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
[ 4 ] 郭亞寧,張盼盼,張思雨,等.綠豆種質資源的收集與鑒定[J].山西農業科學,2021(9):1114-1118.
[ 5 ] 權彪.抗豆象綠豆種質晉中10號的選育與栽培技術[J].山西農業科學,2020,48(1):12-14.
[ 6 ] 王蘭芬,武晶,彭琳,等.綠豆種質資源抗旱性鑒定評價[J].植物遺傳資源學報,2019,20(5):1141-1150.
基金項目:國家食用豆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專項資金資助(CARS-09-Z09)。
作者簡介:盧 ? 環(1987—),女,漢族,山東菏澤人,碩士,研究實習員,研究方向為植物生理及雜糧育種。
通信作者:崔秀輝(1963—),女,漢族,黑龍江齊齊哈爾人,碩士,研究員,研究方向為雜糧育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