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緒彥
摘 ? ?要:花生是我國常見的作物之一,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在我國具有較大的生產規模。近幾年為了滿足市場需求,花生的種植面積逐漸擴大。但是現階段要想實現我國花生連續高產,就要解決多種因素的影響。為了保障花生的產量,提高花生種植質量,以山東省為例,對花生的高產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技術分別展開了論述,以供參考。
關鍵詞:花生;高產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
文章編號:1005-2690(2021)19-0025-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435.652;S565.2 ? ? ? 文獻標志碼:B
花生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種植戶投入生產種植。隨著種植規模的擴大及總產量的提高,如何保持穩產高產是目前花生種植過程中的關鍵問題。在種植過程中,栽培技術會直接影響種植效果和產量,沒有落實好病蟲害防治工作,也會影響花生的正常生長和產量的實現。
1 ? 花生栽培現狀
現階段,我國大部分地區在進行花生作物栽培時,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1.1 ?選種方式落后
很多種植戶在選種時遵循傳統規律和習慣,選用相同品種的莢果。未及時淘汰晚熟、早死、病害的莢果,使得種子的生長活力不高。在種植過程中導致植株的抗性不強,易受病害侵擾,不利于后續的生長,減少花生的質量和產量。
1.2 ? 缺少創新性
在花生的具體栽培過程中,種植戶未及時創新技術手段。為了減少人力和成本的投入,現階段大部分的花生種植都采用大規模栽培方式,導致花生的種植密度不均勻,出現植株高度參差不齊的現象,嚴重影響花生出苗率,不利于后續的管理工作,甚至還會浪費優質土地。
1.3 ? 沒有確立集約化管理
我國花生的種植較為分散,土地呈現一家一戶的分布形態,導致難以在土地上大規模種植具備高產性能的優質花生,影響集約化管理的大力推廣和普及,消耗和浪費人力、財力,提高了種植成本,導致種植戶的收益明顯減少。
1.4 ? 沒有科學管理田間
大多數種植戶依然采用傳統種植方式,進行具體田間管理工作時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過度施肥、沒有適當輪作,不重視配套管理技術的應用等,影響土地質量的同時降低土地條件,不利于開展后續的花生種植活動。
2 ? 花生高產栽培技術
2.1 ? 選種
花生的選種工作在花生種植過程中至關重要,發揮著基礎性作用。種子質量對花生收獲的產量和質量造成直接影響。現階段,隨著我國農業水平的不斷提高,加大了對花生品種的培育和研發力度。種子都具有差異性的特點,因此在具體種植時,應按當地的氣候條件、種植需要合理選擇種子。同時為了降低病蟲害發生概率,選擇較強抗性及耐性的種子[1]。
2.2 ? 種子處理
確定花生品種后應對所選擇的種子進行相應處理。通過科學的方法處理種子,能有效提高花生的出芽率和存活率,而且對病蟲害問題的發生也有良好的規避效果。一般晾曬種子1~2 d,晾曬地點不能選擇水泥地、石板,避免由于陽光照射后地面儲存高溫影響種子的出芽率。晾曬種子時適當地翻動種子,使其更均勻地晾曬,保證種子的活力。在正式播種前約10 d剝掉種子皮,淘汰掉顆粒較小、干癟、存在霉點的種子。應嚴格控制種子剝皮的時間,如果過早剝皮會影響種子的活性,降低存活率。另外,在播種前1~2 d要針對種子進行拌種操作,合理選擇藥劑,不僅能確保較高的出苗率,提高出苗質量,同時還能通過藥劑的滲透提高種子的抗病能力,殺滅細菌和病毒。
2.3 ? 地塊處理
種植花生對土壤條件有較高的要求。種植花生的地塊應保持適當的土壤厚度,且土地平坦、土壤肥沃。不能迎茬、重茬種植花生,尤其不能與馬鈴薯、豆科的作物連作,不然會引發較為嚴重的病蟲害問題。
花生開花期、結果期的空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整地時要做好土地的深翻工作,并且壓實土地,提高土壤的緊實度,為了讓土壤更肥沃,可以適當施用腐熟有機肥,維持土壤中豐富的養分,保證花生種子健康生長,同時具備優質的土壤環境[2]。
2.4 ? 確定播種時間
在花生種植過程中,合適的播種時間也是一項重要因素,直接影響花生的生長狀況及產量。地表溫度適宜,環境溫度15 ℃更適宜花生的發芽和生長,從而保證順利開展花生的種植工作。不合理安排播種時間會造成花生發育不完全、產量低等問題。因此,播種時間要科學合理并嚴格執行,才能穩步提高花生產量。同時在種植時合理控制花生密度,針對一些特殊的花生品種,在種植過程中適當增加植株的距離;針對小體積的花生品種,也要按照實際情況適當縮小植株間距,保證土地資源充分利用,同時有效促進花生產量的增長。
2.5 ? 田間管理
在花生的生長階段,必須嚴格落實田間管理工作,根據花生不同生長周期的特點,科學執行操作,保證花生能夠正常生長。
2.5.1 ? 種植苗期
在苗期階段,應及時處理植株中的落葉,促使植株的葉片具有更強的養分制造能力,而且還能夠減少由于子葉而感染病害的問題。
2.5.2 ? 種植中期
花生中期在整個栽培管理階段中最為關鍵。在生長過程中需要較大的養分,這一階段必須加強水肥、除草工作,而且在花生結果層合理加施鈣肥,有效控制花生的長勢,防止出現植株瘋長問題,提高坐果率。
2.5.3 ? 種植后期
后期的花生植株會在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下產生子葉早衰的問題。應通過病蟲害防治手段、根外施肥等方式實現有效的預防效果,保證花生植株擁有更長的功能期,確保花生產量的穩步提高。
在整個種植階段,都應及時補充缺苗、清除病苗,并確保花生在生長過程中具有充足的陽光、水分和養分的供給,清理雜草,避免爭奪花生的生長養分,讓花生在一個更適宜的環境下健康生長[3]。
2.6 ? 提高機械化生產水平
2.6.1 ? 引進機械化設備
國家對這方面問題提供了大力支持和保障。花生種植戶應緊跟農業發展趨勢,響應國家政策,積極引進機械化設備,確保花生高產。隨著機械化設備的引進,花生種植機械化水平不斷提升,也會提高種植產量和效益,特別是對于一些大面積、大范圍的種植而言,在整個種植的過程中,采用機械化生產能極大地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花生的歸倉率,讓其果實具有更高的質量。
2.6.2 ? 推進機械化生產
現階段,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一個必然的趨勢就是機械化生產。因此在花生的種植過程中,也要推進機械化生產的實現。面對當前經濟全球化的背景,為了提高我國的花生產量,推動花生種植業的發展,應全面推進機械化生產。
3 ? 病蟲害防治技術
無論對哪一種農作物進行種植,病蟲害一直都是無法避免的問題,必須引起種植戶的高度重視。如果沒有嚴格落實病蟲害防治,輕則造成農作物減產,重則會導致絕產、顆粒無收。所以在加強栽培技術的應用、提高花生產量的同時也要關注病蟲害的防治,采用科學的防治技術,避免病蟲害問題威脅到花生的產量。
當前種植戶使用頻率較高的防治手段是農藥。農藥效果明顯,能保障花生的增產、增收,但是農藥自身的毒性和種植戶不合理規范的使用劑量,會對土壤和環境造成不良影響。因此,隨著綠色環保的觀念深入人心,種植戶也逐漸采取綜合防治措施,強化病蟲害防治。
3.1 ? 主要病害防治
在花生的生長階段,最常見的病害為莖腐病,會對花生的生長造成極大危害。這種病害較多發生在多年連作的地塊中,主要在花生生長的中后期階段感染。一旦出現病害,會使花生迅速枯萎甚至死亡。該病害潛伏性強、暴發性強,常常會給花生的種植區域帶來嚴重影響,導致花生的大面積死亡,進而影響花生的產量。針對這種病害,首先要做好預防工作。在選種時應及時去除霉變、腐敗的種子并充分晾曬,以此消滅病菌,減少病害的侵擾。其次,采取科學的種植方式,比如合理輪作,能防止出現殘留的病菌,損害花生根莖,有效減少土壤的病菌含量,從源頭上降低病害發生的概率。也可以通過藥劑防治,比如多菌靈拌種、農藥噴灑等。
3.2 ? 主要蟲害防治
花生的常見蟲害有很多種,比如蠐螬、棉鈴蟲、紅蜘蛛等。針對這些蟲害,重點以預防為主,并結合防治手段。蠐螬一般出現在花生的幼苗和莢果期,極易造成缺苗斷壟,還會侵蝕果殼和果實內部。一般防治的最佳時間是幼蟲時期,在6—7月著手防治,可以采取菊酯類農藥、農藥復配劑等方法,從而實現較好的滅殺效果。同時要作好土壤處理工作,通過翻土殺滅蟲卵。
4 ? 結語
要在加強對花生高產栽培技術研究的基礎上,強化病蟲害防治能力,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花生產量,推動花生種植行業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 1 ] 楊福麗.淺析花生優質高產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策略[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1(5):189-190.
[ 2 ] 付春,魯成凱,宋曉峰,等.高產優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