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虎
摘 ? ?要:法桐作為一種重要的造林綠化樹種,因具有較好的綠化、美化效果與廣泛的適應性,深受人們喜愛。因此,近年來,法桐苗木在造林綠化當中應用量越來越多,為了進一步提高法桐育苗栽培技術水平,結合實踐,探討分析了法桐育苗技術要點及其栽植技術,希望能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一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法桐;育苗;栽培;管理
文章編號:1005-2690(2021)19-0099-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792.37 ? ? ? 文獻標志碼:B
法桐有著闊鐘形的樹冠,灰褐色、灰白色的干皮,樹皮為薄片狀,容易剝落,露出光滑的樹干[1];幼枝與幼葉部位上密生有星狀毛,顏色為褐色,樹葉呈現掌狀,相對較大,有5~7裂,葉緣部位為齒狀,掌狀脈;花序為球形呈白色,雌雄同株,花期在4—5月,果實成熟在9—10月,樹冠開張,冠幅較大,具有濃密的樹蔭,樹齡長。法桐還具有很強的耐寒特性,能夠有效抵御大氣污染,其葉片可以大量滯積灰塵,吸收有毒、有害氣體,可有效抵抗氯氣、二氧化硫等。正是由于法桐的諸多優勢,其在造林綠化方面應用越來越普遍。為了滿足近年來造林綠化對法桐苗木的需求,結合實踐對法桐育苗及栽植技術進行分析探討以供參考。
1 ? 法桐育苗技術要點
對于法桐育苗而言,可結合實際選擇播種育苗和扦插育苗等方法開展育苗工作。和扦插育苗相比,播種育苗會使根系更發達,苗木生長更旺盛,同時會具有較長的速生期,并且不會引發心腐病,但是播種育苗難度相對較大。這是因為法桐的種子相對較小,而且種子容易發育不良,存在很多空粒, 增加了選種難度。幼芽頂土能力相對較差,春季干旱的天氣條件不利于法桐的生長。具體進行育苗時,應當與實際情況充分結合,選擇相應的育苗方法。
1.1 ? 法桐播種育苗技術
1.1.1 ?; 整地
首選地勢高、地勢平坦、水源充足的地塊,以沙壤土最佳,將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按照90 m3/hm2施入其中,設置畦寬1.2 m,埂寬25 cm,埂高15~20 cm,播種工作實施之前開展土壤消毒。
1.1.2 ? 浸種與催芽
為了保證幼苗快速生長,首先應把挑選的種子放置于40 ℃的溫水中浸泡10 h,并進行攪拌保證種子均勻受熱;其次在常溫條件下浸泡24 h,撈出種子,按照種子量的2倍和細沙均勻混合;最后裝入到草袋或木箱中開展催芽工作,溫度保持在25~30 ℃,每日進行翻動,通常3~4 d種子便逐漸露白,當種子大部分露白時,便可開展播種工作。
1.1.3 ? 播種
播種時間選擇在4月上旬,在適宜播種期提前播種,這樣能夠使法桐幼苗生長時間有效延長,增加苗木抗性,保證苗木質量。播種前應澆透水,確保床面全部濕透,在畦面上均勻撒施種子,之后將1份細沙、1份細土和2份馬糞渣配合成混合物,在種子上覆蓋,厚度為0.3 cm,并覆蓋地膜,一般5 d便可出苗。
1.1.4 ? 管理措施
①出苗前期的管理措施。幼苗出土之前必須要保證良好的溫濕度,并合理地進行噴水,避免出現干裂,并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保證幼苗健康生長。②生長初期的管理措施。幼苗出土至生長出6~7片真葉一般需要60 d左右。生長出兩對真葉時,幼苗的根系短,抗旱能力弱,同時由于春季干旱天氣較多,需要時常進行噴水,確保地表濕潤度,不可大水漫灌,以免小苗被水沖走。當幼苗生長出3~4對真葉時,根系生長速度逐漸加快,幼苗水分養分吸收能力、抗旱能力也會大幅增強,此時可以有效控制噴水次數,促進蹲苗,保證幼苗根系健康生長。③移栽期的管理措施。當生長出4對真葉并在陰雨天或者傍晚時移栽的效果最好,能夠有效保證苗木成活率,移栽之前進行一次透水澆灌,這樣利于幼苗帶土移栽。④定苗期的管理措施。當幼苗生長針葉達到6~7對時,生長速度加快,葉片面積不斷擴大,應當根據苗木大小分次進行定苗,定苗之后,施入0.5%的尿素,也可在澆水過程當中利用速效氮肥進行追施,保證苗木快速生長。⑤速生期的管理措施。當法桐實生苗在生長出的真葉達到6~7對時,一般于7—9月便進入速生期,8月中旬是其生長高峰期,此時更應當強化肥水管理工作,將法桐的速生潛力充分挖掘出來。⑥生長后期的管理措施。合理控水與合理施肥,保證苗木有效木質化,培育出更多優質壯苗。
1.2 ? 扦插育苗要點
1.2.1 ? 插條的采集
秋末冬初采集種條,選擇1~2年生實生苗木采集插條,并截成15 cm長的插穗,每個插穗上保留兩節,并留有飽滿芽胞3個,接穗上端在飽滿芽上0.5 cm的部位剪成平口或者略斜口,下端在芽下1 cm部位,剪成馬蹄型口,隨采隨插。
1.2.2 ? 苗床整理
首選土層深厚、土壤疏松肥沃,具有較好排水條件的地塊制作苗床,每667 m2施入有機肥500 kg、3%甲基異柳磷顆粒劑2.5 kg 以及硫酸亞鐵10 kg,以殺死地下害蟲,保證育苗成活率,確保苗木健康生長。
1.2.3 ? 扦插
扦插時間選擇在春季3月份,并合理整畦與覆地膜,設置畦寬190 cm,并根據30 cm×50 cm控制株行距進行扦插,每畦扦插4行,種植密度為4 400株/667 m2,插穗利用生根粉配制的溶液進行浸泡,扦插時利用和插穗具有相同粗細的硬木棍打孔,之后開展扦插,保證插穗和細土充分結合,之后澆水,提高成活率的同時提高植株抗逆性。
1.2.4 ? 苗期管理
插穗扦插之后,要確保苗床濕潤度,有利于插穗快速生根。當萌條達到10 cm左右時,選留生長較好的枝條進行主干培育,并剪除其他萌條。苗期生長階段如果枝條生長過密,應當將二次枝適當剪除,保持通風透光性。并合理地松土、除草,結合土壤墑情與天氣情況進行澆水,并追施尿素、復合肥等。
2 ? 法桐栽植技術
2.1 ? 栽植技術要領
最佳栽植時間為3—4月。將栽植穴挖好,如果進行大徑材培育,應當開挖大穴,將苗木放入其中,回填土并踏實,上提苗木保證根系全部舒展,之后踏實澆水。
2.2 ? 栽植法桐的注意事項
①首選本地苗或者通過苗圃進行馴化的優質苗木,同時應當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苗木進行栽植。②不應選擇裸根苗進行移栽。裸根移栽會引發苗木根系受到損傷,導致根部大量失水,造成緩苗時間過長。應當對苗木根系加強保護,避免根系出現撕裂,并進行平齊短截。③移栽過程當中應當科學修剪,確保苗木水分代謝平衡。④苗木移栽后在樹干上纏上薄膜或者草繩進行保濕,更利于苗木成活。⑤移栽大苗時,應當采取固定措施,避免根部出現松動,采用大坑移栽保證水分供應,提高成活率。
2.3 ? 養護要點
法桐有著很強的適應性,管理相對粗放,不必進行特殊養護,但在透水不良、高鹽堿含量的土壤當中易生長不良,增加黃化病的發生概率。可利用拉沙壓堿、換好土的方式進行土壤改善,開挖大坑,將河砂鋪于底部以隔鹽堿。而且應當對樹草需水矛盾有效控制,以免對法桐生長帶來不利影響。干燥高溫天氣條件下,極易導致法桐病害發生,可以噴水進行保濕,提高法桐成活率。
2.4 ? 病蟲害防治
法桐霉斑病是影響法桐苗木健康生長的重要病害,常常會引發苗木枯死。該病害多發于葉片部位,導致葉片背面出現黑褐霉層,大小不一。應用200倍波爾多液進行噴施防治,能夠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
法桐食葉性害蟲可以利用藥劑噴灑進行防治。蛀干害蟲主要為光肩星天牛,為了有效防治該害蟲,應采取以下措施。①捕捉成蟲。在5—6月害蟲發生盛期進行成蟲捕捉。②毒殺成蟲。在成蟲高發階段,運用40%的樂果或80%的敵敵畏,并摻和一定量的水與黃泥制成糊狀,在距地面50 cm左右的樹干部位進行涂刷,可以將上樹產卵的成蟲以及剛剛孵化的幼蟲殺死。成蟲產卵高峰階段還可在樹干基部涂刷白涂劑,控制和減少成蟲產卵。③將害蟲卵粒與初孵幼蟲刮除。6—7月觀察到樹干基部出現泡沫狀膠質流出時,將樹皮之下的卵粒與初孵幼蟲刮除,并運用波爾多液或石硫合劑進行涂刷消毒。④毒殺幼蟲。當樹干基部有成堆蟲糞發現時,掏出蛀道蟲糞,并塞入下列藥劑進行毒殺。首先利用廢紙或者布條蘸5~10倍40%樂果乳油或者80%敵敵畏乳油,塞入蟲洞之內,也可利用注射器將藥劑注入蟲洞。其次運用56%的磷化鋁片劑,將每個蛀洞當中塞入一粒藥劑,并用泥將洞口封好。再次利用硫化鋅制作的毒簽蛀孔當中,將幼蟲殺死。最后鉤殺幼蟲。⑤對受害樹加強治療。春季清明到立夏這段時期是法桐根系快速生長階段,在晴朗的天氣條件下,將遭受病蟲害的法桐根莖部位土塊挖開,將傷口殘渣刮除,露出新鮮色澤。將生根粉涂于傷口部位,并在傷口部位堆放肥土,覆蓋薄膜,利用繩子牢固捆扎薄膜,經過一段時間,傷口便快速愈合,長出新根。
3 ? 結論
對法桐育苗技術要點及栽植技術要點予以分析和探討,以便在后續法桐幼苗栽植工作過程當中,采取科學有效的技術措施,保證育苗效果,提高栽植水平,推動法桐造林綠化事業持續穩步發展,為友好型生態社會構建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 1 ] 謝洪梅.林木病蟲害的檢測與防治措施[J].江西農業,2020(4):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