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庭林


摘 ? ?要:毛竹栽培及低產林改造技術應用對于毛竹栽培種植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關系到毛竹林的種植應用效果,同時也關系到毛竹栽培的經濟效益。在實際的毛竹種植過程中,應該對相關技術要點進行有效掌控,注重選地、施肥、培養等。針對毛竹栽培種植進行了分析,闡述了毛竹栽培以及低產林改造技術,確保其技術的應用更加合理,提升毛竹生產栽培產量。
關鍵詞:毛竹栽培;低產林;改造技術
文章編號:1005-2690(2021)19-0119-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795.7 ? ? ? 文獻標志碼:B
毛竹是種植廣泛的竹類經濟作物,在實際的毛竹種植過程中,對于林地土壤有著一定的要求,同時也需要做好相應的種植管理工作。另外,在進行毛竹栽培種植過程中,由于自然地理或栽培技術原因給毛竹種植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使其出現低產現象。為了實現低產林的高效轉變,在實際的毛竹栽培種植過程中,應該注重對毛竹栽培低產林進行相應的技術改造,確保其技術應用更加合理,以提升毛竹栽培效果[1-2]。
1 ? 毛竹簡要介紹
毛竹是我國林業種植過程中主要的竹類作物之一,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以及生態效益,具有涵養土壤水分、凈化空氣的作用,同時常應用于建筑領域中,是當代建筑以及園林施工中必不可少的材料。毛竹在我國的栽培種植具有上千年的歷史。
毛竹具有生長速度快、根系發達的特點。在毛竹種植過程中,應該做好對毛竹種植的恒溫控制,適宜的生長溫度以及適宜的水分條件對于毛竹種植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在實際的毛竹種植過程中,應將其種植于降水量在1 300~1 900 mm的地區內,否則將會造成毛竹栽培低產情況。同時應該注重對毛竹種植栽培進行綜合管理,需要對毛竹種植進行綜合應用管控分析,確保其種植更加合理,提升毛竹種植產量[3-4]。
2 ? 毛竹栽培技術要點總結
毛竹栽培種植技術要點大多來源于我國相關工作人員對其種植的經驗總結,是毛竹高產栽培的關鍵,所以在實際的毛竹栽培種植中,應該對其栽培技術要點進行綜合把控,以提升毛竹栽培效果。針對毛竹栽培技術要點,應做好以下幾點的工作。
2.1 ? 毛竹栽培林地選擇
林地是毛竹種植的關鍵,在毛竹種植前一定要合理進行選擇,在此過程中,應該注重以下幾點內容,具體如表1所示。按照表1所示條件進行林地選擇,建立適合毛竹的生長環境,提升毛竹種植效果[5]。
2.2 ? 毛竹栽培林地整理
由于天然林地會存在雜草、亂石等物質,會影響到實際的毛竹種植效果,所以在實際的毛竹種植過程中,應該對其林地進行有效的整理,防止雜草爭奪養分。以下是對毛竹子栽培土地整理要點進行分析,以提升毛竹種植效果。
(1)在毛竹栽培中,需要進行全墾控制。要求林地的坡度應該控制在20°以下,并且還需要挖30 cm的坑。在毛竹種植過程中,也要對林地株行距進行實際的控制,其中要求其株行距在4~5 m,其規格也控制在1.2 m ×1.0 m ×0.6 m,。
(2)在毛竹栽培過程中,需要對林地進行綜合清理,以提升毛竹種植效果。首先要對土地進行翻土、除草等工作,通過有效的整理,使土壤疏松,表面不板結,植株能進行有效的透氣,更好地控水保墑,營造良好的生長環境,確保后續的毛竹生長旺盛。
2.3 ? 毛竹栽培的母竹選擇
毛竹栽培還應該注重對毛竹母竹的合理選擇,以提升毛竹的成活率,確保毛竹種植更加有效。母竹選擇的主要條件如表2所示。
2.4 ? 毛竹栽培種植要點
毛竹栽培種植過程中,還應該注重對其各項栽培技術要點進行綜合管控,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
2.4.1 ? 合理選擇種植時間
毛竹種植通常在每年的11月中旬到第二年的2月底,此時土壤濕潤、氣溫較低,最適宜毛竹的播種和移栽。
2.4.2 ? 合理選擇種植方法
毛竹種植過程中,需要對栽植方法進行合理的選擇。其種植栽培過程中,首先應進行松土工作,并進行填穴;其次栽植深度應該控制在5 cm之內,株行距一般為25 cm ×26 cm,每穴均勻點8~10粒種子后細土覆蓋,以不見種子為度;最后蓋一層薄茅草,淋一次透水,并注意預防鼠害。
2.4.3 ? 田間管理
栽植后在 5—6 月進行第一次撫育,此時,一定要做好培土扶正工作,以提高造林成活率。
2.5 ? 毛竹栽培種植撫育管理
毛竹種植之后還要進行相應的撫育管理,通過撫育管理措施,確保毛竹種植具有較高的成活率,主要的技術要點包括以下幾點內容。
(1)毛竹栽培過程中,需要對毛竹栽培進行松土和除草管理。在毛竹種植的前兩年一定要進行除草管理,確保一年一次除草管理。并對毛竹周邊土壤進行松土。主要在每年的8—10月進行毛竹栽培管理。
(2)毛竹栽培過程中,需要對毛竹進行綜合應用分析,應該做好對土壤的翻耕處理,一般要求其翻耕深度為50 cm。
3 ? 毛竹栽培低產主要因素
毛竹栽培種植過程中會存在低產林的情況,在實際的毛竹栽培過程中,應該完成對低產林的原因分析,具體分析如下。
3.1 ? 自然地理因素
自然地理因素是影響毛竹生長的主要因素之一。例如毛竹種植過程中,地區降水量較小、土壤濕度不足,使其無法獲取相應的水分而阻礙其生長。
3.2 ? 培育和管理技術過低
毛竹栽培過程中,培育和管理技術不到位也將影響到毛竹產量,造成毛竹低產。實際的毛竹栽培管理過程中,應該注重粗放管理經營,如毛竹長期不清除雜草,勢必會影響到毛竹汲取養分,從而影響毛竹種植效果,不利于毛竹種植的管控。
4 ? 毛竹低產林改造技術的綜合應用
毛竹低產林改造技術的綜合應用,對于毛竹的生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對各項栽培技術進行綜合優化改進,實現毛竹低產林的有效改造。
4.1 ? 完成林地改造
在實際的毛竹低產林改造過程中,需要對雜草進行清除,完成對土壤的有效翻耕,提升毛竹改造種植效果,確保其改造技術的應用更加合理,也能夠最大程度上提升毛竹低產技術應用效果。①毛竹低產林改造過程中,要求將雜灌、蘆茅、小山竹、老竹鞭、死竹鞭、浮鞭進行有效的清理,同時毛竹種植中,也需要對平緩地進行翻耕處理,要求其翻耕深度控制在50 cm左右。②在毛竹低產林改造過程中,也要完成毛竹的地產因素分析,確保其生長在適宜的環境中,無外界因素影響,最大程度上提升毛竹種植生長效果。
4.2 ? 科學施肥管理
在實際毛竹種植過程中,應該注重對其種植進行綜合分析,并且其種植過程中還需要對毛竹種植進行科學的施肥管理。①在實際的毛竹低產林改造過程中,每年應該保證4次施肥。每年早春進行第一次施肥,主要施撒尿素25 kg/667 m2。②在進行第二次施肥過程中,主要是在每年的5—6月進施肥,施肥主要是為了補充養分,施入氮、磷、鉀元素,施尿素25 kg/667 m2或復合肥 25 kg/667 m2。
5 ? 結束語
低產毛竹林改造過程中,應該做好土壤處理、施肥處理以及間伐管理從而實現毛竹的高產,同時毛竹種植過程中,也需要把控各項技術要點,提升毛竹種植的效果,確保毛竹成活率,保障其生長旺盛。
參考文獻:
[ 1 ] 曾榮輝.低產毛竹林成因及改造技術分析[J].綠色科技,2019(19):139-140.
[ 2 ] 莫啟祥.淺談毛竹低產林改造的措施及市場前景[J].農業與技術,2019,39(2):54-55.
[ 3 ] 劉金添.毛竹低產低效林經營改造思路[J].綠色科技,2020(3):171-173.
[ 4 ] 涂振偉.低產毛竹林的成因和改造技術[J].綠色科技,2018(15):231-232.
[ 5 ] 柳炳輝.不同撫育方式對毛竹林產量影響探討[J].綠色科技,2021,23(3):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