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暉 孫誠 高晉寧

美軍旅戰斗隊裝備維修保障配置地域位于旅支援地區,與后勤和部分工程保障力量一體配置,是美軍旅戰斗隊實施裝備維修保障的中心。在該區域內,裝備保障部隊向旅及其配屬力量提供裝備維修保障支援,其戰場范圍可以從旅的后方邊界向前一直延伸到各營的后方邊界,包括機場、住宿區、營級后方區域、預備指揮所、旅工兵營。該區域通常由旅支援營的基本指揮所、通信和電抗資產、前方支援連以及戰斗保障支援營等旅級以上部隊裝備維修保障分隊組成,并部署包含旅指揮所、主戰營的野戰輜重隊以及位于邊界安全區內的附屬部隊。旅戰斗隊作戰參謀、后勤參謀和旅支援營營長負責協調確定旅支援地域的配置位置。
旅長根據支援營營長和旅參謀部的建議批準旅支援區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美軍的支援區域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區域內各層級的輜重隊都具有機動性,可以根據時間、地形和任務變化而頻繁改變配置位置,以避免因大量物資的堆積和交通的擁擠而造成暴露。當旅支援區域要進行轉移時,前方后裝保障分隊能夠接續不間斷地保障旅戰斗隊(前方后裝分隊由多功能后裝保障力量編組而成,旨在美軍實施決定性行動的早期階段支援快速移動的進攻行動)。旅在選擇配置位置時通常要考慮以下幾點:一是具有天然或人工結構的隱蔽地形和可以進行分散部署的空間;二是具有可以支撐車輛運輸和裝備維修行動的平坦堅固地面以及合適的直升機降落地點;三是在敵人間瞄火力打擊范圍之外,且具有良好的通行道路和交通網絡;四是具有進入和離開該地區的良好路線以及可以橫向通行的路線;五是靠近主要補給線并遠離敵人可能的接近路線。
美軍裝備維修保障力量的配置樣式可以區分為單個大型基地和后方基地群2種,由旅支援營營長、工兵營營長和旅參謀部作戰參謀從實用和安全的角度出發,充分考慮地形特征、自然隱蔽性和土壤成分等多種因素而共同研究提出,最終報旅長批準。旅支援營野戰維修連可以在基地內建立保養維修收集點。在實施進攻行動時,旅戰斗隊對保養維修收集點進行深入規劃,以便實施靠前維修,同時盡量減少對回收資產的需求。此外,當野戰維修連的保養維修收集點對運輸力量提出超出其能力的要求時,旅支援行動官將請求保障旅提供額外的支援。在防御作戰中,保養維修收集點位于主要作戰區域后方分散配置,以防止被敵軍偵察發現或遭敵火力殺傷。同時,將保養維修收集點和其他維修力量與輜重隊配置在一起可以減輕防御負擔,使更多的維修人員能夠集中精力進行維修。

單個大型基地
單個大型基地,由旅支援營營部連、分發連、野戰維修連、醫療連和旅工兵營及其下屬分隊組成,內部通常設有旅預備指揮所、信號(通信和電抗)資產、野戰輜重隊和上級(包括陸軍裝備司令部)所屬保障部隊等。
配置單個大型基地,美軍通常有以下6點考慮事項:一是為受援分隊和補給車輛、直升機等提供補給點;二是醫療區域遠離易受打擊的目標區域,如模塊化彈藥轉運點、油料和道路交叉口等;三是確保醫療人員可以隨時進入疏散路線和空曠區域,以便空中救護裝備實施降落;四是模塊化彈藥轉運點遠離主要補給線,避免補給車輛發生阻塞;五是為控制基地的交通流量建立單獨的進入控制點;六是指揮所位于基地中心附近,且把火力最強的部隊(如維修連)配置在最有威脅的接近路上。進入控制點是進入旅支援區域的地方,即從該點通過營戰術行動中心和周邊地區畫一條直線,該點位于12點鐘方向,戰術行動中心位于時鐘的中間,而周界的另一側位于6點鐘方向。
配置后方基地群為綜合考慮安全性、通信能力、接近路以及其他因素,旅通常為每個分隊配置一個基地,并指定一個分隊負責控制該地域。后方基地群采用了分散式部署的方式,裝備維修保障資源分布于比單個基地更大的區域范圍內,從而將遭受敵炮兵火力、空中火力和地面力量攻擊的影響降至最低。美軍在部署后方基地群時,通常考慮以下4點事項:一是加強與部署分隊、相鄰基地和上級機關的協調;二是科學規劃所屬分隊和臨時保障分隊的數量;三是將各基地間的人員、裝備、物資等運輸事項納入保障內容綜合計劃;四是分散部署基地的安全警戒力量。
首先,由旅戰斗隊機關和旅支援營選定支援區域,確定配置位置和相關部分隊的部署區域。而后,旅屬分隊根據旅的計劃分別展開研究,并提出本分隊的配置方案。當旅到達支援地域后即建立設營力量,其指揮機構由旅支援營的S-3(作戰參謀)、S-2(情報參謀)和支援行動部門的代表組成,設營分隊通常由各營的部分力量組成,根據營長的指示建立配置地點。如果使用單個大型基地來容納旅支援區中的所有單位,則由設營力量指揮機構直接確定該基地的位置。如果是后方基地群,則將整個區域劃分為四個象限,依據象限分別劃定每個基地的位置。當設營力量到達指定地點之后,根據現地情況調整支援區的部署和防御。

進入控制點

后方基地群
美軍將旅可能面臨的威脅分為3個等級,防御和警戒措施取決于威脅等級的高低。1級威脅是指遭遇小股敵人襲擊,通常可以被裝備維修保障區域內的部隊所擊敗,敵之兵力一般為1個班大小的戰斗分隊或恐怖分子。2級威脅是指單個基地或基地群的防御能力在得到加強后可以擊敗的敵方兵力,敵之兵力通常為1個特種作戰小組、遠程偵察分隊、戰斗偵察小組等。3級威脅是指超出單個基地、基地群和支援部隊防御能力的敵方兵力。
旅支援區的防衛主要由4個部分組成:防衛、偵察、打亂和消滅。旅通常在支援區建立1支快速反應部隊,并由旅作戰參謀指揮和控制。防衛,即美軍通過制定要圖,令各單位按照標準建設戰斗陣地,并確保戰斗陣地與火力可以相互支援;根據裝甲車輛乘員制定射程卡,充分發揮裝備火力;由旅支援營制定障礙設置計劃,使用障礙物來破壞和阻擋敵人的前進。偵察,即在周邊發現敵軍,通過預警系統、觸發式信號彈和潛伏哨了解其位置和意圖。打亂,即在發現敵軍并發出警告后,中斷敵人的攻擊進程,以便基地防御部隊有時間作出反應。消滅,即集中兵力和火力殲滅來犯之敵。旅在制定防衛計劃時要注意以下6點:一是作戰區域的主要地形及射程;二是1級和2級威脅情況下的防御火力要毫無死角;三是用機槍火力構筑最后防御線并指定射擊方向;四是規定每個陣地的武器類型和參照物;五是觀察哨的位置和觀察死角;六是障礙物和間瞄射擊目標。

當設營力量到達指定地點之后,旅戰斗隊設營工作及優先級劃分

旅支援區重點工作計劃示例
障礙設置計劃是單一基地或后方基地群防御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旅支援營的S-3(作戰參謀)為加強基地防御通過分析判斷情況提出障礙設置建議。采取人工改造與現有障礙物相結合,障礙物與火力相吻合的方式,提高現有地形對敵人的遲滯能力,在力爭將敵軍引入交戰區域的同時,保護友軍陣地和部隊機動的安全。美軍通常在有限時間和資源的情況下,大力構建障礙系統,并著力加強翼側和后方的障礙設置。
旅戰斗隊的主要裝備維修力量是野戰維修連,配置于旅支援區內部,并在指定區域內向各分隊提供支援,能夠向旅屬汽車、地面支援車輛、通信和電子、陸基導彈系統和武器系統等提供野戰維修、裝備回收和維修疏散等保障。無論是單個基地還是多個基地群,美軍裝備維修地域的配置方式可以讓各合成兵種營的指揮官與旅支援營指揮官在戰場上以一種達成共識的有效方式部署裝備維修人員,使維修人員能夠用最合理的方法修復損壞的裝備。為了滿足這一要求,美軍往往把擁有必要技能、特殊工具、修理零件和參考資料的維護人員集中于旅支援區,確保形成合力,高效維修。

旅支援區基地防衛要圖
美軍條令強調,旅支援區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據任務和戰場態勢實施靈活機動的部署,其內部各分隊全部具有野戰機動能力。無論是單一基地還是基地群,旅戰斗隊的裝備維修保障地域都容易受到敵火力打擊和信息干擾,更容易受到敵無人機集群的襲擊。美軍當前的理論是在保證支援區域安全的同時對旅實施有效地支援保障,追求在持續支援行動和安全要求之間取得平衡。
旅戰斗隊在編組保障力量時,通常會編組野戰輜重隊、戰斗輜重隊和連輜重隊。基于分發式保障理念,這些都是連接旅-營裝備維修保障的紐帶,美軍基于任務變量的考慮,通常將野戰輜重隊連同各營的營部連連長一并配置于旅支援區,并由營部連連長控制野戰輜重隊。野戰輜重隊指揮所是各營在旅支援區與支援營的主要協調單位,可以根據與支援單位之間的距離和戰場情況在支援區中放置前方支援連的維修力量,各分隊也可以根據裝備故障、野戰維修能力、維修零件需求、戰場態勢和安全要求向旅支援區提出裝備維修請求,做到高效精準對接。
責任編輯:侯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