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輝
馬新朝
他想獨自待一會兒,清靜一下
他試圖剝離自己,把體內眾多的人臉,眾多的
嗓音,眾多的車輛,光,速度,揚塵
剝離下來,但沒有成功
他無法成為單一的人
他是一個復合體,混濁,迷茫,獨自坐在燈
光下
身體仍然是一條交通繁忙的敞開的大街
[盧輝賞評] 曾以《幻河》獲得魯迅文學獎的馬新朝,在河南詩壇算是一位“驍勇”的詩人,可惜英年早逝。別看他的《復合的人》是一首短詩,但比起他的鴻篇巨制一點都不遜色。一個“復合”之人,道出了人生在世的“活法”。先是“單一的人”:“他試圖剝離自己,把體內眾多的人臉,眾多的/嗓音,眾多的車輛,光,速度,揚塵/剝離下來,但沒有成功”;后是“復合體”:“身體仍然是一條交通繁忙的敞開的大街”。顯然,這首詩本是一個哲學命題,不管是“剝離自己”沒有成功,還是身體仍然是“敞開的大街”,馬新朝很好地把握了理與趣的關系,將抽象的哲學命題寫得形象生動。這時,我忽然想起了著名文藝理論家樂黛云對“社會關系”的巧解,她把社會關系說成“把自己的各個部位分配給社會的各個地方”。這句話,不正是對馬新朝《復合的人》最好的詮釋嗎?是的,人,在哲學里,在生活里,都不可能是“單一的人”,而是社會關系的總和,馬新朝通過形象化的“剝離”和直觀的“喻指”,將“復合的人”描摹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