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練發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質的飛躍與脫貧攻堅工作的不斷發展改善,人們對生活質量的需求也愈來愈高,飲水安全問題也逐漸成為政府與人民群眾的著力關注點。如今,以水源水質監測為基礎對水資源進行監督管理與安全防護的環境監測工作已越發重視。隨著社會人口的不斷增加,水質監測技術對水質安全管理產生直接影響,水質安全問題與城鎮居民日常、商業用水等密不可分,水質監測對于維護群眾健康成了不可缺乏的關鍵。因此,在進行水質監測過程中應按照規章制度進行嚴格質的質量管控,保證監測數據完整性、可比性、精準性、準確性,采取可行有效的監測方案改善飲用水水質,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指數。
關鍵詞:環境監測、城鎮居民、飲用水、飲水安全
一、影響環境水質的因素
1.1自來水廠管理不當
自來水廠的水源來自于大自然,在很大程度上源水的水質對自來水水質有很大的影響。根據自來水廠現使用的凈化水工藝,完全可以很好地生產出高質量且符合標準的自來水,但其中也存在部分凈化水質工藝簡單的自來水廠很難保證水質的情況。出廠水的合格率對群眾的飲水安全造成隱患,細菌增生、加氯量過多或過少都會對自來水的水質產生影響。雖然,部分城市會予居民配置蓄水箱,但在第二次供水過程中發現,大部分管理忽略了檢查水箱是否封閉,飛蟲或塵土等物質進入對水箱的水質產生破壞,給居民飲水安全帶來危害。
管網輸水是供水系統的重要連接,確保用戶健康飲水的前提是管網輸水順暢,管網老化、破損、或土壤微生物滲入管網等都會影響水質。若未對管網采取內外防腐措施,也會導致管網銹蝕而加重水質的危害。
1.2人為污染
對外排放的工業污染、農業污染、及生活污染等都是水污染的源頭?;瘜W性污染是最常見的水污染,對于地下水源與地表水源都有影響。化學物質在農業發展中不可缺少,多數農藥、化肥、蟲劑等在不當使用過程中都會導致化學污染。另外,工業現場的金屬與溶劑也是化學污染的重點。農業是水污染的重要源頭,農作物在使用肥料或殺蟲劑時,這些化學物質滲透到地下水中影響河流和水床,直接影響到提取地下水的水井和下游其他地方的水質。
二、飲水安全隱患
水質的污染大部分是肉眼不可見的,包括重金屬、有毒物對淺層地下水污染或廢水污染等地區。其中,大量的有機污染使微生物的生成代謝能力變弱而導致水中毒素含量增加,若植被、土壤對毒素有吸附作用則會降低水質的污染程度。在水質污染的過程中,重點針對河道沿岸的村莊、商業區域、以及工廠實施阻斷。這些區域的用水復雜,應調查被污染水質的源頭,對污染水源展開阻斷及清潔措施,做到先治理污染源頭再更新水源的原則。通過嚴密排查、布點采樣和分析找到水污染源頭,聯合污水處理廠及相關單位,針對性地展開污水治理,協力改善水質。
相比城市居民,城鎮與村莊等郊區的自來水廠對水質量的要求并不規范,且大多工廠與農業開發都建設在郊區,由此可見,污染不僅局限于水質污染,還有空氣污染、土壤污染、固廢污染等,對周圍居民的健康產生同等的危害。確保農村飲用水安全應根據水質、水量、以及用水量、供水這四項指標進行嚴格評價。長期在工業、化工廠等化學、物理排放區域周邊居住的村民,大部分都有患癌等疾病風險;其次,郊區及農村村民的農田每年每季對農作物實施的肥料,若植物無法吸收有害物質而沉浸于地表下,對河床及地下水產生破壞,增強了居民患疾風險;由此可見,實施水環境監測對群眾健康以及生態環境保護發展極其重要。
三、水環境監測現狀分析
在水環境監測過程中應嚴格按照相關要求進行規范操作,根據地表水
流方向布置水質監測點。通過所設置的項目在地表河流上的具體方位,與當地水質量的評價級別對水源監測設置斷面。
水質因子有幾種不同的類型,一種是常規的水質因子,這種肉眼可見的明顯水質污染因子,可以感官地了解到水質情況;第二種是工程建設項目地產生的特殊水質因子,可以直接地了解到具體的污染特征;除以上兩種還有諸多特殊情況的水質因子,在監測取樣時會受到地理位置環境與氣候狀況的影響,例如:在進行水生生物與水底土壤或其他物質的監測時,應根據當地水域的評價級別及監測要求確定是否需要進行特殊水質因子的監測。地表水質量的研究需要選擇常規水質因子與調查行業具備特點的水質因子再決定是否需要對特殊因子進行監測,根據監測斷面的水流特點、流量大小、及水位高低對水環境的影響進行分析評價,由此作為地表水環境水質量的預測根據手段。
四、水環境質量改善措施
水質監測過程中針對性地對監測目標進行數據監測,同時也需對監測目標周圍的環境進行科學的統計分析,及時分析監測點的水質對周圍環境的影響。最后,對于水源環境的質量還必須注重突發事件帶來的影響,尤其是化工廠化學物質的排放與農業肥料的灌溉對地下水、地表水帶來的安全隱患,并必須對現場數據與情況進行詳細記錄,保證后期資料整理查詢有跡可循。
4.1科學統計監測數據
水環境監測與大氣環境監測等對數據的要求都十分嚴密精確,包括監測結果中數據后的小數點數位保留都需進行認真的統計,避免監測數據與實際數據出現較大偏差。通過多次監測核查數據確保數據的真實性,若出現數據間較大偏差的情況,應及時與相關工作人員進行溝通,確定記錄報告沒有錯誤,切記不能隨意修改與涂抹,以免數據混亂,影響水質監測數據的真實性、合法性。
4.2建立與完善水質監督機制
當地政府或自來水廠管理人員可以通過加強居民對維護水環境的知識宣傳、健康飲水的基礎教育知識培訓等方式來加強水環境的集中管理,以環境管理為急促建立水環境保護責任追究機制,促進人人參與共同維護水環境的質量,成立水環境監督委員會,加強對水源的監督管理,對統計展開分析,并將水質分析的結論及時反饋給居民。最后,針對城鎮周邊化學工廠及農業污染排放展開嚴格的監測預警機制,提升水環境的管理效率。
4.3選擇正確的監測方法與分析策略
在進行水環境水質監測的前期工作中,監測人員需根據現場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監測方式,由于影響水質的方式有許多,因此需要根據監測因子的種類及特點來進行分析理訂方案措施。如今,先進的信息技術在環境監測中應用日益廣泛,為提高環境監測的工作效率與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對于部分項目需要多角度、多樣化、多手段地監測分析。以信息化效率為前提,根據實際情況合理調整監測方法,保證現場分析與數據統計的準確性。
4.4公眾健康策略
城鎮環境雖在郊區與集鎮,但也必須對影響飲用水水質的水活污水、生產廢水等依法進行嚴格排查與處理。全面性地對城市及城鎮居民地飲水問題進行分析,提高居民飲水水質程度,對易產生有害物質的關鍵點嚴控把關,對水質安全引起重視,保證飲水質量,以維護大眾的健康生活。依據當地經濟、文化、政治、人文、及生活水平情況等加大群眾對水相關疾病的認知宣傳,采用科學的方法開展水質監測工作,完善水質量管理監督制度等保障居民飲水安全。
五、結語
我國環境監測工作依舊存在許多問題,在不斷信息化的當代制造業,環境監測的認識與技術水平落后于工業發展的速度,信息化的探測雖能更精準地保留數據,但缺乏監測技術及方法上的提升。環境監測技術及工作效率的提升需要在不斷探索發現的過程中研發更具優勢的監測手段,同時也需從加強監測隊伍的建設工作,提升監測人員的業務知識水平等方面著手。以環境影響評價為支撐,優化環境監測、評價的地位,加強群眾對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進一步提升環境監測工作的效率。除此之外,引
進學習國內外的優秀環境監測手段,加強不同范圍內環境監測工作的交流,以逐步提升環境監測工作,維護健康,和諧,美麗的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許崎峰.水質環境監測中樣品采集及保存過程的質量控制分析[J].化工管理,2018,(29).204-205.doi:10.3969/j.issn.1008-4800.2018.29.143.
[2]卓麗媚.水質監測的質量控制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J].綠色科技,2019,(8).75-77.
[3]譚淑娟.芻議水質監測實驗室全過程質量控制的對策[J].皮革制作與環??萍?2021,(10).12-13.
[4]李彪.水環境檢驗檢測機構水質監測質量控制的措施研究[J].科技資訊,2019,(21).61,63.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9.21.061.
[5]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行業標準.《地表水和污水監測技術規范》(HJ/T91—2002).
[6]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行業標準.《水質采樣方案設計技術規定》(HJ495—2009).
[7]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行業標準.《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