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丹,向 燕
(云陽縣中醫院肛腸科,重慶云陽 404500)
肛瘺屬于肛腸科的常發疾病,屬于感染性疾病,主要的臨床特點就是外口分泌物反復流出,其中高位單純性肛瘺的發生率相對較高,瘺管多侵犯三分之一以上的外括約肌,此類患者一般會采用手術方法進行治療,而手術的難點就是如何最大化保存外括約肌的功能,避免患者發生肛門失禁[1-2]。有最新研究表明[3]:通過經括約肌間瘺管結扎術治療高位單純性肛瘺患者,可以改善肛門生理功能,提升臨床療效。基于此,本次研究選擇100例云陽縣中醫院于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間收治的高位單純性肛瘺患者,采用對照研究,分析經括約肌間瘺管結扎術的應用效果,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所示。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擇云陽縣中醫院于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間收治的100例高位單純性肛瘺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組均由50例患者組成,對照組患者采用高位肛瘺低切高掛術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采用經括約肌間瘺管結扎術進行治療,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見表1。本研究經云陽縣中醫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所有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情況(±s)[例(%)]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情況(±s)[例(%)]
?
納入標準:①符合高位單純性肛瘺的診斷標準,并經臨床檢查確診[4];②均符合本研究相關手術指征。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肛腸疾病患者;②合并特殊感染性疾病患者;③合并心肺等重要臟器功能異常患者;④合并凝血功能異常患者。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高位肛瘺低切高掛術進行治療:沿肛瘺外口,把探針送入肛瘺竇道,從內口出,如果內口不明確,不要盲目的探查,避免產生假內口,將外口部分低位瘺管組織切除,并曠置,使用橡皮筋掛線處理高位瘺管組織,同時適當的拉緊橡皮筋,對竇道周圍組織修剪之后,使用凡士林紗布對竇道進行填塞,引流。觀察組患者采用經括約肌間瘺管結扎術進行治療:使用圓頭探針沿著肛瘺外口探查竇道,對內口位置進行確認,如果內口不明確,不要盲目探查,避免形成假內口。在對應的括約肌間溝做一個長度為1 cm的和肛緣平行的弧形切口,沿著括約肌間溝向下分離,直到將瘺管暴露出來,分離瘺管和周圍組織,在和內口相近的位置,對瘺管進行結扎,閉合內口,將外側瘺管內感染性肉芽組織進行切除,直到接近括約肌間溝位置,然后對傷口進行仔細沖洗,使用3-0可吸收線對括約肌間溝切口進行縫合。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顯效:外口流膿、肛門周圍紅腫、疼痛完全消失,肛門功能恢復正常;有效:外口流膿量、肛門周圍紅腫、疼痛程度有所緩解,肛門功能逐漸恢復;無效:外口流膿、肛門周圍紅腫、疼痛無變化,肛門功能異常。治療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手術指標(手術時間、術后疼痛持續時間、創面愈合時間);③初始感覺閾值、肛管靜息壓、肛管高壓帶長度、肛管最大收縮壓、直腸靜息壓。肛管靜息壓、直腸靜息壓、肛管高壓帶長度、肛管收縮壓的檢測:患者保持左側臥位,右髖關節屈曲,使用帶氣囊的測壓導管使用石蠟油潤滑,輕分臀縫,將導管插入肛管,肛管測壓孔進入6 cm,通過拉出測定,每隔1 cm對肛緣各點壓力進行測定,肛管靜息壓為安靜狀態下肛管內各點壓力,直腸靜息壓為靜息狀態肛管直腸各點壓力,壓力增加至50%以上,為肛管高壓區,其長度為肛管高壓區長度;肛管收縮壓為盡力收縮肛門時肛管內各點壓力。④復發率。復發指的是經過治療后,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后一段時間再次出現。
1.4 統計學分析 文章中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其中均數+標準差(±s)用來表示計量資料,通過計算t值進行驗算;[例(%)]用來表示計數資料,通過χ2進行驗算,當P<0.05時,表示兩組數據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比較情況 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比較情況[例(%)]
2.2 兩組患者的手術指標比較情況 觀察組患者的各項手術指標均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手術指標比較情況(±s)
表3 兩組患者的手術指標比較情況(±s)
?
2.3 兩組患者的肛門生理指標比較情況 觀察組患者的初始感覺閾值、肛管靜息壓、肛管高壓帶長度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肛管最大收縮壓、直腸靜息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的肛門生理指標比較情況(±s)
表4 兩組患者的肛門生理指標比較情況(±s)
1 mmHg=0.133 kPa。
?
2.4 兩組患者的復發率比較情況 觀察組患者的復發率低于對照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的復發率比較情況[例(%)]
肛瘺屬于直腸肛門系統常發疾病,主要發病人群為男性人群,臨床中,一般會采用手術方法治療患者,手術治療的目的主要是保護肛門括約肌功能[7-8]。經括約肌間瘺管結扎術屬于新型手術方法,該術式的主要原理就是鈍性分離括約肌,然后結扎肛瘺內口,最大化保留括約肌功能,并且不會破壞肛門形態[9-10]。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說明經括約肌間瘺管結扎術的臨床療效高于高位肛瘺低切高掛術;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指標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說明該術式不會破壞患者肛門周圍皮膚以及括約肌功能,術后康復速度快,不會給患者帶來嚴重疼痛,而傳統的高位肛瘺低切高掛術需要長時間曠置竇道,橡皮筋切割瘺管組織,進而使切口愈合時間大大延長。本次研究結果還表明:觀察組患者的初始感覺閾值、肛管靜息壓、肛管高壓帶長度優于對照組患者,復發率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的肛管最大收縮壓、直腸靜息壓比較(P>0.05),說明兩種手術沒有對患者的直腸順應性、肛門內外括約肌功能造成嚴重的破壞,但是高位肛瘺低切高掛術對于肛門括約肌的生理結構的保護效果不及經括約肌間瘺管結扎術,說明經括約肌間瘺管結扎術更適合正常人群,并能夠保護其排便功能。劉揚的研究結果表明[11]:試驗組患者的手術指標、治愈率均優于對照組患者,且復發率低于對照組患者,和本次研究結果大致相同。
綜上所述,高位單純性肛瘺患者通過經括約肌間瘺管結扎術進行治療,能夠有效提升臨床療效,降低復發率,改善手術指標以及大部分的肛門生理功能指標,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