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莉莉 文 穎 胡小易
(重慶市涪陵區農業委員會,重慶 涪陵 400080)
在農業發展進程當中,農業技術推廣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政府相關部門通過農業技術推廣和農民構建良好的溝通渠道,實現現代農業技術的普及推廣與應用,進而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及其質量,改善過去農產品產量低、收入低的不良局面。特別是水稻種植過程當中,時常遭受一些病蟲害因素影響,不僅導致水稻產量不高,而且還嚴重影響水稻品質。而在水稻種植過程當中,普及推廣現代農業種植技術,不僅可以大幅提高水稻栽培技術水平,還能改善水稻種植環境,控制和減少病蟲害帶來的危害,推動農業持續穩步發展。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程當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推動我國經濟穩步發展的重要保障。我國的農業人口達到2/3左右,只有農民富裕了,才能推動全民共同邁上富裕的道路。而實現農民富裕,提高農業種植水平,促進農民增產增收便成為關鍵。尤其是當前國家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國家對于農業重視程度進一步提升,基于新形勢下的發展需求,我們更應當加強現代農業技術推廣,在農業生產實際普及應用先進的農業技術手段,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及其質量,進而促進農民增產增收,為鄉村振興奠定堅實的基礎。
農業技術推廣的意義還在于通過推廣應用新型農業技術,實現農業由傳統種植模式轉向現代化種植模式的轉變,使得先進的科學技術逐步的滲入到農業種植實踐當中,提高農業生產種植整體水平,種植出更多新型農作物產品,實現農業增產增收,由此可見,開展農業技術推廣對農民增收增產的影響是巨大的,直接關乎到農產品質量以及農民是否能夠走上致富的道路。
就當前的水稻種植情況進行分析,雖然我國西南部地區近年來也非常重視容易技術推廣工作,然而在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實踐還存在一些不足,特別是沒有基于當地農歷特點來構建完善的農業推廣體系,以至于農業技術推廣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尤其是在種植水稻工作當中,在推廣農業技術方面,進展速度較為緩慢,還有的基層農村不重視先進水稻栽培技術運用,很多農民習慣水稻栽培過程當中運用傳統的方式,導致水稻栽培技術推廣應用方面沒有真正落到實處,傳統的栽培技術手段,不重視科學水肥管理,病蟲害發生較為嚴重,對水稻高產穩產帶來不利影響。由于現代水稻種植技術沒有得到有效地推廣和運用,很難保證水稻的產量及其品質,對農民增收致富也形成很大阻礙。
為了實現水稻高產穩產,在水稻種植過程當中應當重視優質水稻品種的選擇,但即便是選擇了高產優質的水稻品種,如果栽培水稻過程當中不重視先進技術應用,也會導致水稻產量不高的問題出現,降低水稻種植效益,更影響到水稻種植業的穩步發展。這主要是由于雖然選擇了高產、優質、抗病能力強的水稻品種,但由于沒有充分結合當地實際進行栽培,不重視現代栽培技術應用,就很難根本性的轉變水稻低產問題,也會導致農民對推廣的農業技術產生不信任的心理,進而拋棄新型水稻栽培技術,沿習傳統的水稻種植方式。為了徹底扭轉農業技術推廣方面的不足,實現水稻高產穩產,更應當進一步提高農業技術推廣力度,充分認識到水稻栽培技術的重要性,對現代農業種植技術進行科學推廣,這樣才能有效保證水稻高產穩產。
結合地區條件進行分析,水稻種植區處于17.9℃的平均氣溫水平,年降雨量為1595.9mm,夏秋季節受海洋暖濕氣流控制,空氣濕度較大,降雨量多。面對這樣的氣候環境,為了達到水稻高產穩產的效果,就應當結合地區實際對水稻品種科學選擇,提高栽培技術水平,為水稻高產穩產奠定堅實的基礎。
同時結合地區氣候環境條件,有效推廣農業技術,確保更多農民群眾,對先進水稻栽培技術充分了解與掌握,如進行水稻種植過程當中,科學合理地整平土地,保證土壤緊濕度的適宜性,利于土壤水分下滲,保證水稻根系健康生長。實際操作過程當中要確保方法的適宜性,不可讓土壤太過板結,科學合理地進行施肥,增加有機肥的施入量,為水稻生長創造更為有利的環境。
水稻開展播種之前,還應當科學合理地測試水稻發芽情況,將種子放置于常溫水中4h,撈出之后放入器皿,對種子發芽情況進行觀察,要求水稻成活率應當在80%左右,實際操作過程當中,為了使酶的活性有效增強,可以將種子進行晾曬時間為3h,之后再利用水(水溫12℃以上)浸種,并在常溫條件下,進行24~36h浸種,撈出種子之后,利用清水進行沖洗,把水滴干之后,進行催芽。
水稻田根據格田形式進行設計,對土地進行平整,之后采取輪耕方式進行翻土,按照20cm控制翻土深度,并運用旋轉翻土方式,設置20cm的廂高以及1.2m的廂寬,運用拋秧盤進行育秧,確保土壤質軟,不會外漏泥,有效改良土壤,整地工作開展過程當中為使土壤雜草得到有效控制,可以運用藥劑滅草。
加強田間管理工作,提高病蟲害防治水平,并將水肥管理工作充分做好,為了有效防治水稻病蟲害,必須遵循預防為主藥物防治為輔的原則,將水稻病蟲害管理防治工作充分落到實處,及早發現病蟲害,并運用有效的措施進行預防,提高水稻病蟲害防治水平。在推廣農業技術過程當中,也應當將病蟲害防治工作給予充分重視,通過科學合理地應用藥劑白,提高治理水平,保證水稻健康生長。肥水管理方面,應當充足施入基肥,選擇有機肥為主,把充分發酵的人糞尿混合在土壤當中,并合理施入一定的有機化肥,為水稻生長提供充足的養分供應,在灌溉過程當中,根據水稻生長長勢,科學灌水,保證水稻不同生長期的水分需求。
在推廣農業新技術過程當中,水稻種植戶傳統種植觀念很難及時進行轉變,而且基層農村水稻種植工作人員對新技術缺乏足夠認識,這對于新技術的推廣應用造成很大影響,還有的人員在農業新技術推廣方面呈現懷疑態度,不愿意應用新技術,導致傳統種植技術一直延續至今。
在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當中,呈現出形式化的特點。特別是在推廣農業新技術過程當中,常常運用宣傳單簡單張貼或者通過手機短信形式簡單地進行宣傳,也有的雖然進行現場演示活動,然而這些對于廣大水稻種植戶而言,很難有效應對水稻種植過程當中的實際問題,因此他們對于這些農業技術推廣重視不夠,缺乏積極性。
完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確保農業技術推廣服務能夠有效地幫助農民解決生產種植實際遇到的各種問題,在推廣農業技術過程當中,提高科普水平,進入田間地頭實際操作,對農民展開針對性地培養,并發揮帶頭人的作用,打造專業推廣團隊,實現標準化管理,促進農業技術推廣成效不斷提升。
農民由于自身綜合素質不高,在一些新技術應用方面領悟力不足,這些嚴重影響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順利開展。為此,應當將各方面的資源整合工作充分做好,構建競爭環境,激勵農民積極主動運用新技術進行水稻種植,增強農民自我投入意識,促進水稻產量及其品質不斷提升。農業技術推廣過程當中還應當強化服務管理,保證水稻種植新技術充分落實到田間地頭,為高產穩產奠定堅實的基礎。
為了提高農業生產種植水平,在農業生產過程當中,應當加強推廣農業新型技術。特別是針對我國西南水稻種植區,為了實現水稻種植增收增效,更應當推廣應用現代水稻栽培技術,提高新技術推廣水平,確保新型水稻栽培技術普及應用,才能為水稻高產穩產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