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浩
(吉林省長春空港經濟開發區西營城街道辦事處農業農村服務科,吉林 長春 130524)
機械化秸稈還田技術在農業領域的全面推廣與使用不但能夠調節土壤自身結構不斷優化土壤,還能夠節約大量化肥投入數量和資金。與此同時,這一技術還能夠有效保護農作物種植地的農田生態環境,進而創建穩產、高效、優質的農田。除此之外,針對機械化秸稈還田技術而言,其自身還具有一項極為重要的功能和價值,那就是能夠有效降低和避免秸稈大面積焚燒所造成的環境污染現象發生。
在確保生態環境不受污染的同時,該技術還可以避免因焚燒秸稈而導致的各種火災火情發生概率。
當前階段,機械化秸稈還田技術這項先進技術已經在全世界20多個國家被全面推廣和應用,并且國內大多數農作物都采用機械化秸稈還田技術進行種植,取得良好效果和收成。但針對我國這項技術的具體應用情況來講還是不容樂觀,當前階段,秸稈能夠用于有效還田的省份并不多見,并且整體數量有限。
這種情況產生的具體原因在于我國許多省份缺乏高效化、科學化的還田策略與措施。并且在新時期大背景下,我國農業生產環境面臨各種影響與阻礙,經常面臨“重用輕養”的不健康經營狀態與模式。以農業大省吉林而言,先進的機械化秸稈還田技術必然擁有自身的廣闊應用與推廣空間,并且存在巨大的未來發展潛力。這一技術能夠在玉米、水稻、大豆等農作物的種植過程中充分發揮出應有效用。
根據各項系統化的數據顯示,吉林省2019年自身的秸稈綜合利用量已經超過2800萬噸,并且在2020年,吉林省的秸稈綜合利用量數據更加可喜,已經超過3300萬噸,毫無疑問,在機械化秸稈還田技術的全面推廣和應用背景下,這一數據在未來必然還會可持續性地穩步增長。
結合吉林省機械化秸稈還田技術的具體推廣應用現狀展開分析,不難發現,雖然這一技術的推廣與應用整體形勢一片大好并且取得的成績和成就有目共睹,但該技術在具體推廣應用各個環節中還是面臨一些問題與不足,亟待解決。首先一點就是吉林省部分農戶以及農機操作者針對先進的機械化秸稈還田技術不夠重視,并且缺乏較為深入的認識和了解。加之在秸稈還田過程中增加了對秸稈切碎以及拋灑的額外環節,相關機械設備在具體實踐運行過程中必然要承擔更大的負荷運轉,這在一定程度上會降低整體工作效率,也會無形之中增加機械作業的相關費用和成本。上述情況必然會導致部分農戶對這項先進技術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機械化秸稈還田技術的全面應用推廣面臨諸多困難。
客觀而言,機械化秸稈還田技術在新時期吉林省的全面應用推廣實踐過程中,鑒于施工所使用的大中型拖拉機設備自身額定功率有限以及整體配置有限,結果導致在具體旋耕機的日常工作時其旋耕的深度較淺,相當一部分地區的旋耕深度僅僅在10cm左右,達不到最佳深度效果。并且受限于拖拉機額定功率較低,導致相關機械設備在具體的旋耕過程中秸稈覆蓋面積達不到應有高度,使后續的機械化秸稈還田技術應用和實際操作面臨諸多阻礙與干擾。
近些年來,結合吉林省機械化秸稈還田技術的應用推廣具體效果和實踐情況來看,雖然取得了較為可喜的成效與收獲,但經過相應的檢測試驗與評估后發現,針對某些地區采用機械化秸稈還田技術進行粉碎還田之后,秸稈在當地土壤中的消化分解過程中還是普遍存在著對當地土壤中的氮元素消耗過度的負面現象。這將導致在具體的玉米、小麥、水稻等農作物種植實踐過程中,植物在生長初期會產生較為嚴重化、明顯化的“爭肥現象”。
一旦產生上述不良影響,勢必會讓吉林當地農民對于這項先進技術產生不同程度上的懷疑與質疑,并且在具體的應用和推廣過程中會“思想向后”,猶豫不決。結果導致機械化秸稈還田技術的全面普及和創新推廣面臨諸多不同程度的羈絆與困境。
新時期農業發展大環境下,想要讓機械化秸稈還田技術能夠在吉林省全面應用推廣,首先就必須全面加強行政推動以及開展積極主動的宣傳教育活動,進而行之有效地加強組織與領導,切實落實好相關各項工作的具體責任義務,針對機械化秸稈還田技術在吉林省范疇內進行全面宣傳與推廣。具體來講,政府相關部門可以充分利用在吉林省農業生產的“繁忙時節”依靠農工、農業以及環保部門進行聯合宣傳,真正做到各司其職的針對秸稈還田機械具體使用情況,秸稈切碎還田的相關質量標準,以及秸稈焚燒的具體監督檢查工作進行深入落實和全面促進,力爭通過行政手段的有效干預在最大程度上確保這一先進技術在吉林省的創新化推廣與應用。
針對新時期如何在機械化秸稈還田過程中有效保障秸稈深入化進入到當地土壤之中這一關鍵工作而言,在具體的農業生產實踐各個環節中,需要采用不斷提升和改進農作物種植方式這一具體策略,持續削減人工播種的傳統種植方式,并且全面應用和積極推廣機械化秸稈還田技術,選取農業機械播種的先進化、高效化集成技術,不斷地針對吉林省農田耕作方式進行科學化、合理化、完善化的改革與創新。
除了上述兩大有效應對策略之外,新時期我國的農業技術推廣部門以及其他相關部門的科研單位也必須要注重機械化秸稈還田技術這一先進技術相關配套技術創新研究和應用。必須要針對秸稈全部還田之后所出現的大規模消耗土壤中氮元素現象以及不同程度上產生的各種有害氣體現象進行及時跟進檢測以及相關科學實驗,能夠在短期內尋找到最佳解決途徑和解決策略,進而能夠積極地指導吉林省廣大農民利用科學有效的解決方式應對上述問題。當前階段,中國農業機械化推廣部門以及相關部門已經開始全面探索與深入研究,比如說借助有機肥的含量和科學合理調控、調節土壤層度的具體厚度,結合各地實際情況增減土壤自身的透氣性來全面改善和解決相關問題,已經取得了較為優異的成績,并且正在后續研發與有效跟進。
展望未來,機械化秸稈還田技術在我國的推廣應用前景仍舊一片大好,并且必須要保持創新化的機械化發展道路。這一過程的實踐也需要做到以下幾方面工作。具體來講,首先,做到大、中、小型機械完美結合,真正意義上的全面提升機械還田的適應性與普及性,確保機械化秸稈還田技術能夠在我國不同生態類型區全面適應。其次,全面生產和推廣各類高效低耗的優質農業機械,進而有效降低和減少機械生產成本,確保秸稈還田技術能夠在我國不同經濟類型區得到全面應用和推廣。
秸稈如何做到快速腐解無疑是機械化秸稈還田技術的關鍵所在,盡管機械粉碎能夠行之有效地改變秸稈的物理性狀,并且全面擴大具體的接觸面積,進而加速秸稈的腐解,但是秸稈中存在較高的C/N仍舊在土壤之中分解速度較為緩慢。結合各種相關研究資料和成果表明,某些生物菌劑可以快速化、有效化地腐解秸稈。鑒于此,我國生物工程技術部門應當針對相關工作進行重點研究和深入探索,研究出能夠快速化、有效化腐解秸稈的相關生物菌劑,進而讓機械化秸稈還田技術能夠在未來更加先進化、科學化、創新化。
綜上所述,新時期農業發展大環境下,機械化秸稈還田技術的推廣應用前景一片光明,并且這項技術在吉林省農業生產過程中已經得到認可、好評與信賴。想要讓機械化秸稈還田技術能夠在未來獲得更加廣闊的應用推廣空間和途徑,政府部門、科研部門以及農業種植戶必須要不斷探索、不斷鉆研、不斷總結、不斷反思,積極尋找更為科學化、合理化的推廣應用策略和方法,力爭讓機械化秸稈還田技術能夠全面推動和促進我國現代農業的健康化可持續性發展,讓我國農業科技化水平邁上一個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