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先古麗?買買提
(新疆巴州博湖縣農業農村局,新疆 巴州博湖 841400)
我國在2004年頒布了《農業機械化促進法》,該法令強調了機械化在現代農業建設中的地位以及作用。同時,為了促進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國家開始實行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并且從2005年開始,這一補貼政策實行的力度進一步加大。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實施,促進了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對農機服務產業化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它為我國農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保障和支持。
1.1 農機服務產業化的內涵。農機服務包括宏觀管理、技術服務以及生產服務。農機服務產業化是在農業產業化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其概念目前并沒有明確的規定,它主要是根據市場的指引,以農機服務的經濟利益為核心,按照社會化的服務規律來開展農機服務活動。農機服務產業化能夠確保投資、經營和效益主體的一致性,實現農機服務的自我經營、自我積累和自我發展。農機服務產業化模式為農業生產以及農村經濟提供了一系列的優質服務,符合農業經濟體制的要求。農機服務產業化主要表現為服務社會化、服務實體化、服務組織實體化以及企業群體產業化。它的主要特征是科學配置資源、企業化管理、專業化經營以及社會化服務。
1.2 農機服務產業化的必要性
1.2.1 農機服務產業化具有很大的發展優勢。農機服務實現產業化,可以用最小的成本,高效地完成農業生產,從而提高農業效益。農機服務產業化與傳統的農機服務相比,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優勢:第一,農機服務產業化能夠加快農業生產的發展速度。農機服務產業化,可以擴大農業生產規模,提高農業生產能力,使農業生產不受地域限制,促進農業的機械化發展。第二,農機服務產業化可以促使農機服務以市場為導向,實現家庭農機經營向專業化的農機經營進行轉變,從而促進短期的農機經營向市場化的農機經營邁進。第三,農機服務產業化,可以促使農民改變以家庭為單位的傳統種植模式,實現區域化種植。第四,產業化的農機服務體系,能夠促使農機投資體系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規律,確保農機經營目標和發展目標的統一。
1.2.2 農機服務產業化可以促使農業生產方式發生改變。農業的生產方式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化的,它的變化主要受科學技術的影響。農機服務產業化通過對農業生產進行專業化的分工來改變農業生產方式。它解決了如何進行生產的問題,能夠實現傳統機械生產方式向專業優化組合的機械生產方式轉變。農民能夠買得起農機產品,并利用農機產品進行生產,但仍然改變不了其小農經濟模式的事實,并沒有真正地實現機械化生產。只有實現了集中經營的機械化生產模式,才真正地實現了農業機械化。農機服務產業化能夠推進農業生產方式向機械化邁進,從而降低農業成本,提高生產效益,增加農民的收入。
1.2.3 農機服務產業化存在的問題。從目前農業發展形勢來看,農機服務產業化是實現農民增收和農業增產的重要途徑,也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但是就我國目前農業生產的實際情況來看,農機服務產業化的發展仍然面臨著一些問題,具體問題如下:第一,思想觀念還比較落后。目前,我國的農民有很多是小學和初中文化水平,文化程度不高。同時,還有一部分管理人員的素質也不高。正因為文化水平的低下,使他們的思想認識受到局限,難以改變落后的思想觀念,不利于農機服務產業化的發展。第二,沒有相應的政策支持。雖然國家對農業發展大力扶持,但是在短時間內,政策無法切實落實到實處,進而限制了農機服務產業化的發展。第三,資金不充足。雖然近些年國家對于農業的補貼越來越多,但是平均到每個地區的數量還是有限的,這對于需要大量資金而且回收期較長的農業機械化產業來說是杯水車薪,資金的缺乏,導致農機服務產業化無法順利進行。
2.1 農機購置補貼的作用。國家實行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對我國農業生產起到促進作用。主要的作用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能夠刺激農村對農機的需求。一般情況下,農民在購買農機產品時,既要考慮自己的實際需求,也要考慮農機產品的價格能不能接受。而很多的大中型農機產品的價格都相對較高,這對于農民來說有很大的經濟壓力,所以,農民常常會放棄購買大中型農機產品。政府實行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之后,農民就可以購買價格較高的大中型農機產品,這對于農機消費市場來說,起到了很好的刺激消費作用。第二,能夠增加農民的收入。在國家實行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之后,農民購買農機產品的成本就會下降。成本下降了,農業生產的效益就會提高,農民的收入則會隨之相應地增加。第三,實行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之后,農民購買農機產品的積極性得到了提高,農機產品的銷售數量也會隨之增加,這對于農機生產企業來說,是很好的發展契機。農機產品的需求量上來了,生產量就會隨之增加,這為農機生產企業的創新以及生產規模的擴大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2 農機購置補貼的現狀。根據研究資料顯示,僅2004年一年,中央財政共發放了7000萬元的農機購置補貼款,地方各級政府安排了4.1億多元的農機購置補貼款,帶動了農民投入20億元購買農機產品,補貼購置各種農機產品達10萬多臺(套)。而到了2013年,中央財政的農機購置補貼資金達到了217.5億元,共補貼購置了大約594萬臺(套)的農機設備,使382萬戶農民受到了農機購置補貼的照顧。農民購買的農機包括拖拉機、收割機、深松機以及水稻插秧機等農用機械。中央財政對農民實行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充分地落實了黨的惠農、富農、強農政策。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加快了農機化發展方式轉變的步伐,提高了農業生產的綜合能力,加快了農業機械化進程。另外,近些年,各級地方政府也制定了相關的規章制度,明確了農機購置補貼對應的農機產品的機型以及補貼資金的使用范圍,確保農機購置補貼公平、公正、公開,形成以政府補貼帶動社會投資的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從而在農民收入增加和促進農機工業發展的情況下,推動農業機械化的健康發展。
3.1 農機購置補貼為農機服務產業化的實現提供了物質支持。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實施,充分地調動了農民購買農機產品的積極性,增加了農機產品的需求。同時,也促使農機生產企業的農機產品銷量隨之提高,進而使農業生產的機械化程度得到了大大的提高。而要實現農機服務產業化,恰恰需要大量農業機械給予強有力的支持,所以說,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為農機服務產業化提供了物質支持。同時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實施,降低了農民購置農機產品的成本,提高了農民購置的積極性,使農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轉變,為農機服務產業化的實現提供了原動力。
3.2 農機購置補貼對農機服務產業化的實現起到了推動作用。從簡單層面上看,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實施降低了農民購置農機產品的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益,增加了農民的收入。而從更深入的層面上看,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推動了農業機械化進程,加快了農機服務產業化的前進步伐。如果國家沒有出臺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農民會很難購買到理想的農機產品,農機產品也不可能廣泛使用,這對于農業機械化的發展來說是非常不利的,將會限制農機服務產業化發展。
3.3 農機購置補貼的根本目的是實現農機服務產業化。農民、農機戶以及農機服務組織是互不干涉的獨立主體,農機服務產業化的實現,可以將這三個獨立主體有效地聯系起來,在解決農業生產技術落后問題的同時,能夠消除農業機械化生產與家庭承包經營之間的矛盾,促進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另外,農機服務產業化主要是通過農機產品來發揮作用的,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實行,使農機產品的購置數量得到了增加,進而促進了農機服務產業化的實現。
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以及農機服務產業化是我國農業機械化的歷史性選擇。農機服務產業化是聯系農民、農機戶以及農機服務組織之間的紐帶和橋梁,是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方向和目標。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提高了農民購置農機產品的積極性,增加了農機產品的銷售量,促進了農業機械化進程。如果沒有農機購置補貼以及農機服務產業化,則很難實現農業機械化。因此,要明確農機購置補貼和農機服務產業化的關系,加大農機購置補貼力度,促進農機服務產業化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