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有銀
(湖北省通山縣國有雞口山林場,湖北 通山 437600)
林業建設在新時代具有重要意義,事關經濟發展外,還與生態發展密切相關。造林營林是一項重要工作,通過人工栽種和建造樹林的辦法,構建綠色屏障。這樣不僅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和生產提供需要的林產品,促進林業經濟持續增長,更為主要的是可調節和改善環境,使生態系統處于良性循環狀態。因此,現階段的發展中要做好造林營林工作,依據情況采用合適的造林方法,堅持科學造林。
林業造林方法很多,分殖造林是其中一種,實際操作中先要選擇強壯的母樹,然后將其某個部分,一般主要是枝干和根系作為材料,通過扦插或者是其他方式栽種。分殖造林通常有三種形式,一種是在選定的栽種的插條,另外一種是直接插桿,還有一種則是要分根栽種。具體如何栽植需要根據情況而定,以干旱的沙地為例,在造林中選擇分殖栽種的辦法,必須要確保插條和插桿足夠長,插地應深一些,以確保能夠吸收到地下的養分和水分,提高成活率,并使枝條、枝干、分根等能夠良好發育和成長。分殖造林前可對所要插的枝干進行處理,采用浸水的辦法,使其有充足的水分可在前期消耗。并非所有樹木都適合分殖栽種,早期生長快,且生命力旺盛,栽種存活率高的品種,如楊樹和柳樹,在造林營林中比較適合這種栽種辦法。
在林業造林眾多方法中,播種造林是最為常見和基礎的,也是過去主要的造林方法之一。選擇好造林場地,確定好栽植品種后,直接將樹木種子播撒到土壤中。造林效率高,而且操作方便,有助于控制造林成本。通常情況下大面積造林適合播種的方法,但是也會有較多的限制。對土壤有較高的要求,水分要充足,而且后期養護管理要做好,所以通常要選擇樹木種子大的品種,同時還要確保播撒種子后發芽率高。只有兼顧上述對土壤和品種要求,才適合播種造林辦法,因為造林質量更有保障。一般情況下核桃、山杏等適合播種造林,方式也不是唯一的,造林可選擇撒播的辦法,也可在過程中根據需求進行穴播。撒播程序少且操作簡單,造林速度非常快,而且可有效控制成本。穴播相較于撒播程序多,需要在造林地挖穴,緊接著將選好的種子撒到里面,最后在上面蓋土,還要進行壓實處理。這種造林方法比較常見,在造林營林中運用率高。
植苗造林也是常見方法,事先培育所需要的樹苗,然后采取移植的辦法,將其栽種到造林區域內。這種造林方法之所以應用廣,是因為各個方面沒有過多要求,具有適用性強的特點。培育的樹苗自帶根系,所以通常有較高的成活率。但是要注意,樹苗在栽種地與培育的氣候、環境等有一定差異,在造林地栽種后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如果沒有做好養護,也易于造成幼苗死亡。幼苗在適應環境中會受到蒸騰作用的影響,有較大的水分消耗,故而在植苗前要讓土壤保持濕潤,針對養分達不到要求的要處理,可通過提前施肥改善。幼苗挖掘也很重要,不當操作會使根系受到損傷,最終影響植苗成活率。所以在挖幼苗前要提前澆水,不宜太多,保持松軟就可以。這樣除了易于挖苗,還能起到保護作用。幼苗挖出后不能暴曬,應放到陰涼的地方,采取必要的措施減少水分流失。植苗造林要確保挖苗和栽種有效銜接,提前在栽種地挖好坑,幼苗運到造林地后就可直接栽種,避免由于延誤造成苗木成活率低。
造林營林中無論是選擇播種還是分殖與植苗方法,都必須要選擇好樹木品種。這個需要對造林地區有全面了解,掌握氣候條件和降水量等,還要對土壤進行檢測。選擇的樹木品種要能適應氣候條件,干旱地區造林樹木品種要有良好的耐寒性,寒冷地區則要選擇耐寒性比較好的。樹木品種盡量以本土為主,因為適應性強,一般存活率高,且能減少養護成本投入。樹木很快適應環境,通常發育和生長狀況好且速度快,造林營林生態效益也就能在短期內突顯出來,也會產生比較好的經濟收益。
造林營林要確定好時間,因為在合適時機下植苗、播種、分殖,可有效保證成活率,同時有助于種子和苗木快速適應和生長。我國氣候條件下絕大部分地方,適合在冬季快要結束或者是剛剛結束,處于初春的時候造林。這個時間點不至于過于寒冷,可避免苗木被凍死。溫度還有一些低,幼苗和種子還在休眠期,在播撒和栽種、插枝條后根系發育會更好。春季氣候條件有助于生長,冬末春初造林時間正好,苗木在適應后將快速生長,造林生態效益將更快突顯出來。需要強調的是,極端氣候條件下不能造林,比如大風或者霜凍,因為會出現存活率低問題,浪費造林營林資源。
造林營林方法有很多,具體選擇哪種方式,需要結合造林實際需要而定。播種造林方法、分殖造林方法、植苗造林方法等各自有優勢和適用性,造林營林根據需求和造林地實際情況,選擇最為適合的造林方法。實際操作中也可各種造林方法結合,尤其是在混交造林過程中,依據不同品種樹木的特點,獨立選擇造林方法,以增強成活率和促使后期更好發育成長。造林營林除了要考慮樹木品種特點、氣候條件、土壤情況等,還要考慮成本,在綜合考量情況下最終選擇最為合適,整體效益最好的造林方法。
造林營林要達到預期經濟與生態效益,就要加強對造林質量控制。不管是播種還是分殖,亦或者是植苗,都必須要合理控制密度。造林行距和株距確定要結合樹木品種,根據整體大小而定,留出足夠的生長空間。造林密度不宜過大,因為會導致發育狀況不好,隨著生長樹林會變得密閉,光照和通風受到影響,既不利于生長,也易于滋生病蟲害。造林中可選擇在區域內栽種同個品種樹木,也可將不同品種樹木栽種在一起,也就是所說的混交造林方法。各種樹木優勢互補,打造更利于生長的環境,同時還有助于促進生物的多樣性。另外,混交造林生態效率高,樹木結構從單一向著多樣發展,就能更好滿足生產建設對各類林產品需求。
造林營林只是開端,后期養護才是關鍵。因為無論造林如何,不養護或者是養護不當,都會導致存活率低,還有發育狀況不好,影響生態與經濟效益實現。基于此,營林造林同時要養護,后期更要做好養護。播種、植苗前掌握土壤情況,最好選擇能夠適應土壤的樹木品種,對于一些插栽的品種如果土壤養分不能滿足需求,可采取綠色技術手段改善。通常情況下可通過提前翻耕和施肥,以及采取換土的辦法。造林前期養護需要多巡視,掌握發芽和成活情況,及時進行補栽。后期樹木不斷長大,應采取人工養護和技術手段結合辦法。針對病蟲害防治可采用無人機噴藥,還有則是利用感應技術監控。施肥要根據樹木品種以及不同時期需求,合理確定施肥次數和施肥量,以及施哪種肥料等。灌溉要根據氣候和降雨量,選擇合適的方法,或者是水肥一體。病蟲害控制堅持預防為主,做到人工監測和技術監測結合,以確保及時掌握情況采取措施。
總之,造林營林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價值,有助于生態與經濟效益共同實現。所以抓好林業建設是當前重要工作,想要保證造林達到理想效果,就要掌握各種造林方法,在實際造林營林中合理選擇并操作,以促進造林質量和綜合效益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