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建華
(內蒙古五原縣畜牧工作站,內蒙古 巴彥淖爾 015100)
全縣牲畜存欄217.53萬頭只,其中:肉羊存欄207.23萬只,生豬8.86萬頭,奶牛存欄0.69萬頭,肉牛存欄0.75萬頭;家禽存欄428.81萬只。全縣年產各類畜禽糞污280萬噸,其中肉羊207.2萬噸,奶牛7萬噸,肉牛、肉驢4萬噸,生豬11.6萬噸,禽類50.2萬噸。本文以五原縣為例,簡要分析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的具體情況,以供參考。
通過糞污全量收集還田、肥水利用、異位床發酵利用各類畜禽糞污266萬噸,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95%以上。
散養戶通過收集畜禽糞污進行堆肥發酵后在自家的耕地內還田。規模養殖場通過收集畜禽糞污發酵后,出售給當地的有機肥加工廠或溫室大棚、瓜果蔬菜種植戶進行還田。全縣有潤澤、巴美、天宇、沃豐、蒙源興禾、牧科樂、力能和眾信8家有機肥生產企業,通過收購養殖場的畜禽糞污進行商品有機肥生產。通過糞污全量收集還田處理各類畜禽糞污229萬噸。
奶牛、生豬規模養殖場通過氧化塘進行圈舍內糞、尿收集發酵,發酵后還田,例如我縣的北方聯牛奶牛養殖場、開心合作社養豬場等,將氧化塘內經過發酵的肥水贈送給周邊種植戶進行還田。通過肥水利用糞污15萬噸。
我縣的金草原、青青草原公司通過漏縫地板收集羊糞,然后轉移到場外利用微生物菌進行發酵分解,還田利用。年利用糞污22萬噸。
依托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對規模養殖場畜禽糞污處理設施進行建設和完善,通過建設糞污發酵池、堆糞平臺、干糞貯存池、糞污發酵車間用房、氧化塘、二級沉淀池和病死畜無害化處理池、購買糞污處理設備等,提高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水平。完成23家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建設,建成田間地頭堆肥點120個。
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引進或鼓勵企業、合作社積極開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社會化服務,在養殖量大、養殖集中的村社建立糞污收集處理點,引進先進的處理工藝和處理技術,按照就近處理的原則將畜禽糞污經過處理轉化后還田,發展有機綠色種植。全縣已經建成糞污集中收集處理站11座。引進湖南碧野公司在新公中鎮永聯七社建設農業廢棄物收集處理站,對秸稈和糞污進行處理,生產有機肥。
首先對巴美公司的有機肥加工廠進行改造升級,進行技術更新和生產能力提升,對病死畜處理設備進一步改造。其次幫助巴美公司完成大型沼氣熱電聯產項目啟動運行。有機肥廠改造和沼氣熱電聯產項目的啟動,不僅可以處理巴美養殖園區的養殖糞污和病死畜,還可以幫助周邊的養殖場和養殖戶完成糞污和病死畜處理。
通過積極宣傳和引導養殖企業、養殖專業合作社、規模養殖場、養殖戶加強畜禽養殖糞污的綜合利用。做好新建養殖場的審批、規劃、設計等,對于不符合養殖場建設要求的,不予以批準;對于已建的養殖場達不到環保要求的要堅決關停。
畜禽養殖糞污通過加工轉化成有機肥或堆肥發酵后施入農田,一是可以改變農村糞污堆放造成雜、亂、臭的情況;二是畜禽糞污通過加工處理還田,大大降低了環境污染,很好的改善了農村環境,并提高了土壤的有機質含量,增強土壤肥力,降低了化肥的使用量,對發展綠色農業、有機農業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畜禽養殖糞污通過加工轉化成有機肥或堆肥發酵后施入農田,提高了土壤的有機質含量,增強土壤肥力,降低了化肥的使用量,對發展綠色農業、有機農業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養殖戶將畜禽糞污出售,一只基礎母羊一年的羊糞大約可以賣50元左右。也可以將畜禽糞污便施入自家農田,以減少化肥使用量,降低種植成本。
我縣雖有8家有機肥生產企業,但是普遍經濟實力、管理能力、技術水平不高,經過加工轉化的商品有機肥普遍價格較高,價格在1000—3000元之間,普通種植戶難以接受如此高的價格,造成商品有機肥銷路受限,主要以銷往南方市場為主。
由于糞污處理設施設備建設資金投入較大,又不會產生明顯的經濟效益,另外養殖場養殖效益也不穩定,普遍存在資金缺乏的難題,多數的養殖場(戶)不愿意主動投資畜禽糞污處理設施建設,需要借助國家項目扶持完成建設。
畜禽糞污綜合治理和資源化利用是一項新工作,涉及的新技術、新知識非常多,技術人員需要學習才能勝任目前的工作,我縣技術人員只能靠實踐中不斷摸索學習,學到的知識有限。
養雞場雖然建設了糞污存貯池,但是貯存幾天后雞糞就會變稀,無法起堆,有的養雞場糞清出來后直接拉運到種植大棚或田間地頭堆漚。
我縣是肉羊和肉雞養殖大縣,奶牛、肉牛、生豬潛力增長區,畜牧業發展潛力很大,但是畜禽糞污處理壓力也很大。同時我縣是純農業縣,財力有限,地方財政支持養殖和糞污處理利用設施建設資金非常有限,完成糞污資源化利用任務重,資金缺口大。建議國家、自治區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每年按排糞污資源化利用專項資金500萬元。
對原料成本進行補貼,補貼生產1噸腐熟有機肥原料成本(包括運輸費用)80元,按實際產量補貼。對糞污處理費用進行補貼,補貼生產1噸腐熟有機肥處理費用(包括人工、用電、機械和腐熟劑等)50元,按實際生產量據實補貼。推動解決農家肥、商品有機肥使用“最后一公里”難題。1噸有機肥生產、使用環節補貼140元。
糞便綜合利用具有巨大的經濟、生態和社會價值。目前,治理企業總體上效益還不高,需要政策大力扶持。建議國家從項目建設、稅收減免、運營補貼等方面出臺扶持政策,支持培育第三方社會化糞污集中處理機構發展。
積極引進社會資金參與鄉村糞污收集處理,發展綠色、循環、可持續農業經濟。
通過堆肥發酵等簡易辦法處理利用,降低處理成本。如肉羊養殖場利用圈舍活動場進行原位床發酵還田。
力農公司是我縣的肉羊養殖龍頭企業,形成了從飼料生產、種羊飼養、肉羊育肥、屠宰加工、有機肥生產的全產業鏈模式。目前在我縣建成飼料加工廠1家、屠宰加工廠1家、有機肥加工廠1家和4家肉羊規模養殖場,存欄肉羊6萬多只,年出欄肉羊20萬只,每年產生6萬噸左右的羊糞,過去一直是將羊糞從圈舍里清理出就賣給了周邊的種植戶,售價每立方40-50元。2019年通過項目扶持和企業自籌,公司購進了有機肥加工設備并建起了加工車間和發酵池等處理設施設備,開始進行商品有機肥生產。通過項目建設,養殖場內的羊糞進行了就地加工轉化,每噸有機肥售價在1000—1800元,年生產銷售有機肥5000噸,通過加工轉化,一方面羊糞進行了深度發酵,各種蟲卵、草籽等都被殺滅和破壞,還田后有較好的肥效。另外羊糞通過加工有機肥經濟效益顯著增加,每噸利潤200—300元。
新公中鎮永聯村畜禽糞污集中收集處理站于2019年5月建成,總投資120萬元,建成糞污處理車間650平米,購置糞污發酵設備1套,糞污翻拋設備1套,粉碎設備1臺。處理站將周邊小規模養殖場和農村散養戶的畜禽糞污進行收集,通過糞污發酵設備進行高溫殺菌、翻拋、發酵處理,殺滅畜禽糞污內的蟲卵、草種、有毒有害病菌等,糞便發酵完成后還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