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春
(黑龍江省肇東市向陽鄉人民政府,黑龍江 肇東 151125)
隨著我國人民對禽畜產品需求的增長,現代畜牧養殖技術必然會取代傳統畜牧養殖。傳統養殖技術已經不能滿足于當代人們對禽畜產品的需求,而且容易導致禽畜安全隱患的發生,使禽畜受到外界環境影響產生病害,對養殖效益造成影響,甚至還會反過來污染周圍環境。為了在保質保量的情況下,通過利用現代化技術與傳統技術相結合,通過利用生態養殖技術在禽畜業養殖中的合理應用,彌補傳統養殖技術的不足,通過對周圍環境及禽畜特性的全面考慮綜合分析,創造禽畜業生長發展的有利條件提高收益。
無論用何種養殖方式,選種卻是一個必要過程,品種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后面的養殖情況,所以對于品種的選擇,是首先應當考慮的問題。應用生態養殖技術時,需要對周圍環境進行綜合考察,如地理土壤環境、水利條件、氣候溫濕度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對禽畜養殖都有一定的影響。另一方面結合禽畜自身的特點,對環境要求嚴格與否等相關條件,選擇最利于禽畜生長的地質條件,保證禽畜生長過程中的存活率、質量以及繁殖能力,降低養殖風險,構建出多層次的養殖空間,利用生長環境,建造小型生態系統,保證禽畜的生長環境,有利于禽畜發展。
實現生態養殖技術也需要前提條件,考慮技術特點,科學選擇適合生態養殖技術的環境,一般情況下,應該選擇無污染、質量優良的環境下實施這項技術,好的外部環境條件可以使這項技術的實踐性充分發揮,使禽畜在養殖過程中更好地發育生長。以禽畜生長質量和收益為前提,在此基礎上,完善環境中所缺少的物質,如水資源利用、野生食物等為禽畜生長創造優越的環境條件,這對禽畜業的健康、長遠發展存在積極意義。生態養殖對于禽畜生長環境要求較高,需要控制生長環境中的必要因素,來避免由于周圍環境導致禽畜患病。例如,在禽畜養殖過程中選用水資源不能選擇污染水源;放養過程中要時刻注意周圍可飲用水資源的干凈程度,污染水源中含有的重金屬及一系列的污染源,都會對禽畜帶來損害,進一步會對人體有所損傷。飼料的質量決定了禽畜的品質及發展速度,在前期購買中,就對飼料進行檢驗分析,保證飼料安全、衛生、干凈,不能喂食添加激素及抗生素的飼料,嚴格控制喂食數量,太多不消化造成資源浪費,太少長不大,對禽畜本身有損害,降低收益。
第一,在養殖前期,利用科學技術對禽畜生長環境進行實時監控,包括土壤質量、飲用水質量、飼料質量和禽畜本身的生長情況等等,防患于未然,對即將出現或者已經出現的問題隱患及時處理。第二,養殖中將禽畜投放在檢測合格、達到標準的生長環境中去,通過時常監測外界環境因素保證滿足禽畜生活要求。第三,養殖后期通過對前期檢測的維持,根據禽畜種類不同,根據科學技術探索到的自身生長環境及生長特性,根據禽畜種類不同,尋求最利于生長的方式。通過投喂水和飼料,保證養殖過程中營養的合理搭配,避免對禽畜帶來負面影響。
疾病是影響禽畜品質和禽畜養殖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疾病預防管控方面加強管理和控制是保證禽畜存活率的重要因素。主要方法是通過科學技術手段防治結合,避免對禽畜造成進一步的傷害。可以采用分區域的方法,將各種禽畜分別養殖在不同區域內,雖然空間利用率降低,但是在很大層面上,提高了生存率。另一方面還可以運用循環的方式,將禽畜可利用方面,如糞便、產物等等相互利用,促進共同生長,形成生態系統和食物鏈,進行科學合理的管控,減少疾病的發生。
在人們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中,環保節約的綠色理念貫穿始終,在保證禽畜養殖業發展的同時,也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在管理中不能一味本著提升利益,將利益最大化的原則,而不進行對生態系統的保持和維系。為了以后可以繼續使用這些空間,要做好對空間的維護,盡可能的保養,持續發展循環利用,實現養殖利益最大化。
例如:為禽畜提供優質的環境的同時,通過生態養殖技術的管理手段,及時處理對禽畜造成污染的環境,不僅有利于禽畜的適應性和抵抗力,還可以對生態系統進行保護。選擇優質的禽畜幼崽進行培養,提高禽畜品質用來提高市場競爭力,從而提高收益。
在禽畜養殖中,利用生態養殖技術構建完整的微環境,為禽畜業養殖提供健康、安全的生存環境,進而提高效益。通過對實際情況的考察,利用生態養殖技術,在放入禽畜前期,進行養殖試驗,積累經驗總結數據,完善禽畜生長空間的構建。保證空間內的溫濕度、水資源、飲食方面都是對禽畜生長的有利條件,在反復多次實驗確保有效基礎上,進行大規模投放。
應用于禽畜水產養殖的生物工程技術,指的是運用先進技術,對養殖基地進行模擬投放,構建完整的生態循環系統,通過不斷改進完善,使這個生態系統可以實現禽畜養殖的可持續發展。根據實際需求,科學合理地建立食物鏈,構建生物鏈和生態系統,使禽畜業中的家禽雞、鴨、鵝等生物與家畜牛、羊、豬等構成一個和諧的多功能群組,一禽畜分別擔任多職,既是生產者又是消費者,同時也是分解者。
這種技術的廣泛性,已經被人們熟知應用,做好養殖過程的管理工作是其中一個重點,例如針對在原有養殖中,過度使用抗生素及激素,導致禽畜的抗藥性越來越強,提高防治成本的同時也不利于禽畜生長,針對這一現象利用生態養殖技術就可以解決。通過對符合微生物制劑的研究,開發出抗養殖禽畜傳染病的飼料添加劑,這種添加劑可以顯著提高飼料利用率。通過生態養殖技術不斷研究,在不激發禽畜抗藥性的前提下,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技術經濟性。與傳統的養殖技術相比,生態養殖技術可以提高禽畜本身及其產品的安全性,保護禽畜健康率,進一步保障人體健康安全。
生態養殖技術的應用范圍也很廣,由于養殖過程中由于過度使用抗生素而導致的抗生素殘留過多,研究表明會對人體產生傷害,對人類健康產生不利影響,因此對抗生素的殘留指標要求極其嚴格,導致中國出口農副產品較為不易,尤其是禽畜業中受限制程度較為明顯。利用生態養殖技術,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通過降低抗生素的殘留來促進中國出口貿易的流通發展,綠色產品被人們廣泛接受并食用,側面導致人們對于綠色產品禽畜及其農副產品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利用生態養殖技術激發潛在市場需求潛力,開拓市場前景和開發價值,對綠色肉、蛋、奶制品進行扶持、開發,保護推廣,而將禽畜產業利益提高到最大化,使經濟效益進步發展十分可觀。
中國作為養殖出口大國,禽畜業的發展對促進經濟效益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對禽畜養殖要求極其嚴格。這就有利于生態養殖技術的發展,雖然禽畜生態養殖技術同傳統使用抗生素的技術相比,成本差不多,但卻可以使禽畜在養殖過程中持續增重。禽畜養殖對于飼料消耗程度極其巨大,同種成本情況下,增加重量的同時就會節約飼料,提高飼料利用率。增加社會效益。
通過重視生態養殖技術的推廣和發展,將綠色、生態理念融會貫通,保留原有優點基礎上創新發展,實現高效、高產、高品質的養殖,推進禽畜業的發展增加收益。生物共生生態養殖技術也是運用較為廣泛的一種技術,禽畜養殖一方面是飼料的利用,另一方面是對水質的考察,可以在盡可能提供優質水資源的基礎上提高禽畜質量。植物可以利用光合作用凈化水質,分解水中的飼料糞便,植物還可以利用自身調節能力,在保證凈化水質的同時被禽畜食用,一舉兩得。
生態養殖是我國養殖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和趨勢,它具有提高生殖效率、降低消耗、降低污染的優點,因此廣受人們喜愛。禽畜業的發展通過利用生態養殖技術優化原有的傳統養殖技術,在這個基礎上創新發展,使禽畜產品精細、高效,推進可持續發展。提高生態養殖技術水平可以進一步提高整體養殖禽畜業技術水平,通過把握生態養殖技術的重難點和其中的關鍵,來創造可觀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