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陽
(新疆喀什地區林業設計勘察設計隊,新疆 喀什 844000)
隨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關注生態文明建設,其中林業建設是生態文明建設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從目前我國林業生態建設發展來看,在生態林業建設中合理化應用林業技術與林業規劃,對現代化林業可持續發展有重大影響。
想要更好地發展林業,就必須要做好林業的規劃設計,保證種苗的成活率,從而更好地改善生態環境。首先,在造林之前,需要提前做好造林規劃,對造林的數量以及范圍進行細致地分析,合理地選擇造林位置。在進行造林時,能夠結合林區的氣候條件、土壤情況以及地理環境等選擇造林位置。同時,還要根據不同的環境,種植不同的種苗。例如在裸露山地處,種植耐旱能力強的苗木;在背陰處,種植喜陰的苗木;在陽光充足處,種植喜陽的植物。通過這樣因地制宜的方式進行苗木的種植,不僅能夠保證苗木的存活率,還可以很好地改善自然環境。其次,在選擇種苗時,需要根據當地的氣候特點、地理環境以及土壤情況等,保證種苗的存活率。通常情況下最好是選擇本土種苗,因為本土種苗對當地的自然環境往往有著很強的適應性,存活率有保證,可以開展大面積種植。但是,也并不是不可以種植外來苗木,在引進外來苗木時,要慎重考慮,避免出現物種危機。
生態林業建設是我國綜合環境治理和生態環境保護中非常重要的工作內容,對于減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具有十分積極的促進作用。在以往的生態林業建設中,由于林業技術比較落后,生態林業建設的手段比較簡單粗放,林農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比較薄弱,造成了林業技術手段停滯不前,生態林業建設中存在著一些不合理和不規范的行為,尤其是化學肥料和藥劑濫用、林業種植技術落后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土壤結構改變和水土流失等問題,給地區生態林業建設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借助林業技術推廣,可以將最為先進的林業種植技術和資訊帶入各地的生態林業建設當中,改善落后的林業建設方式,提升林業建設的效率,減少林業建設過程中對生態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從而提高地區生態林業建設的整體水平。強化科技成果的有效轉化,林業技術推廣展現了目前最為先進的林業技術,是對以往生態林業建設和植樹造林工作經驗的總結。利用目前最為先進的技術手段,結合各地的實際情況所推出的先進的林業建設技術,通過廣泛推廣,可以有效提升林木的成活率,提高地區植被的覆蓋率,強化地區林業建設的質量和成果。科學合理地應用林業技術,不但加快了地區林業生態建設的速度,保障了林木的健康生長,改變了以往在林業建設中存在的歷史遺留問題,還減少了人工種植的成本和勞動力,提升了林業建設的經濟效益,推動了地區林業產業的建設和發展。
加大林業技術推廣投入,以政府為牽頭單位,堅持科技興林的理念,在鄉村、城鎮、相關林業部門中舉辦科技興林培訓,開展科技講座,提高相關人員林業資源發展意識,完善林業技術推廣網絡體系,以市場為導向,進行林業行業網絡監管,以更先進的科技知識,來提高林業發展知識理論基礎。
在林業技術推廣的過程中,應當重視相關問題的解決措施,確保其能夠按照計劃進行活動,避免出現工作方式不合理的問題。通過建立多元社會服務體系,能夠有效提高林業技術推廣的可靠性,使整體流程融入活動細節,避免過度依賴行政手段。同時,多元社會服務體系還可以強化林業內部組織的整合,使相關機構能夠代替部分行政功能,進一步推進新技術的應用,使相關部門能夠從事務性工作中擺脫出來,達到個性化、深入化技術推廣效果。此外,多元社會服務體系能夠與林業技術推廣協助體系相互結合,充分提高推廣的可靠性與工作質量,避免出現行政內容占比過高、工作效率較低的問題,有利于林業未來的進一步發展。
相關技術人員是生態林業建設最核心的關鍵因素,所以在現如今社會背景的影響之下,對相關技術人員的培訓應給予更多的重視。除了定期組織其進行培訓之外,還可以制定出相應的考核方式。同時,相關負責部門還可以請一些林業專家來進行培訓,使得相關技術人員可以在第一時間了解到當下最先進的林業技術,進一步提升相關技術人員的綜合素質。技術人員要根據實際情況來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通過走出去到外地參觀學習、實地考察或閑暇時間自學來提升自身的業務水平及服務技能,通過這種方式,還可以進一步調動起相關技術人員對技術推廣工作的熱情。
由于苗木對環境比較敏感,一旦其生長環境出現較大的改變,很容易影響對苗木的培育效果,所以維護林區內外環境。首先,在培育的過程中,要加強維護林區的生態環境十分必要。不是通過新物種取代舊物種,而是要在原有植被的基礎上,豐富林區植被的多樣性,對林區的環境以及珍稀物種起到保護的作用。其次,需要控制人為因素的影響,尤其是要對林區周邊居民加強宣傳工作,規范對林區資源的采集方式。特別是對養殖戶,需要對其規劃養殖牲畜的區域,并且要勤加輪換,最大限度地降低人為因素對林區的影響。
在林業進行規劃設計的過程中,應當重視相關應用策略的落實效果,確保其能夠充分發揮基礎作用,避免出現負面影響。常規情況下,應當基于林業建設項目的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規劃設計方式,確保相關技術能夠得到有效應用,并平均分配生產資源。同時,還應當注重浪費問題的管控,使林業生產能夠在科學化原則指導下進行,實現良好的建設目標。通過采取有效措施管控規劃設計策略,能夠避免相關活動執行效果出現偏差,提高林業發展的科學性,有利于經濟效益的提升。采用參與式的林業規劃辦法,要求林業發展的設計主體能夠在學習相應的技術后,積極參與到合理性規劃項目的制定中,適當擴展公益林的建設,并讓更多的民眾認識到此工程的現實作用,從緊迫性和義務的層面出發,為規劃設計工作提供觀念層面的支持。造林作業的設計程序要從選擇作業區著手,進行實地調查,量測作業區的總面積,細化設計的文件組成,并將其匯總。
在林業技術推廣方面,林業相關部門要加大資金的投入,對在工作中有杰出貢獻的工作人員應給予相應的榮譽與資金獎勵。同時,林業科學技術的研發需要資金的投入。對林業科研專項科技費用的支持,使得研究人員能夠研究出推廣意義更大、實用性更強的林業技術。加大林業技術推廣資金方面的投入,讓科學技術在短時間覆蓋范圍更廣,科學成果能夠在短時間內轉化成更高產能。
綜上所述,在我國林業發展的過程中,技術推廣與規劃設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當前,相關工作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對整體活動的進行造成了負面影響。因此,需要重視技術推廣與規劃設計存在的問題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為林業的進一步發展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