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藝芳 傅林靜 李夢穎
(浙江海洋大學 師范學院,浙江 舟山 316022)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需求逐步加大,越來越多的游客在外出游玩時更偏向于選擇獨具風土人情的民宿而非傳統旅館,但2020開年的疫情卻對民宿產業造成極大沖擊。在經過幾個月的嚴防嚴控后,國內疫情防控效果初見成效。而在巨大旅游需求的帶動之下,我國民宿業將有序恢復正常,而在此過程中,海島婦女在接待、餐飲、語言、親和力等方面展現出了她們天生的能力,以巾幗之力帶領民宿產業迎來新的高峰與發展拐點。通過本次的課題研究,我們準確歸納出疫情后民宿進一步發展的多個阻礙點及漁嫂的參與度,有利于推動舟山海島民宿的進一步發展。
舟山是中國第一個以群島建制的地級市,素有“海上花園”的美譽,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與天然豐富的旅游資源。可想而知,在如此寶地打造出來的民宿勢必會得到眾多游客的追捧。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月,舟山旅游接待人數6321.4萬人次,全市民宿共計 2200 余家,巨大的客流量及越來越好的經濟趨勢將推動舟山民宿產業進一步發展。而2020 年春節前后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卻對我國的社會經濟和人民生活造成了極大影響,旅游業甚至在短期內幾乎處于停滯狀態:2019年春節假期我國總接待游客4.15 億人次,實現旅游收入5139億元,而2020年春節假期幾乎處于停滯狀態,游客對于任何一個方面的顧慮都會對旅游業產生重大影響。
舟山市婦聯有關資料統計,2019年,漁農村女性勞動力總數為19.43萬人,占農村勞動力的45.72%。隨著思想觀念的革新,新時代的舟山漁嫂逐漸走出家庭、步入社會,成為了生產經營、海島文化建設的主力軍。而近年來,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旅游業、民宿產業異軍突起,漁農村婦女的地位和觀念也發生著重大變化,特別是在舟山海島地區的漁農業生產活動中,婦女在“漁農家樂”等休閑漁農業方面顯得尤其活躍,她們以特有的創新思維整合“漁村、漁港、漁船、漁俗”等資源,引導漁家樂向“一家一品”的品牌化方向發展。除民宿業外,舟山海島婦女還利用本地海珍品資源,緊密聯系市場,開發銷售極具特色的漁文化系列旅游食品和旅游禮品。特別是把“漁繩結”這一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開創性地研發成具有海島特色的旅游手工紀念品,探索出一條以海洋文化為載體帶動海嫂成為參與海島海洋旅游文化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席卷,對不少民宿、酒店乃至整個旅游業、餐飲業都帶來了致命重創,但也有一些民宿或酒店冷靜分析市場,重組戰略結構,巧妙運用互聯網的優勢進行營銷推廣,調整經營策略,助力民宿產業復工復產。以某某民宿的經營者為例:疫情期間,線下的客源基本切斷,經營者也轉變了經營思路,逐步意識到民宿業和互聯網平臺的合作將會更加全面、深入,因此開啟了預售活動,推出超值特惠“暢享套餐”等;同時,利用疫情的營業空白期打造了一套與原先禪意風格大不相同的智能化家庭套房,并積極在朋友圈、互聯網等平臺進行推廣,如不定期的特價房、免費住宿體驗、轉發及點贊優惠等,打開民宿市場,拓寬銷路。
疫情一役,民宿經營者有了更多的危機意識,同時也注意到需隨著大眾導向重點改善軟硬件,提高服務標準,完善產品安全體系和運營管理體系,力求讓游客放心安全問題。只有民宿業提供更加細致的服務,方能贏得更多消費者的喜愛。東海漁嫂民宿經營者張永飛在疫情期間結合之前數次外出考察借鑒的經驗,不斷推陳出新,改變民宿的裝修風格并完善基礎設施,在改善民宿周邊的環境狀況的同時提升民宿衛生的安全度,為顧客提供了安全保障,得到大批旅客的支持與肯定。
漁嫂發現拓展非房收入同樣是疫情過后民宿業主可以自救的方法。海洋文化是沿海地區發展民宿產業得天獨厚的優勢,因此為了更好地打造特色海島民宿,提高民宿核心競爭力,她們特別推出餐飲、交通、當地游、新零售串聯的民宿特別套餐。一條龍服務的貼心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客流,回暖經濟。
舟山,群島密布、海域面積廣闊,連島工程還未徹底完善,各小島之間的交流聯系仍以水路交通為主。這導致大多數住在農村或小島上的漁嫂若要出島購買設施或者辦理事務,需要耗費大量車程時間。而且民宿經營不足的現象時有發生,這就造成了民宿經營者沒有足夠的資金購買基礎設施或基礎設施無法運送到海島地區的情況,游客的基本生活水平得不到有效保障。
舟山地處東南沿海,因此多數漁嫂重模仿海島藍色創意,存在著主題不突出、特色不明顯等問題。無論是建筑風格、室內裝潢等硬件設施方面,還是食宿服務、體驗分享方面都非常相似,缺少自己獨特的經營理念、游客向往的特色體驗以及主人與游客之間的互動,“同質化”現象嚴重。民宿的市場定位模糊,沒有針對青年白領、退休職工等不同的消費群體進行市場細分。
大多數民宿品牌知名度不高,民宿經營者宣傳營銷的手段比較單一,主要還是依靠“回頭客”、發名片和口碑宣傳。在當今這個信息資源大量涌現的互聯網時代,民宿尚未搭建專門的營銷平臺,很少通過網絡宣傳推介,缺乏整體宣傳營銷的意識。同時民宿尚未形成專業的組織和協會,缺少民宿行業的整體宣傳效果,所以往往出現“節假日人滿為患,平時關門打烊”的極端現象。
新冠肺炎疫情雖對我市旅游業造成了極大的沖擊,但從長期來說,它不會改變旅游業敏感卻不脆弱的基本判斷。疫情過后,旅游需求回彈,有利于旅游及民宿產業的復蘇。除此之外,民宿經營者漁嫂和游客對民宿仍保持著樂觀的態度,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舟山旅游業的經濟回擺。事物的發展是一個“揚棄”的過程,因此漁嫂應該在疫情“沉默期”更加深刻地研究市場與自身,在優勝劣汰的法則中走向一個新的臺階。
隨著消費水平升級,消費者的需求也在不斷升級,提升民宿品質成為發展民宿的必經之路。疫情過后,于消費者而言民宿品質的核心不僅是服務品質、房源質量,安全、衛生、舒適度更成為了游客考量的首要因素。民宿需要根據文化和旅游部出臺的相應旅游民宿行業標準來規范民宿內的基礎生活設施和必要的安全消毒設施。而服務品質則體現在房東為不同需求與特點的租客推薦不同的旅行行程,提供專屬的個性化管家服務、高效的服務效率等。房間內物品功能布置需要標準化,并選擇更加有質量保障和特色的房間硬件設施,同時需要提升民宿的建筑設計品味,注重生活形態和生活理念的輸出,注重體驗式的環境營造,同時也需要和房東個人特質、當地歷史背影、人文風情、地域文化等緊密結合,這樣真正與當地特色結合,才能有個性化特質。
互聯網時代,各個行業都想去用互聯網思維、法則重新審視運營、推廣等工作。在民宿這個非標準住宿行業,未來只有那些擁抱互聯網的民宿,才能有更多機會獲得競爭優勢。因此漁嫂可以通過在知名網絡社區的旅游版面,發布民宿的宣傳信息,或撰寫圖文并茂的風景區旅游攻略與游記,并在文中適當介紹民宿的亮點。民宿經營者還可以自行建立微信公眾號、微博賬號,擴大宣傳力度,為更多用戶所熟知。
在疫情后經營民宿的過程中,漁嫂可以建立信任機制構建參與感體系,為保障用戶權益,《房屋守則》等規定與租客反饋都清晰地展現到用戶面前,建立起雙方的信任機制;客棧民宿的品牌形象傳播僅僅依靠自身傳播是有限的,必須要帶動客人,參與客棧民宿品牌形象傳播,開放傳播體系,多方向多層次傳播。
總而言之,要從根本上促進疫情后本市民宿產業的發展,不僅需要政府的支持,更需要民宿行業內部的合理規劃,合力建設更優良更安全的民宿發展環境。從而突破疫情造成的海島民宿行業的發展瓶頸,促進民宿行業更高效、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