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花
(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柳泉鎮農業農村辦公室,江蘇 徐州 221136)
小龍蝦作為外來物種,近幾年來受到人們的歡迎,喜歡吃小龍蝦的人越來越多,很多的養殖戶看到了小龍蝦養殖所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養小龍蝦。在小龍蝦身上,可以有很多的養殖模式被衍生出來,其中,稻田養殖小龍蝦技術是其中的一種,下面就談一談稻田養殖小龍蝦生態養殖技術。
對于養殖小龍蝦的稻田選擇,要保證稻田的水質和水量,同時,要確保在稻田的周圍沒有任何污染源,稻田的排水和灌水工作都方便進行。稻田的面積可大可小,少的可以是幾畝地,多的上百畝也可以。
對于面積較小的稻田,只要在田埂內側開挖養蝦溝就行了,寬度最好是1.5米左右,深1米。對于那些面積比較大的稻田,為了保證稻田充分利用,要在稻田的中間挖田間溝。這些溝渠的面積不宜過大,否則影響稻田的產量,最好在20%比較適宜。
挖掘養蝦溝產生的泥土可以對田埂進行加固,這樣可以防止田埂在下暴雨等惡劣天氣下倒塌。同時注意,為了防止小龍蝦從稻田中逃跑,也為了不讓別的物種流入稻田,一定要圍住進排水口。進水口比排水口高,遵循的總原則是讓水流能被灌進來也要能夠排出去,具體位置要根據稻田具體情況進行靈活掌握。
小龍蝦放養根據養殖戶的具體情況大概分為3種。
第一種是親蝦放養,水稻收割時間一般是8-9月份,放養時間是8月到10月,在溝渠中放養親蝦,一般為30—40g,放養量大概是300千克每公頃。這些蝦苗以稻田中的有機生物和昆蟲等為食。這種放養方式的優點就是方便,不需要人工投喂,管理和飼養都簡單,缺點就是產量不足,繁殖時期比較長。第二種是時間和親蝦放養一樣,不同的是往溝渠中投放抱卵蝦,雌雄比是3—5:1,下一年的2—3月份補出親蝦。這種模式產量更高,同時周期還更短。第三種就是在稻田中放養幼蝦,這種放養模式需要更高的精確度,但是產量更大,同時效益也更高。
在小龍蝦飼養初期,食物的來源很豐富,田間的水草或者其他小型生物都可以是他們的餌料。有時,為了小龍蝦的成活率更高,養殖戶們也可以在稻田中投入一些蝦飼料等,這樣可以有效地提高小龍蝦的成活率,保證他們的日常食物所需。飼料的投遞量也要有所講究,和很多因素有關,最密切相關的外界條件就是溫度了。
當水溫比較低,在10℃或者比10℃還要低,就不用投喂飼料,當水溫升高到10℃以上沒到20℃時,要按照親蝦體重的3%到5%投喂,當水溫更高達到20℃以上時,投喂的量就要更高,但是最多不能超過親蝦體重的8%。一般每天投喂兩次。如果小龍蝦3小時之內沒有吃完食物,下次就可以適量減少,如果吃完了,就可以適當增多,總之可以根據情況靈活把握。
在養殖期間,養殖戶可以在稻田中安置殺蟲燈,這樣小龍蝦還可以吃捕獲的昆蟲。在陰雨天氣時,更要加強巡視稻田的小龍蝦養殖情況,對稻田進行及時地排水工作,同時也要及時對小龍蝦防逃網進行檢查。
在小龍蝦的養殖過程中,對稻田的巡查工作極其重要,通過觀察稻田內水的顏色是否變化,小龍蝦的生長、活動情況,來判斷小龍蝦養殖工作的順利與否,有利于及時發現和解決實際問題。水稻曬田工作是田間管理的重要方面,在曬田的過程中,要注意稻田里的水分,不能全部都排干,讓田面剛剛露出來就可以了,時間一定要適宜,盡量短,在這個過程中觀察到小龍蝦的情況,一旦發現有任何異常,立即注水。
在稻田用藥方面,也要格外注意,農藥的刺激性一般都很強,小龍蝦對其相當敏感,所以在稻田養殖的過程中,如果可以不用藥一定不要用,發果非用不可,就要選擇那些高效的毒害性小的農藥或者生物制劑,而且,對于農藥濃度的把握也要嚴格,盡量不要把農藥噴施于水中,最大程度地確保小龍蝦的安全。在噴霧水劑的時間選擇上,最好是在下午,因為在下午的時候水稻葉片相對干燥,這樣就能把藥盡可能多地吸附在水稻上,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農藥對小龍蝦的刺激。
在稻田養殖小龍蝦過程中一般都要施肥,首先要保證基肥的肥力,在插秧前要把肥料施入稻田中,肥料以腐熟的有機肥為,主能夠有效地保證基肥的肥力。追肥的時間,一般是每個月都要進行一次追肥,尿素和復合肥的用量不同,一般復合肥是尿素的兩倍用量,有機肥也可以當作追肥使用。在追肥品種的選擇上,也不能選擇那些對小龍蝦有害得化肥,這樣才能保證小龍蝦的生長。在追肥時,最好先把稻田里的水排出來一部分,然后要先把蝦集中在田間溝或者環溝里面,讓施肥的肥料能夠馬上與田泥融合吸收,然后加水到正常的水量。這一步也是最大程度地避免化肥對于小龍蝦成長的影響。
稻田養蝦的一大好處就是管理比較方便,一般稻田中的各種水草、昆蟲等就能作為小龍蝦的食物,所以在養殖的過程中一般不要求投喂。但是為了提高小龍蝦養殖的經濟效益,可以在生長的旺季投入一些飼料,8-9月份的時候,投喂的飼料以植物性飼料為主,更冷一些的時候,一般從10月份一直到12月份,投喂的飼料就以動物性為主。冬天3-5天投喂一次,到了第二年4月份開始,天氣慢慢轉暖,投喂量也要相應增加。對于水質的管理工作,一般是在高溫季節,每10天左右就要進行一次換水工作,一次換水的三分之一為宜,20天之內填灑一次生石灰水來調節稻田中的水質。
小龍蝦在稻田飼養的過程中,只要在養殖初期能夠一次性把蝦種放置足夠,一般2個月之后,就可以捕撈一部分小龍蝦進行售賣了。在長期捕撈的過程中,把份量夠大的小龍蝦捕撈上來,小一點的留下能夠有效地降低飼養成本,同時,從長遠上看,還能夠增加產量。因為把小龍蝦的一部分捕撈了之后,稻田中剩下的小龍蝦就相對少了,也更有利于其余小龍蝦的快速生長。
捕撈工作一般從5月份開始,各個地區的時間各不相同,一般都是把地籠放置在田溝中,傍晚放置,第二天早上取回。還有的養殖戶用蝦網在溝中來回捕撈,在10月份稻田收割之前捕撈完畢。第二年的2、3月份再放養蝦苗,9、10月份就是捕蝦高峰期了,那些9、10月份放養的種蝦,到了來年5、6月份就能進入捕蝦高峰期。同時要注意,在小龍蝦繁殖期間,要禁止對小龍蝦的捕撈。
在稻田中養殖小龍蝦,有幾種主要的養殖模式:
什么是稻蝦連作呢?顧名思義,就是在稻田種植稻谷的過程中,不養殖小龍蝦,稻谷成熟收割之后,進行小龍蝦的養殖,小龍蝦捕撈之后再進行稻谷的耕作,循環往復。在這種模式中,稻谷品種的選擇相當重要,按照以往的經驗最好選擇中稻品種,因為比起早稻田,中稻田插秧時間較晚,這樣也就延長了上一階段小龍蝦成熟和收獲的時間。而晚稻田收獲的時候,小龍蝦已經錯過了最佳的繁殖期,所以從各個方面考慮,稻蝦連作,最好選擇中稻品種。
稻蝦共生是在人為的各種輔助和幫助下,在一片稻田中,既能種水稻又能養小龍蝦,提高稻田的經濟效益。這是本文討論的主要飼養模式,因為相比于其他動物,小龍蝦對水質等條件的要求都不高,從而為實現蝦稻共生提供了先決條件。在水稻品種選擇方面可以選擇的也有很多,各個品種都可以,但是要注意一年只能種植一季。
稻蝦輪作不同于稻蝦連作,最初期也是種植一季水稻,然后收割之后養殖小龍蝦,不同的是,第二年不種水稻,在第三年的時候再種植,這樣進行輪回。這種養殖模式,可以有效地延長小龍蝦的生長時間,保證其生長環境養料的充足,還可以有效地控制蝦的患病情況。這種模式下養出來的小龍蝦,普遍更加優質,體格也更大。
對小龍蝦進行稻田養殖是對土地進行充分利用、合理提高經濟效益的養殖方式,廣大養殖戶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謹慎分析選擇合理的養殖方式,促進小龍蝦養殖工作長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