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小峰
(黑龍江省肇東市動物衛生監督所,黑龍江 肇東 151100)
當前我國經濟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十分重視養殖業的發展。但是,如果受到牛羊腦包蟲病的影響,不僅會造成牛羊的減產,也會造成養殖戶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必須要強化牛羊腦包蟲病的防治工作,進一步提高牛羊的集體免疫力、抗病力,降低疾病的發生概率。由此可見,對防治對策在養殖業中應用對策進行探討,是當前相關從業人員著重需要考量的問題。
通常的情況下,牛羊的腦中有多頭囊尾坳寄生的出現,會造成牛羊腦包蟲病的引發。除此以外,針對于狼犬等而言,普遍喜歡食用羊的腦髓,如此,將會導致狼犬體內進入此類寄生蟲,并且生長發育于其腸道中,從而形成多節絳蟲,同時,產卵于宿主的體內,最后通過糞便的方式排出體外。如此,會對草場中的牧草造成嚴重污染,此類受到污染的牧草如果被牛群或者是羊群食用,便會導致這些絳蟲進入到牛羊的大腦或者是脊髓中,通過再次發育,從而轉變為多頭囊尾坳,最終造成宿主發生病變,導致牛羊腦包蟲病的誘發。
通過長時間的觀察,并且同獸醫、養殖人員的經驗相結合,在患有牛羊腦包蟲病后,牛羊普遍存在以下幾種癥狀,即嚴重影響食欲、精神萎靡、無法站立等。通常的情況下,此疾病主要劃分為慢性與急性兩種,癥狀的實際表現,同病原體大小、寄生部位有著密切關聯。第一,針對于急性而言,同樣稱之為間斷性癲病,每日發作的次數較為固定,牛羊患病后會有呼吸加快、脈搏加快、體溫升高等癥狀,甚至會出現過于強烈的興奮感,出現痙攣性抽搐、后退、前沖等表現,隨著病情的不斷加重,體重也會隨之急速下降,長時間處于臥躺的狀態,并且與牛羊群脫離。對于一些患病羊只,在5至7日的時間里,極有可能因為急性腦膜炎的并發而死亡,或者是轉變為慢性。第二,針對于慢性而言,在患病癥狀方面相對比較緩和,并且發病的次數要少于急性,降低體重的速度也較為緩慢。如果在大腦正前部寄生蟲體,常會發現其出現下垂頭部,并且向前直線運動的情況,在遇到障礙物時,會利用頭部抵住物體并呆立不動。如果在大腦后部寄生蟲體,做后退動作或者是頭高舉是其主要的表現,甚至會有強直性痙攣、倒地不起等表現。如果在小腦中寄生蟲體,患病牛羊則會出現運動、站立失去平衡的現象,外界干擾會易驚恐,麻痹后肢,并且出現消失或減退食欲、小便失禁等。
如果必須要運用相關的治療,那么首先必須要對寄生蟲在牛羊大腦中的實際部位有所明確。例如:如果羊出現轉圈表現,證明在羊半腦中寄生蟲體;如果羊出現向右轉表現,表示在右半腦中寄生蟲體;如果患病羊只失明,證明在其顳葉位置寄生蟲體;如果患病羊只一直低頭向前跑,不知道躲避障礙物,或者是頂住障礙物不動,證明在大腦額葉位置寄生蟲體。
如果牛羊急性死亡,證明其存在腦炎或者是腦膜炎病變,同時,還可以在腦膜中發現六鉤蚴移動過程中所留下的彎曲傷痕。針對于慢性患病牛羊而言,能夠在脊髓、腦等不同的位置發現1至數個不等大小的囊狀多頭蚴;在蟲體或者是病變相連的顱骨位置,會出現骨質變薄、松軟或者是穿孔問題的發生,進而造成牛羊皮膚的表面出現隆起現象,病灶所在部位的腦組織將會出現發炎的情況,甚至會造成鈣化與萎縮變性的多頭蚴出現。
目前我國已經具備眾多采取變態反應開展診斷的研究調查報告,就是通過原頭蚴或者是多頭蚴囊壁的運用,從而制成乳劑變應原,在牛羊上眼瞼中注入。并且在注射1個小時以后,出現1至4厘米直徑的皮膚腫大肥厚,并且共計維持6個小時。
在治療牛羊腦包蟲病方面,通常主要采取手術治療以及藥物治療兩種方式。針對于藥物治療而言,主要在剛剛發現牛羊有相關病癥時加以運用,在治療藥物的選擇方面,多數以吡喹酮為主,按照牛羊的體重配置總量,即體重每公斤應用50mg,共計治療5日?;蛘呤前凑彰抗?0mg進行配置,共計治療3日。對臨床驗證結果進行分析后,可以發現:此種用藥的方法最少可以獲取80%的治療成效。針對于手術治療而言,就是通過手術的方式,從而將牛羊腦脊髓表層中所寄生的蟲體進行摘除。換而言之,就是在多頭蚴得到充分發育以后,將囊體所在的區域作為依據,從而在進行常規外科手術切口以后,先利用注射器將囊中液體吸取,從而縮小囊體。隨后,將蟲體完整摘除。此種治療方式往往存在較高的難度,并且需要投入較高的治療成本費用。
將牛羊的衛生監督管理力度不斷強化,嚴格對養殖區域按防疫審核程序予以監管。同時,要求養殖人員對飼養管理、無害化處理、落實消毒、養殖檔案等各項記錄正確、認真填寫,強化患病牛羊的撲殺、疫病診治、檢測牛羊疾病、調查牛羊疾病等工作,促使牛羊腦包蟲病防治的質量、效率得到提升。為了保障每一只牛羊都能夠具備良好的生活環境,在選址方面,不可選擇受到污染或臨近生產工廠的區域。在飼養期間,必須要嚴格遵守相應的標準,做好消毒工作。同時,嚴厲禁止非飼養者的隨意進入,防止將病菌帶入養殖場內。除此以外,還必須要確立一份有效的消毒管理制度,對養殖場的清潔度做出保證。如果需要引進新牛羊,必須要加強檢疫工作,在明確無潛在牛羊腦包蟲病病毒后,方可進入養殖場。最后,需要對牛羊定期展開檢疫,如發現患有牛羊腦包蟲病,必須要及時隔離處理,達成早防控、早發現、早治療的目標。
在牛羊養殖期間,養殖人員在工作中必須要始終堅持“以牛羊為本”“規范科學”的原則。牛羊處于不同的生長階段,對于營養的需求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在牛羊不同的生長階段,必須要為其提供所需的營養。而想要有效達成此養殖目標,就必須對養殖人員進行相應的培訓,促使其能夠對畜牧養殖相關專業知識有一定的了解。除此以外,養殖人員還必須要對牛羊的居住環境有一定的了解與研究,對不同牛羊飼養中合適的溫度、濕度有所掌握,并且可以保障每日清理養殖場,促使牛羊能夠在適宜的環境下生長。最后,養殖人員必須對牛羊腦包蟲病預防、治療等知識有一定的掌握,可以做到科學配藥,有效實施藥物、手術治療等工作,保障牛羊的正常生長。
牛羊日常主要的食物來源便是飼料,因此,強化飼料管理工作非常主要。在管理飼料期間,必須嚴格對飼料做出徹底的消毒,轉運至場內車輛以后,才可以進入到養殖場。在條件合適的前提下,可以運用散裝料塔,將飼料送往養殖場內,嚴厲禁止飼料車的隨意進場,避免帶入病毒細菌,而導致牛羊腦包蟲病的引發。
針對于飼養人員而言,必須要同政府相關部門積極配合,打好防治牛羊腦包蟲病的“攻堅戰”。首先,養殖場需要根據自身的實際狀況,將相關的防治體系確立。同時,對防治的責任逐級落實。其次,養殖場必須對飼養者定期提供技術培訓,培訓的內容主要包括防治知識、防治流程、思想教育等。另外,養殖場應該將自身同當地相關防疫部門之間的聯系、交流強化,從而實時了解牛羊腦包蟲病的流行特點、發展動態。最后,還應該定期組織、邀請相關防疫部門進入養殖場對工作人員做出防治指導,強化并完善診療軟硬件的完善配置。
針對于政府相關機構而言,必須要有效指導養殖場做好牛羊腦包蟲病的防治工作,對未達成防治標準、規定的養殖場嚴肅做出處理,同時,對各種違反防治措施的行為做出嚴格遏制,確保能夠有效防治牛羊腦包蟲病的擴散與蔓延。
綜上所述,在牛羊養殖的過程中,會受到牛羊腦包蟲病的影響,不僅會減少牛羊的飼養數量,降低飼養人員的經濟效益,同時,流向市場還會威脅到人們的食用安全、身體健康,因此,必須強化牛羊腦包蟲病的防治工作。就此問題,本文重點探討了牛羊腦包蟲病的發病原因、癥狀、診療措施與防治對策,其目的在于通過選取適宜的防治措施,來全面降低牛羊的患病幾率,進而推動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為提高養殖業的經濟效益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