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 霞 李承文
(1.新泰市宮里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山東 新泰 271200;2.新泰市翟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山東 新泰 271200)
中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的氣候特點具有顯著差異,各地區進行大棚蔬菜種植的過程中會遇到不同類型的問題。蔬菜的生長主要依靠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空氣、水分及光照條件均會對蔬菜的生長過程造成直接影響,若所處環境溫度較高,那么就會加速蔬菜水分的蒸騰,繼而使蔬菜由于水分不足而枯萎;若光照條件不足,那么就會影響蔬菜的能力吸收,不利于其生長;若蔬菜生長所處環境內空氣流動性不足或者空氣質量低則會對其呼吸作用產生不良影響,同時還可以誘發細菌的大量滋生,影響蔬菜健康。所以,種植人員一定要做好大棚蔬菜種植技術研究,合理應用各類種植技術,同時注意病蟲害的防治,保證大棚蔬菜的質量與產品。
為確保大棚蔬菜產量與質量,應結合當地土壤結構及氣候條件進行大棚蔬菜的科學選種。通常情況下,在蔬菜選種中還需結合蔬菜對生長環境及抗病性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盡量避免選擇轉基因蔬菜。另一方面,若種植地區的氣溫較低,那么應考慮選擇一些具有耐寒性特點的品種,防止蔬菜的生長過程收到低溫影響,降低農戶經濟效益。如,若選種大棚黃瓜,那么可結合所在區域的實際情況合理選擇新泰密刺或津春3號等這一類適宜溫室環境生長且抗病能力較強的品種。
大棚設置位置與大棚搭建材料的確定均與該地自然環境因素密不可分,需事先做好實地考察,并做好詳細的考察記錄,結合具體數據信息制定具體計劃。大棚建設區域應保證地勢平坦,具備良好的排灌條件與交通條件,為蔬菜生長期的管理以及運輸奠定良好基礎。另一方面,需結合該地環境選擇日光溫室或者塑料大棚,并根據所選蔬菜品種對生長環境的要求進行大棚透光性的設計,這樣不但有利于蔬菜健康生長,同時也能夠幫助農戶控制生產成本。
在播種前需做好全面性的準備工作,對大棚區域進行全面性的消毒,清除土壤中的蟲卵,防止病蟲害風險。若農戶經濟條件允許,可采用相應農藥進行土壤的處理,并且進行土地深翻與平整,讓土壤充分暴曬,并且提高土壤結構的透氣性,進一步控制病蟲害問題的產生。同時應對蔬菜兩種進行消毒處理,可采用藥物進行消毒,伴隨施入到大棚培育地,在播種前應將種子當中存在的機械損傷粒以及癟粒挑出,確保種子的品質。
大棚蔬菜的生長直接受到溫度及濕度因素的影響,這兩個因素也是蔬菜生長中最為關鍵的因素。在育種工作中,如果處于低溫寒冷天氣,那么將直接造成蔬菜質量與產量的下降,一定要注意加強預防。通過對大棚內溫濕度的科學控制,并且根據蔬菜生長實際情況與生長需求制定針對性灌溉計劃,可以有效保證蔬菜水分及應用的供給,為蔬菜的生長營造有利環境。常規情況下,大棚中的溫度都是在中午時達到最高,此時應注意棚內通風,適當降低棚內溫度。相比之下,傍晚時分棚內溫度會明顯降低,此時應注意將大棚封閉,使棚內溫度不致快速降低,將溫度控制在合理范圍內。特別是在寒冷的冬季,夜晚溫度最低,此時可通過生火的途徑進行棚內升溫,防止蔬菜受到低溫凍害。此外,還需做好棚內濕度條件的保持,防止棚內由于濕度過大而不利于蔬菜的健康生長,避免引發病蟲害或者蔬菜腐爛等問題。蔬菜大棚內的溫濕度水平相對較高,再加上蔬菜生長過程中會形成二氧化碳等氣體,一定要做好空氣的流通。在棚內生火的時候應選擇如動物糞便等具備清潔、環保特質的燃料。為防止蔬菜受大風天影響,在大棚搭建的時候可在外部增設風障,為大棚蔬菜的健康生長提供更多保障。
在蔬菜培育過程中,科學施肥是保證蔬菜健康的重要方法,應盡量以有機肥料為主,化肥為輔,通過這種肥料搭配方式能夠對蔬菜進行綠色保護,防止蔬菜營養受到肥料的影響而降低。受大棚內部及外部因素的共同影響,棚內溫度會出現一定的變化,為保證蔬菜施肥效果,必要時可向棚內輸入適量的二氧化碳。
大棚蔬菜的生長基本是在一個封閉的狀態下完成的,水分的蒸發不會出現快速流失的情況。一旦遇上陰天或者是傍晚時刻,大棚內的整體溫度會上升較快,很容易誘發病蟲害現象,以此影響大棚蔬菜的健康生長。將膜下滴灌的方法應用到大棚蔬菜的種植過程中,能夠讓土壤的濕潤度得到適當提高,以此改善大棚蔬菜種植的環境,有效減少大棚種植中病蟲害問題的發生。
大棚蔬菜的生長容易受地理環境、氣候條件及生態環境因素的影響,尤其是最近幾年時間內,伴隨著工業的發展與車輛數量的逐步增加等,我國整體生態環境受到破壞的程度日益加深,惡劣的空氣質量的不良環境因素對大棚蔬菜的生長造成一定影響,嚴重時甚至會使大棚內出現病蟲害問題,一旦發生病蟲害,將直接破壞大棚內部原本的生態環境,影響蔬菜質量與產量。經專業人員大量研究證實,蔬菜在酸性環境中發生大面積病蟲害的幾率會大大提高,對此,農戶可以通過噴灑無害的堿性農藥產品的防止進行病蟲害的預防與質量,負大棚內酸性環境的形成加以控制。除此之外,在對大棚進行日常管理工作中,應做好棚內通風及消毒等處理,始終保證大棚內的良好的空氣質量,確保內部生態系統不被破壞,始終處于平衡狀態。
在大棚蔬菜種植工作進行實踐之前,應制定完善、科學的病蟲害防治工作方案,通過事前控制的方法斷絕一切引發棚內病蟲害以及細菌傳播的可能性。通常采取的措施是在種植前采用自然光對大棚內的土壤進行暴曬,以達到充分殺菌的效果。雖然這個過程會造成土壤中水分的大量流失,但水分和肥料都可以在殺菌消毒后進行人工彌補。同時,在選擇蔬菜品種時,不僅要選擇合適的農作物品種,還要選擇質量較好的種子或植株,確保其本身具有一定的抗病蟲害能力。
近年來隨著我國農業的發展,在農藥產品方面的研發工作不斷取得顯著成就,目前已經成功研制出無污染型的生態農藥,其投入市場后應用效果取得廣大農戶一致好評,另一方面,我國相關管理部門也加強對病蟲害防治農藥的管控力度,農戶可采用生態型農藥進行大棚蔬菜的病蟲害防治,在噴灑農業時主要合理控制用量,切忌片面追求經濟效益而忽略安全性問題。
物聯網技術是如今科技時代背景下的重要產物,具有技術先進性特點。在蔬菜種植過程中,病蟲害剛出現時很難被發覺,一旦發展到以肉眼可發現的程度,那么此時病蟲害的侵襲已經難以遏制。所以,應通過實時性較強的控制手段將病蟲害遏制在其最初形成階段。通過對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則能夠較好地滿足大棚蔬菜病蟲害防治工作需求,該方法主要是利用圖像識別技術及紅外線檢測技術對蔬菜中的病蟲害目標進行監測。在物聯網技術監測中,棚內蔬菜與病蟲害顯示的顏色是不同的,農戶可以在系統終端屏幕中快速鎖定病蟲害的精確位置,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處理。另一方面,通過物聯網技術的應用,農戶可以構建大棚自動測報體系,大棚內如若出現異常情況則會立刻發出警報。運用該技術還可以實現害蟲的自動誘捕,對于發現異常情況的區域,自動誘捕系統會自動解鎖,誘捕器會直接對病蟲害進行誘捕。在大棚蔬菜種植過程中使用物聯網技術不僅能有效提高大棚蔬菜的管理能力,還能保證蔬菜種植的質量,全面提高大棚蔬菜的種植效率和經濟效益。
綜上所述,大棚蔬菜種植技術打破了蔬菜生長在時間與空間雙方面的限制,為各地居民提供了大量優質蔬菜。為保證大棚蔬菜質量與產量,農戶應加強大棚種植技術分析,著重把握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并在實踐中不斷提高技術水平,在保證蔬菜質量的同時提高自身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