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娟
(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農業農村局,貴州 遵義 563100)
長期以來,播州區一直致力于對水稻高產栽培技術和病蟲害防治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極大地促進了農業的發展。調整品種結構、高產水稻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成了農業生產研究中的核心。積極完成水稻高產栽培的擴建,提出水稻高產栽培技術應用需求,最大限度滿足發展需求。
遵義市播州區地處貴州省北部,國土面積2487.63平方公里,轄19個鎮2個民族鄉,總人口83.79萬。屬中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海拔在850—1 100米之間,平均氣溫14.9℃、無霜期291天、降雨量1035.7毫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境內生態良好,土地肥沃,常年種植水稻24萬畝左右,享有“黔北糧倉”美譽。根據農業技術人員的研究數據,結合當地水稻種植戶多年經驗,選擇適合本地條件,優質高產、抗病蟲害能力高的香優2115、宜香優1108、川優6203、豐優香占、Y兩優6號、顛屯502等優質品種。品種的選擇決定了水稻的質量、營養價值、口感等,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
科學育苗,能有效地提升水稻產量。目前播區廣泛運用的等新型旱育秧技術、水田育秧技術、機插秧育苗技術等。旱育秧,按照常規程序在4月初用沼渣沼液培肥苗床,后用旱育保姆拌種,無紡布覆蓋,這種方法種苗質量好,能有效防治病蟲害,但是苗期的管理及后期移栽繁雜。水田育秧,4月初將催芽的稻種直接撒播在秧田表面這樣的方法簡單,省時、省力,減輕勞動強度,廣大群眾通常使用的方法。機插秧育苗采取軟盤式育苗,移栽前的15-20天在秧田里鋪好軟盤,盤孔里灌一半泥土或者營養土再播種再填滿盤孔,注意一定要清理盤面上余土,防止串根。這個方法移栽淺,分蘗量大,大穗多,能增產10%左右;需要苗田少;同時還能節省勞動力,也是現代化種植水稻最常用的方法。
水稻在種植過程中,并不是種植密度越高,產量就越大。在6月上旬左右,采用寬行窄株或寬窄行拉繩或機插9×5寸或9×6寸規范移栽,充分地利用土地,讓每株秧苗得到充足的養分和光照。
要提高水稻的產量,水稻種植過程中需要進行科學的施肥,使土壤養分保持平衡,為水稻提供充足的營養。通常涉及底肥也叫基肥,包括有機肥和其他合作化肥。第二就是追肥,追肥分為面肥、分蘗肥、穗費、粒費。要根據土質、氣候、水稻生長時期制定合理的施肥用量和次數。施肥過少,水稻養分不夠,出穗低,抗病蟲害能力低,影響水稻生長。施肥過多則會出現反作用。合理科學的施肥,保證水稻的養分,能有效提高水稻產量。
水稻種植要做好干濕交替工作,通過水分來控制土壤的濕度和溫度。相對濕度50~90%為宜,穗分化至灌漿盛期是結實關鍵期,提高結實率和粒重意義重大。水源的質量也非常重要。關注當地土質、氣候特質,全方位的做好水分管理,因地制宜的科學灌溉。
隨著農業現代科技的發展,水稻種植技術不斷提高,水稻種植的產量和質量也逐步提升。而在水稻的栽培過程中,病蟲害對水稻的危害非常大,嚴重的直接影響到水稻產量。水稻常見的病害有:稻瘟病、白葉枯病、惡苗病等,蟲害有: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等。
稻瘟病又稱稻熱病,主要危害植物的地上部分,是危害最大,流行最廣的真菌病之一。水稻生長不同時期發病,出現的病癥也各不相同。所需的藥劑也要相應的調整。如苗瘟、葉瘟,常用藥劑有:三環唑可濕性粉劑、稻瘟靈、滅病威膠懸劑、三環異稻可濕性粉劑按比例兌水噴霧。穗頸瘟:常用藥劑:三環唑可濕性粉劑、稻瘟靈可濕性粉劑、加收熱必可濕性粉劑、加收米、三環異稻可濕性粉劑、克瘟散乳膠,按比例兌水噴霧。
白葉枯病也稱火燒苗,這種病傳播很快,而且容易與其他病害混淆。得病的病株葉片枯死后呈灰白色。選抗病力強的品種,可用石灰水浸泡的方式對種子進行消毒,減少發病概率。
惡苗病可導致根系發育不良,分蘗降低,病苗樣色變淺變黃。發現苗期發病可用抗枯寧家施保克按比例兌水噴霧。
稻縱卷葉螟應治前壓后,治早治小。稻螟赤眼蜂、擬澳洲赤眼蜂、稻縱卷葉螟絨繭蜂、赤扁膠小蜂、擬環紋狼蛛、草間小黑蛛等都是它的天敵,可充分利用。常用藥劑有:銳勁特、毒死蜱、阿維菌素、乙酰甲胺磷、殺蟲單、三唑磷、等
稻飛虱種類很多,其中褐色灰飛虱和背飛虱危害最大。靠吸取稻莖積液為食,破壞莖組織,導致稻株逐漸枯萎。常用藥劑:樂果乳膠按比例兌水噴施。
水稻栽培的過程中,首先要無病留種田,減少染源。第二,可選用優質抗病品種,并提前對種子消毒,種子消毒能有效地減少惡苗病、稻瘟病、白葉枯病的發病率。第三,在種植過程中合理施肥,加強栽培管理,提升水稻的抗病性。第四,利用種植中干濕交替的灌溉方法,適當的時候讓稻田干燥一些,及時對稻田里雜草進行鏟除,這對部分病蟲害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使用化學藥劑是防治水稻病蟲害的重要手段,直接消滅蟲害,見效快,使用方便,但是這個對病蟲害起到一個救急的作用,并不能真正的防治。時間一長,病蟲害產生抗藥性,再次發病,使成本增高,增加水稻殘毒危害。應當結合當地水稻病蟲害情況,選用合適的防治藥,按照合理配比,進行施藥。堅持使用無公害藥劑,開展綠色防治工作。雖然農藥防治是傳統方法,但是目前還是在水稻病蟲害防治中占據主要地位。
為了能更好地維持田間生態系統,可充分借助蟲害天敵,如蜂類、蛙類、蜘蛛等。也可以殺蟲細菌、青蟲菌、殺螟桿菌等,達到以蟲治蟲、以菌治蟲的目的。這樣的方式不污染環境,對農作物更安全,能有效長期抑制病蟲害的發生。
作為傳統種植農作物,我國水稻種植已經具有悠久的歷史, 如何進一步提高水稻種植質量和產量一直是相關農業科研人員的首要任務。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背景下,其高產栽培技術已 經滲入到水稻種植栽培之中,并取得良好的種植成效。在未來,水稻高產栽培與病蟲害防治研究仍是一項重要課題,推廣和運用科學栽培以及防治病蟲害,提高水稻質量、產量,從而穩定我國糧食安全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