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 璐 王 鵬
(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森林資源與濕地管理中心,江蘇 常州 213200)
在我國在長期采取粗放式經濟發展方式的過程中,不可避免造成了對森林資源的過度砍伐和破壞,導致森林資源數量和森林覆蓋面積銳減,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加之目前對森林資源管理工作不夠重視,沒有科學開展森林采伐、林地管理、森林資源監測和流轉、林業建設等工作,降低了森林資源管理水平,不利于生態林業發展。
所謂森林資源就是森林區域中所有生物的總和,而森林資源管理,就是對森林區域中的林地、林木和野生動植物等各種森林資源,還有森林環境等開展科學管理與保護工作,比如開展森林的培育、保護和利用等管理工作。通過此管理工作,不僅有助于維護生態系統平衡,降低出現自然災害的概率,而且依據科學的規劃開展森林資源的開發、利用工作,有助于森林資源和森林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生態林業是基于經濟學理論提出的概念,其主要要求就是依據現有的自然資源來研發多樣化的林業產品,為人們創造更加健康和良好的生活環境,保持林業功能的多樣化,確保林業與周邊環境以及其他行業之間的協調發展,從而保證整個森林生態都處于一個平衡狀態,此種林業發展模式就被稱為生態林業。在發展生態林業時,需要結合把托尼蓋地區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因地制宜的發展方案,比如在發展山區的生態林業時,應充分開發和利用山區的各種產品資源,開發不同的產品加工模式并構建獨特的應用體系。通過輪流建造的方式應用林業系統,通過科學的林業應用體系的構建,有助于林業的可持續發展。通過構建生態林業的方式提升林業整體生產能力,更好地發揮森林的調節能力,使得林業產業功能更加豐富,確保森林的動態平衡以及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此外,發展生態林業能夠保證整個系統的單位應用面積并實現森林內部實際生產周期的縮短,確保生態系統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也就是通過發展生態林業推動區域經濟增值。但是為了在建設和發展生態林業時實現資源的高效配置,需要合理選擇耕種的苗木類型,并遵循林木的自然生長規律,做好人工撫育工作并加大資金和技術投入,推動林業以及區域經濟的穩定發展。
首先是相關法律法規不夠健全的問題是。我國目前關于森林資源管理的法律法規正處于逐步完善的階段,各項法規中的細節條款內容正在逐步優化完善,因此也不免不法分子投機倒把,利用法律法規中的漏洞牟取暴利,但是也對森林資源造成嚴重的破壞。加之森林資源管理工作中對各項法律法規和制度規定的宣傳不到位,造成了林農及其周邊居民的法律意識淡薄,導致森林資源被破壞的行為屢禁不止,也難以有效落實相關法律法規來嚴懲危害森林資源的不法分子,導致森林資源管理效力被嚴重削弱。
其次是森林資源保護意識以及生態林業意識薄弱的問題。近年來我國加大了森林資源建設力度,表現出各地區的森林資源培育工作蓬勃開展,使得我國森林資源覆蓋范圍和森林面積正在逐步增長,通過公益林和商品林分類管理以及林木采伐管理力度的加大,審批流程的規范等,取得了顯著的森林資源管理成效。但是由于森林資源通常位于位置比較偏遠的山區或經濟比較落后的農村地區,森林資源管理人員的管理觀念落后,當地居民和林農的森林資源保護意識薄弱。甚至在盲目追求森林資源管理經濟效益的錯誤觀念下,更加肆無忌憚地濫用森林資源,忽視了森林資源保護工作,對森林資源的等級分類工作不夠細致。加之受到當地各類洪水、火災等自然災害的影響,造成了嚴重的水土流失問題,破壞了當地的生態平衡,不利于森林資源管理工作的有效和積極推進。
再次是管理制度不夠規范和管理手段相對落后的問題。森林資源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沒有及時更新,沒有結合生態林業的發展要求開展統一規劃,是導致森林資源管理水平低下和阻礙生態農業發展的根本原因。此問題也會導致管理人員責任意識薄弱、工作態度不端正、工作不積極主動的問題,阻礙了管理手段的改進與創新,也難以嚴格落實管理制度要求,導致管理工作不夠規范以及難以起到應有作用的問題。
最后是生態林業發展水平低下的問題。由于人們對生態林業存在誤解,只是將其誤理解為環境保護工作,難以發揮生態林業帶動生態保護并促進生態林業發展的作用,雖然在相應我國提出的可持續發展戰略過程中大力開展生態林業建設工作,但是表現出生態林業發展機制不夠完善而阻礙生態林業發展速度的問題。此外,由于我國生態林業建設還處于初級階段,甚至存在建設過程中沒有結合當地環境和氣候等所以栽培和撫育管理等問題,加之對生態林業發展的投資力度不足,難以有效取得發展生態林業的應有效果。
基層林業部門在日常工作中應定期統計所負責區域內的違法犯罪行為,積極尋求幫助來改善這一現狀,加強與政府部門的溝通,為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獻計獻策,在此基礎上完善當地的各項規章制度,加大對違法行為的約束力。在此基礎上應加強林業部門內部培訓以及加大對林農、周邊居民的宣傳教育工作,采取邀請專家開展講座以及入村、入戶宣傳等方式,加大宣傳力度,還要將林業部門員工的考核結果與獎金評定和績效工作發放等掛鉤,構建完善的人才培養機制和人力資源管理體系。
基于完善的人才培養機制和人力資源體系的落實,培養優秀的森林資源管理人才,同時要結合當下林農合附近百姓比較容易接受的移動終端宣傳方式,采取微博、微信公眾號、廣播電視、短視頻平臺或者直播等方式,加大對林農等公眾的宣傳力度,積極轉變人們的觀念,正確理解生態農業的內涵和要求,明白加強森林資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通過結合林業、蔬菜業和果樹種植等不同行業,構建多元化的管理和經營模式,基于現有的森林資源基礎做好科學規劃,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并滿足經濟發展所需,營造良好的森林資源保護氛圍,將森林資源保護作為推進生態林業發展的重要手段。
基于觀念的轉變,還要優化和改進現有制度,構建完善的森林資源管理制度,明確基層管理部門和崗位的管理職責內容與目標要求,完善組織架構,構建專門的森林資源管理與生態林業小組,加強不同部門以及上下級之間的問題匯報和溝通,相互配合并做好林區的設計與規劃工作,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案,政府部門還要加大監督管理力度,確保責任制度的落實,提升森林資源管理質量,推進生態林業建設與發展。此外,基于目前快速發展的信息技術,還應將信息技術應用于森林資源管理和林業建設工作中,實時掌握森林資源位置和數量并制定科學的林木建設與發展方案,還要構建資源管理系統并應用現代化管理方式,及時發現問題并優化調整,嚴懲亂砍伐樹木的違法犯罪行為,構建現代化的信息管理模式。
面對我國豐富的森林物種,為了保護森林物種的多樣性,在開展森林資源管理工作中,還要提高對物種保護工作的重視,結合各個林區的實際情況和發展生態林業的要求來制定各種具體的保護和發展策略。在此從基礎上發展林業的過重,做好對林業水土情況的定期調查和調整,通過森林培育工作的有效開展,為林業發展以及其他行業的同步發展提供良好的資源,有助于林業的穩定發展。在開發利用林業資源時,遵循適度開發的原則,避免亂砍濫伐,最大化利用森林資源,推進生態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面對目前開展森林資源管理工作和發展生態林業所面臨的壓力,針對其中的法律法規不健全、管理觀念和手段落后、管理制度不規范、缺乏生態林業發展意識等問題,應在未來加大生態林業發展和宣傳力度,積極轉變從業人員以及公眾的森林資源保護觀念,完善森林資源管理制度并創新管理手段,積極推進生態林業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