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沖
(廣西玉林市玉州區仁東鎮農業農村站,廣西 玉林 537012)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養殖行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疾病的預防和控制越來越受到重視。中國今年多次爆發非洲豬瘟疫情,中國養殖戶深感恐慌。非洲豬瘟(ASF)病毒是引起非洲豬瘟的主要原因之一。家豬與野豬之間存在接觸感染。非洲豬瘟發病急、熱,發病率高,病豬易死。當前控制豬瘟的主要措施是高溫滅菌和消毒,但控制豬瘟的措施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對此應結合實際進行分析,并提出針對性的對策。
非洲豬瘟(ASF)是一種復雜的雙鏈 DNA病毒。它是1種血清型,24種基因型,基因組170-193 kbp。并且在東歐和其他國家廣泛存在。研究表明,非洲豬瘟有很大的生存潛力,在被污染的環境中,其傳染性可維持三天以上。病豬糞便中的病毒傳染性甚至能持續數周。病毒在豬尸體中可存活一年。豬制品中有相對穩定的病毒存在。冰凍過的豬能活幾年,半熟過的豬也能活很久,病毒也能在腌制過的火腿里存活幾個月。
2.1 特急性型ASF:病豬體溫變化為41~42℃;病豬表現為哮喘,虛弱和厭食。肌膚充血。沒有明顯的臨床表現。突然死亡的比率為100%。
2.2 急性期,病豬體溫40~42℃,出現食欲減退、嗜睡、呼吸道阻塞等癥狀。病豬皮膚上有藍紫色及帶血的斑塊和斑點。病豬的眼部和鼻部都有分泌。病豬出現便秘腹瀉,母豬流產。
2.3 亞急性 ASF臨床表現與急性 ASF相似。被感染豬的血管無明顯變化,以出血、水腫為主。病豬通常表現為厭食,抑郁和關節腫脹。
2.4 慢性 ASF病豬體溫在40~40.5℃,出現輕度呼吸困難。嚴重者,病豬關節腫脹。
3.1 國外疫情流行現狀。ASFV在非洲和意大利撒丁島等地區是一種流行疾病,俄羅斯的疫情更為嚴重。東歐和其他國家也有關于疾病的報告。ASFV的發源地是烏克蘭、羅馬尼亞、俄羅斯、波蘭、匈牙利等國家,位于伊爾庫茨克州,距中國邊境約1000公里,這極大地增加了中國 ASFV的風險,同時也向中國 ASFV防范發出了警告, OIE數據顯示,自2018年7月以來,已經有超過40多萬只 ASFV易感豬在國內被宰殺和處理。
3.2 國內疫情流行形勢。中國農業和農村發展部對鄰國疾病狀況十分關注。自從疫情擴散至伊爾庫茨克州以來,中國農業和農村部已陸續發布了非洲豬瘟應急預案等。許多高風險地區,如中國北部邊境省份,多年來一直在進行緊急演練作業。2018年8月,非洲豬瘟進入我國40天時間,就導致遼寧、江蘇、安徽等地發生非洲豬瘟疫情多達15起,造成3萬多頭豬死亡。在我國,由于 ASF病毒的來源和污染情況尚未完全確定,所以防治 ASF的十分嚴峻。
4.1 對養豬場采取的生物安全防護措施尚未生效。在動物疫病的預防和控制中,生物安全保護是關鍵。當前,很多中小型養殖企業和養豬戶在實施生物安全措施時,還存在一些問題,如系統不完善,車輛和人員如果隨意引進或消毒周期過長,自行進入豬舍等,都會增加 ASFV感染的可能性。
4.2 基層獸醫與養殖主體臨床診斷能力的缺乏。獸醫和中小型養豬戶對豬病的診斷和分析能力都不強,他們的專業知識也很有限。因為 ASFV是一種新的外來疾病,很多地方獸醫對 ASFV的特點和尸檢病理變化還不了解,而當地獸醫則是預防和控制動物疫病最為關鍵和核心的領域之一。假如我們錯過了最初發現疾病的機會,就很容易導致疾病蔓延。
4.3 動物檢疫執法未能嚴格執行。分析了影響疫情傳播的因素,包括生豬非法運輸、泔水豬非法運輸、檢疫品非法運輸等環節執法不嚴和監督檢查不力,均易造成疫情傳播蔓延。例如2013年的小反芻獸疫,其與動物運輸頻率較高密切相關,隔離檢測工作也沒有落實。
4.4基層三級防控隊伍建設管理水平需要進一步加強。由于我國農業事業單位在改革過程中時間較長,許多獸醫專業人員待遇偏低,三級防疫員工作積極性不高,積極性不高,缺乏專業技術人員,這些問題的存在,很容易影響到國外防疫工作的發展。
5.1 重視防控知識宣傳教育。在我國被ASFV 入侵后,應注重建立基礎疫情隊伍,定期進行防治 ASFV技術培訓,加強和保證防治能力,并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通過廣播、電視、微信等多種形式進行廣告宣傳,吸引全社會參與防治 ASFV,及時發現和控制 ASFV,并采取相應的應急措施,為養豬業的持續穩定發展提供重要支撐和保障。
5.2 做好生物安全防護。到目前為止,尚未開發專門針對非洲豬瘟的疫苗。求養豬場加強生物安全管理,避免采用封閉式飼養,對外來車輛進行消毒檢查,做到徹底消毒。認真落實分級監管責任,不斷完善相應的問責制,形成對全體員工同步行動的防控模式:一是為了履行管理職責,成立非洲豬瘟防治領導小組,社區負責人為組長,有關部門工作人員、村書記為成員,落實各級工作任務,建立科學合理的責任清單,在人力、物力、財力上統籌安排;二是嚴格執行監管部門職責,由責任領導和責任人設立部門,做到分工明確,密切配合,積極開展交易。另外,我們也應該致力于落實生產者和經營者的首要責任,預防傳染病。屠宰業、運輸業、加工商、銷售業等生產經營單位,要不斷完善疾病控制責任,對非洲豬瘟進行獨立檢測,并做好防控工作。
5.3 加強動物檢疫執法力度。為了有效地控制ASFV病毒的傳播和蔓延,應加強動物檢疫基礎設施的檢疫立法。根據《動物防疫法》的有關規定,在生豬定點屠宰廠(場)屠宰生豬時,應嚴格遵守法律、法規,認真對待生豬定點屠宰廠(場)屠宰生豬的行為。做好這項工作,對于預防和防治ASFV具有重要作用。
6.1 做好非洲豬瘟防疫知識宣傳工作。經過對豬進行仔細觀察,我們可以確定它的皮膚是紅色的,存在皮炎問題。病豬腸道出血壞死是隨著疾病的不斷發展而產生的。由于非洲豬瘟致死率高達100%,往往造成巨大危害,因此,有關部門必須做好非洲豬瘟防治工作:對養殖場戶進行宣傳,開展綜合防治技術培訓。農場主一是要提高對非洲豬瘟的認識,二是要不斷提高防范意識。與此同時,還必須在國家經濟層面深入開展非洲豬瘟疫情調查,發布非洲豬瘟疫情調查報告,綜述非洲豬瘟的臨床癥狀及危害。
6.2 強化疫病排查。畜牧獸醫部門要經常做好生豬普查和養殖場檢查工作,對存欄和屠宰廠進行詳細檢查。在中國的基層,大多數養殖戶仍在使用家庭農場進行室外養殖。養殖戶既缺乏防疫知識,又缺乏防疫能力。
6.3 做好病死生豬的無害化處理。確保死豬無害化處理工作的順利進行,是非洲豬瘟防治工作的重要內容。但是,目前影響工作順利進行的因素往往各不相同。非洲豬瘟和死豬主要是在深埋宰殺后,這種治療方法不僅效果良好,而且所需時間和費用都較低。但是,在兇殺案的地點和埋葬地點的選擇上常常有不同的問題。要做到這一點,基層動物性疾病預防機構的工作人員必須深入了解轄區的實際情況,確定具體的環境,確保在暴發后立即提交有效的治療方案。
6.4 加強對技術人員的培訓。為確保非洲豬瘟監測和控制的總體效果,加強對技術人員的職業培訓,使他們能夠利用先進的技術設備,掌握新的檢測方法。
6.5 建立基層非洲豬瘟防控的長效機制。在具體措施方面,非洲豬瘟防治部門應發揮重要作用。根據西班牙等國消滅非洲豬瘟的經驗,“拔牙式”清點方法是消滅非洲豬瘟最有效的方法。
減少形式主義,注重實效。比如,現行的日報制度在一定意義上吸收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并不能起到流行病調查的作用。過去以基層為主,大量采用跟蹤管理,多數時間由少數基層人員進行,不利于疫情的調查與防控。
強化問責機制,既要追究農民的責任,也要追究人民政府的領導責任,甚至獸醫公共責任。掩蓋或低估由于地方保護主義而導致的疫情爆發或經濟損失;造成疫情爆發或經濟損失。
當前我國防治非洲豬瘟工作中還存在疫情線索不清,潛在威脅不明等問題,未開發成功的疫苗。大面積的疫情一旦發生,會在短時間內迅速蔓延,對我國養豬業造成毀滅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