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關煜
(安州區秀水鎮畜牧獸醫站,四川 綿陽 622655)
近年來,在經濟社會高速發展背景下,科學技術日漸提升,畜牧養殖業也獲得了很大發展,特別是生豬養殖業近年來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無論是生豬養殖規模還是值技術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與發展。生豬養殖業的快速發展,不僅為人們提供了豐富的豬肉食品,而且在增加農民收入,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生豬養殖管理過程當中常常受到很多因素影響,導致生豬生長不良,還出現一些疾病,降低生豬養殖效益。對于這種情況,生豬養殖者更應當引起足夠重視,不斷提高生豬飼養管理技術水平,保證生豬健康生長,創造更大的養殖收益,為生豬養殖業持續健康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選擇生豬品種對生豬養殖成敗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選擇的生豬品種質量,會通過生豬的生長速度、飼料報酬、胴體品質、繁殖能力等方面直接體現出來。當前在生豬飼養方面,主要的品種包括,本地品種以及引進品種,還有改良品種等。生豬品種選擇過程當中,應當首選適應能力強、耐粗飼、具有較強繁殖能力、性成熟早、肉質好、脂肪含量低優質品種。現在我國很多豬場引進的杜洛克豬、大約克豬與長白豬都有著較快的生長速度,而且瘦肉率高,質量報酬高。
建設豬場之初應當選擇交通便利,遠離交通要道區域建設豬場,確保豬場向陽、背風、干燥、清凈,有著充足的水源供應。將保溫箱與產床設置到母豬舍中,確保圈舍溫度適宜,冬暖夏涼,生豬養殖區和飼養者生活區開進行建設,并保證生產設施配備齊全,合理的設置消毒池、化糞池、死尸處理池與隔離室等。確保生豬養殖場環境衛生,減少污染源,定期對豬舍進行清洗打掃,全面消毒。通常情況下,仔豬舍應當保持在29℃左右,并保持70%左右的相對濕度。育成豬舍以及空懷母豬和育肥豬,保持24℃的溫度以及65%的相對濕度,公豬舍保持19℃左右,相對濕度保持在65%,如果溫濕度與當前生豬養殖標準不適宜時,可以通過、空調或者風扇等調節溫濕度,確保溫濕度的適宜性,夏季針對性的開展病原微生物抑殺工作,對豬舍定期的進行打掃消毒,做好防疫措施,控制和減少環境當中的病原微生物含量,無關人員以及各種用具和車輛不可隨意的進出養殖場,飼養工作人員要重視個人衛生,并加強消毒,控制和減少病毒感染幾率,強化疫情動態監測,對于帶病個體,第一時間發現后及時采取隔離措施,將病死畜快速的撤離,并實施無害化處理,對豬舍當中的各種糞污、墊料及時的清理并全面消毒,避免疫情造成更大傳播,引發嚴重的危害,與診斷處理結果充分結合,運用敏感劑,整群進行對癥防治,使疫情得到及時控制,避免發生蔓延和傳播,造成更大的危害。
確保育肥豬平時水源飲用清潔性,生產過程當中可以將自動飲水器合理安裝,夏季炎熱時段要重視防暑降溫,冬季要做好保暖措施。生豬養殖生產實際,還應當將大小一致的生豬在同一欄內進行飼養,同一窩豬也應當在相同的欄內進行飼養。定期對生豬進行驅蟲,一般當育肥豬達到30kg左右時開展一次驅蟲工作,或者在雙月之后開展一次驅蟲工作,體重在50kg左右時,開展第二次驅蟲。新引進的仔豬,于第6日早上在育肥豬空腹情況下,開展一次驅蟲工作,間隔6日之后,再進行一次驅蟲,之后間隔60天左右,根據上述方法再進行一次驅蟲,另外在育肥豬養殖過程當中,還應當在合適的時機對育肥豬實施閹割處理。
3.2.1 懷孕母豬
對于懷孕的母豬,頭一個月要加強保胎,控制和減少母豬流產情況的發生,為其提供充足的營養,保證母豬日糧需求,并保證母豬良好的休息,不應當對母豬進行驅趕,對其運動量合理控制,并為母豬提供干凈衛生的臥床,確保飼養環境安靜舒適,以免母豬遭受機械性刺激。應當為母豬提供干凈衛生飲用水,飼喂過程當中,對于沒變腐敗的飼料必須要禁止應用,提高母豬日糧精飼料含量,并為母豬提供青綠多汁的優質飼料,當母豬進入到懷孕中期階段,飼喂量應當科學限制,確保母豬體況適宜性。
3.2.2 臨產母豬
與臨產母豬預產期實際情況充分結合,并考慮母豬乳房情況,做好母豬臨產之前的相映護理工作,母豬生產之前7天左右,全面的清掃母豬舍,并加強消毒,設置專門的養殖人員夜晚輪流值班,對母豬狀態動態監測,將接產前的相關工作充分落到實處。
3.2.3 產后母豬
母豬生產之后都或多或少的會感染一些炎癥,倘若沒有采取相應的措施及時進行處理,極易引發陰道炎,阻礙母豬下一次發情配種,對其受孕率也會造成很大影響,所以必須要加強飼養管理。
剛出生的仔豬抗病能力比較弱,而且其抵抗力都是通過吮吸母乳而獲取,所以剛出生后的仔豬必須要保證其盡早的吃上初乳,生產過程當中對母豬奶頭進行固定,確保仔豬出生后及時的吃上初乳。仔豬生長速度較快,而且其自身代謝速度也比較快,一般仔豬在28天斷奶時,能夠達到6kg的體重,這時應當加強仔豬防寒保暖工作,確保仔豬生長環境干燥衛生,控制和減少仔豬腹瀉發生幾率。
飼養環境不良,沒有采取科學有效的飼養管理措施,會對生豬抵抗力造成很大影響,導致生豬抵抗力出現下降,增加豬疫病發生幾率,如生豬養殖過程當中常見的豬氣喘病和只豬黃白痢等。
該病是由于生豬感染豬肺炎支原體而引發的一種呼吸系統疾病,生豬多表現為咳嗽、喘氣,不論是任何品種,任何年齡與性別的生豬都具有易感性。豬喘氣病是通過呼吸道造成傳染,針對病豬必須要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進行治療。在遇到氣溫驟降時,或者環境變差時需要利用有關措施及時的進行應對,同時需要注意,生豬經治療后癥狀消失,如果再次有臨床癥狀出現,將增大治療難度。治療過程當中采取的主要措施為:
4.1.1 對病豬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隔離,并對豬舍展開全面認真的消毒處理,確保豬舍干燥、通風環境條件良好,避免各種應激因素對生豬生長造成不利影響。
4.1.2 藥物治療:根據每公斤體重選擇4萬單位林肯霉素進行肌肉注射,每日兩次,通常進行8d規范治療之后,心情會快速痊愈。
出生7天之內的仔豬發病率較高,仔豬感染之后會出現明顯的腹瀉癥狀,多表現為黃痢,排出的糞便為糊狀稀糞,顏色為黃色或者是黃白色。10~30日齡的仔豬感染該病出現腹瀉,病多表現為白痢,糊狀稀糞顏色為乳白色或者黃綠色。代表性案例:如某生豬養殖場18d的仔豬個別出現采食量下降,并伴有腹瀉癥狀,生豬飼養工作人員將諾氟沙星添加到飼料當中進行應對,仔豬癥狀沒有得到有效緩解,而且病癥不斷加重,引發其他仔豬也發生腹瀉癥狀,檢查仔豬情況,病豬都精神狀態不良,肛門部位變紅,有白色或者灰白色糊狀稀糞,黏膩腥臭,有的仔豬脫水癥狀較為明顯。后在獸醫工作人員指導下運用以下方法進行治療:4.2.1豬舍通過新吉爾滅全面的噴霧消毒,控制和減少有害病菌造成感染。4.2.2根據5~10 mg/kg運用硫酸新霉素肌肉注射,每日兩次進行抗炎治療,控制并發癥。4.2.3仔豬灌服葡萄糖生理鹽水與電解多維糾正脫水,連續應用3日,仔豬癥狀得到很好的緩解,在連續應用7d痊愈。生豬養殖過程當中,為了有效控制和減少此類疾病,應當強化飼養管理工作,對豬舍以及各種用品定期消毒,保證飼養環境干凈衛生。并對母豬加強飼養管理,以免母豬引發仔豬感染。同時還應當強化免疫工作,母豬生產前20d選擇仔豬大腸桿菌三價苗肌肉注射進行免疫,可以大幅控制和減少此類疾病發生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