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博”花開二十載,一年更比一年紅。
二十載風雨砥礪,二十載春華秋實,經過20年的成長積淀,長春農博會已經成為中國農業會展的金字品牌,它作為吉林省現代農業的窗口,展示了吉林省農業現代化的豐碩成果和農業科技帶來的巨大變化,見證了吉林省農業的發展變遷,為全省鄉村振興注入了全新的生機與活力。
金色九月,這場令人矚目的農業盛會,如期而至,盛裝而來!長春農博會全稱中國長春國際農業·食品博覽(交易)會,作為我國目前最具權威性、最有影響力的綜合性農業盛會之一,它成為深化農業交流合作、推廣先進技術裝備、展示推介優質農產品、弘揚鄉村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吉林農業知名度的重要平臺。歷時10天的第二十屆農博會為春城人民帶來一股“三農”熱流,讓現場和線上的觀眾欣賞到農業農村新發展的豐碩成果。
今年既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又是鄉村振興戰略開局之年,站在“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和吉林省全面啟動“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的重要節點,打造“升級版”農博會,對于推動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加快吉林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進程、推進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意義重大。一組數據顯示,農博22年參會參觀人數累計超過3100萬人次;招商引資簽約項目2400多個,簽約金額累計2990億元;實現現場交易額累計126多億元。
“三農”穩,全局穩;農業興,百業興。在今日,能如期舉辦農業領域大規模的一次盛會,釋放出經濟發展的積極信號,傳遞出吉林省重農強農富農的堅定決心和堅強信心,必將為新發展階段農業強省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注入強勁動能。
聚力升級——
打造農業創新高地。砥礪前行二十二載,匠心筑夢再出發。相約長春農博會,看農業振興吉林新希望,本屆農博會主題立意鮮明深刻,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保障糧食安全,打贏脫貧攻堅戰,緊扣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爭當現代農業建設排頭兵要求,突出“發展智慧農業、引領產業發展、增強交易功能、助力鄉村振興”的主題,安排“品牌展銷與設施裝備、產業示范與科普教育、經貿論壇與賽事活動”三大板塊,38項具體內容,繪就出吉林大地振興發展絢麗華章。
黨旗獵獵迎風飄,鐮刀斧頭厚重威嚴,巨幅創意畫卷猶如一排排巨浪沖擊著觀眾的心靈……6000平方米的展廳,是建黨百年的縮影,農業發展、國防如磐,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本屆農博會新增“建黨百年”創意農業主題展廳,充分展現百年來黨和國家的光輝歷程以及農業的發展變革。
看大美吉林之邦,黃金玉米帶、中國大糧倉、實力派的中車長客、雄厚的吉林石化、崛起的冰雪旅游、扶貧成就、鄉村振興白山松水孕育關東神奇……一股股暖流在這里奔騰,創新“逐夢吉林”主題展廳,全面展示吉林省發展歷程及農業、科技等各行業發展成就,譜寫新時代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新篇章。
從瓜果飄香的實體展館,到在家里就能挑到心儀產品的“云上農博”;從手快有、手慢無的短期展示,到永不落幕的現代展會……長春農業博覽會在關鍵之年華麗轉身,既體現了數字賦能的“高大上”,又展示出順應新消費習慣的“接地氣”。突出數字農業展示,提升智慧農業、智慧展會水平,充分運用大數據、5G、VR等新技術、新手段,積極創新展覽模式,搭建農博數字展廳,創新開展“云上農博展會”,全面支持參展企業線上參展、線上銷售,全方位為展商和游客創造良好的線上展會體驗。
在“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和二十屆農博會的重要節點,對標高位,打造“升級版”農博會,長春農博會正致力使之成為引領全省乃至全國現代農業建設的一面旗幟。
示范引領——
為黑土地添生機。從中小型農機到大型智能農機,從單一農業技術展示到集成現代農業技術應用,從銷售原糧到品牌化經營,長春農博會見證了黑土地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不斷探索。圍繞黑土地保護,一批新設備、新技術、新模式在農博會頻頻亮相,也為鄉村振興建設培養了一批有文化、懂技術、善管理的新型農民。
長春農博會的農機展示區里人頭攢動。從智能的水稻育苗機到高效的大型聯合收割機,從免耕播種機到無人植保機,展示區里農機裝備不僅數量多,而且樣式更新、功能也更強。“不偷懶,不挑活,一個能頂三個勞力!”在一家玉米播種機生產企業的展臺前,一臺大型免耕播種機吸引了不少農民駐足。企業工作人員李博文正向參觀市民介紹著智慧農機的特點,這臺播種機耕作時能實時統計播種面積,種子出現漏播時還能報警提醒,智能化程度大大提高。
遼源市東豐縣農民沈鳳軍這次特意來農博會看農機,在詳細了解農機性能后,當即購置兩臺。“現在農機可以無人作業,大大節省時間和人力,無論是夏播夏管,還是秋收秋種,智慧農機讓我們農民也能當甩手掌柜啦”,沈鳳軍笑著說。
“現在的各種農機不僅外形美觀、功能也特別齊全,很多機型還可以領到國家補貼。”沈鳳軍說。在農業裝備展區3萬平方米的展示面積內,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參展企業160余家展商,多家企業帶來了農業機械最新技術或展品。當前,借助長春農博會對農機產品的推廣和展示這一平臺,不僅讓廣大參會者共同見證我國農業機械化的迅猛發展,也讓越來越多的農用機械走進千家萬戶,改善了農民的工作生活。溫室綠色防控、水肥一體化、農業物聯網……在高新設施農業和大田技術模式等展示區,一項項現代農業技術讓人目不暇接。讓群眾不僅見識到這些農業新科技,更要努力學會運用這些新技術,使農博會真正成為引領中國農業高質量發展、創新發展的風向標。
近20年來,一項項新技術、新模式正在從農博園走向廣袤的黑土地,轉化為引領長春現代農業建設的創新之力。“這是我第七年參加農博會了,現在的技術就是在農博園學到的。”長春農安縣哈拉海鎮農民季國慶又來到農博會參觀學習。在長春農博會上,科技的主旋律、綠色的主基調,讓長春農博園成為新技術的試驗田、新模式的示范園、新裝備的演示場。
品牌領航——
助推產業升級。隨著吉林省農業品牌不斷建設壯大,吉林省農業“名牌”在農博會上正形成強大的“吸金力”。以品牌助力農業高質量發展助推全產業鏈升級,正在成為本屆農博會參展企業的共識。
新出鍋的豬肉冒著騰騰熱氣,游客駐足品嘗,好評聲、贊嘆聲不絕于耳,人人手里拎著幾斤豬肉,場面十分火爆。營銷負責人王林介紹,王老嫣年豬肉與一般的豬肉不同,豬養殖的時間長達八個半月到一年,都是林下半散養,在飼養的過程中,杜絕添加劑。產品全面實施從養殖到加工、銷售,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體系,真正打造讓百姓吃得安全、吃得放心的健康食品。農博會上“質量興農、品牌強農”的氛圍分外濃厚,“吉字號”“長字號”品牌大放異彩。吉林大米、吉林玉米、吉林雜糧雜豆、長白山人參、長白山食用菌、吉林優質畜產品、吉林梅花鹿等一批知名“吉字號”等品牌農產品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信賴和喜愛。將現有品牌做大做強,由吉林省供銷合作社承辦,以“強化品牌推介·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邀請供銷系統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大型農場等參展展銷。宣傳推介吉林供銷特色農產品,加強產銷對接,促進農民增收;提升“吉字號”供銷特色農產品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搭建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特色農產品展示展銷平臺,促進經貿交流與合作。
長春農博會積極順應消費需求升級的大背景,助力讓更多更好“吉字號”農產品從農博會走出吉林,這不僅豐富了人們餐桌的需要,也是推進農業品牌建設升級的必由之路。據不完全統計,展會期間達成經貿合作項目共26項,意向性簽約金額105.2億元,現場意向性簽約金額7億元,現場交易額達到2.6億元,線上交易額766.54萬元。
科技賦能——
“云上”農博常辦常新。一場接一場的直播帶貨,成為近兩年農博會的最大亮點。“親愛的網友們,現在為大家介紹一款鹿滋補系列化妝品……”吉林省東鰲鹿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銷售專員介紹,該公司上線產品涵蓋鹿滋補品及保健品、鹿系列化妝品、鹿系列養生酒,線上商品已達86款,通過云上農博,直播銷售當天形成線上交易訂單445單,交易額24萬元。有機雜糧、優質大米、特色白酒、人參……一款款特色農產品在直播中亮相,受到熱捧,幾乎場場都被一搶而光。
在現代農業發展的趨勢下,吉林省有不少農業從業者緊跟潮流,通過直播吸引更多人了解并愛上現代農業,激發起熱愛鄉村、投身農村的熱情。推動傳統展會模式向數字化轉型,長春農博會整合現有資源,積極探索線上線下同步互動、有機融合的辦展新模式,創建“10+365”網上農博會展示、交易服務平臺。依托智慧展覽系統,結合5G、直播、3D動畫、VR實景等新興技術,將傳統線下農博會的展覽和交易功能數字化、線上化。本屆農博會為商戶入駐平臺申請開通在線交易支付功能即可尊享免收平臺技術服務費、入駐保證金及交易服務費的“紅利”。通過開展“云展示”“云對接”“云洽談”“云簽約”等,提升展示、宣傳、洽談、交易等功能,無縫鏈接國內外參展商、采購商、專業服務商及普通觀眾,實現一次參展、兩個平臺、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10+365”會展新模式,并以展會為核心,延伸物流、支付、信用體系、金融等服務結構,形成交易閉環,豐富展會內容,實現農博會升級。
按照“線上線下”同步運行的理念,舉辦網上農博會,開展線上招商、線上采購、線上銷售、線上觀展等內容,利用“網紅”及“網紅經濟”推動農產品線上線下交易,增加企業及客商關注度,擴大展會影響力,為建設常態化的農產品交易平臺打基礎。
強化保障——
統籌搞好管理與服務。每屆農博會不僅是廣大消費者的一場饕餮盛宴,更是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匯報展”“大閱兵”。作為國家級展會,本屆農博會從籌備到開展,得到了國家有關部委、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及有關方面的高度關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專題研究,從多方面給予全力支持,保證了展會籌備工作順利進行,如期舉辦。省市有關領導多次調度,現場辦公,對展會主題設計和內容安排及疫情防控、安全辦展等工作提出了明確指示要求。農博會組委會、執委會高位統籌,精心組織,重要問題把關定向,及時研究解決籌展辦展工作中的重大事項。執委會辦公室全力加強組織協調,統籌搞好展會管理和服務。
——農博會成立了疫情防控指揮部和專家工作組,制訂了工作方案和應急預案,開展了疫情防控專題培訓及應急演練,配備了防護口罩、測溫槍、防護服等防疫物資;
——各檢票口作為農博會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關口,衛健、武警、農業農村、教育等部門900余人嚴防嚴守,做到排查必做、體溫必測、口罩必戴、消毒必做、突發必處;
——公交增設停車站點,輕軌地鐵增加運力投入,直通車、擺渡車直達游客服務中心;
——公安、武警、消防、城管、保安、市場監管、環衛保潔等部門及專業團隊近千人各司其職,合力保障展會有序進行;
——應急、水務、電力、民政、信訪、會展辦等部門和單位也都積極參與,全力支持,做好農博會現場管理服務。
未來可期——
探索辦展新模式。農博盛會堅定綻放,八方賓朋共襄盛舉。第二十屆長春農博會落下了帷幕,但今后的農博會更加值得期待。
站在“十四五”開局之年的起點,站在農博會第二十一屆的全新起點,長春農博誠意滿滿,高質量辦好展會,對于引領全省、全市“十四五”現代農業發展、展現鄉村振興各方面成果、發揮農博會窗口平臺作用具有重要意義。農博會不僅僅是靜態展示產品,亦是產業交流、品牌拓展、技術推廣、市場前瞻的大平臺,對農業現代化發展具有極強的推動力。農博會通過深度觸網,積極導入網絡流量,并對農業各環節反哺,進一步拓寬農業產業的發展空間和市場影響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農業產業任重道遠,未來發展可期,吉林作為農業大省,要抓住歷史機遇,把農博會這塊“金字招牌”擦亮,匯聚各方優勢,全力提升農業科技力量,將吉林農業產業做大做強,努力成為農業現代化的領跑者。
努力提升展會的國際影響力和專業化水平;圍繞增強展會交易功能,集中力量打造永不落幕的區域農產品交易中心;圍繞發揮展會示范引領作用,搞好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裝備示范推廣,讓農博會的科技成果在黑土地上開花生根結果;圍繞提升品牌推介功能,借助長春農博會國家級展會的平臺窗口,擴大吉林農業品牌的宣傳推介,加快吉林農業走出去步伐;圍繞提高展會的文化惠民功能,突出“農民的節日”這個主題,繼續辦好農民群眾參與度高的文體活動,真正讓農民群眾參與到展會活動中,成為展會主體;圍繞安全有序辦展要求,探索應用數字化管理手段,加強軟硬件設施建設,打造專業化管理團隊,不斷提高精細化管理服務水平。通過不斷改革、創新、完善,在高起點上實現新跨越,切實把長春農博會打造成為農業科研成果轉化的平臺、農產品線上線下交易的中心和國際交流合作的窗口,不斷提高長春農博會品牌價值和影響力。
乘勢而上,未來可期,讓我們相約2022年,相約長春農博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