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曾任專業電影記者,新聞生涯二十余載。看過的影碟比人兒高,見過的明星比花兒多,夢想執筆天下,?吃遍美食,長歌當嘯,煮酒論英雄。
這次想聊的電影叫《圣誕傳說》。圣誕老人是誰?他為什么留著胡子?為什么喜歡送禮物?又為什么要穿著紅色的衣服?這部電影似乎給了一個合情合理的回答。
極北芬蘭,平安夜前一天的深夜,?暴風雪肆虐。小尼古拉斯被父母從睡夢中叫醒,因為尚在襁褓的妹妹突然生病,父母要帶著妹妹穿過暴風雪去看醫生,留下還沒有壁爐高的尼古拉斯看家,并向他承諾清晨就回來。然而,小尼古拉斯沒有等回父母和妹妹,卻等來了村莊中其他的大人們。他們把他帶到議事廳,全村人商量如何照顧這個突然失去親人的孩子。
在極端環境下生存的人們,大多自身難保,家里人口都不少,多照顧一個孩子都很困難。即便如此,村民還是輪流負擔起養育尼古拉斯的責任:一個家庭照顧尼古拉斯一年,在下一年平安夜前交接給下一戶人家。
小尼古拉斯輾轉在各個人家里,?逐漸走出失去家人的痛苦,融入每一個善意溫暖的家庭,交到了朋友。在每年離開之前,他都會用爸爸留下的一把小刀,雕刻一些粗糙的小玩具,留給這家的孩子們,以示感謝。
原本這樣的生活可以一直延續到他成年獨立,然而一場天災過后,村子顆粒無收,待到冬天時,已經沒有任何一戶人家有能力多撫養一個孩子了。機緣巧合下,尼古拉斯雕刻的玩具被一個脾氣古怪的老木匠發現,愿意收留他做學徒。老木匠暴躁、嚴苛、吝嗇,卻面惡心善,他極其粗魯地督促尼古拉斯學會了木工技藝、挑選木材以及銷售,卻不愿意在圣誕節前給尼古拉斯放一天假,直到他發現了小學徒的秘密:在深夜獨自制作送給村子里每家孩子們的圣誕禮物。于是,老木匠陪著尼古拉斯駕著雪橇,在平安夜的晚上送完了所有的禮物。
尼古拉斯在老木匠身邊生活到了中年,老木匠已經十分蒼老了,數十年沒有音信的兩個兒子駕著馬車把他接到了很遠的地方奉養,留下了尼古拉斯和那個木工工坊,以及老木匠吝嗇一生攢下的錢財。
那一刻,尼古拉斯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他要把對他人的感謝和愛送給他所知的每一個村莊、每一個孩子。他沒日沒夜地在工坊里制作著木頭玩具,學習如何指揮很多只馴鹿,穿上了吸引馴鹿注意力的紅色棉袍和帽子。在每一年的圣誕節前夕,把禮物送到各家門前。漸漸地,孩子們之間流傳著一個傳說,?并早早期待著圣誕節的禮物。
后來,尼古拉斯年老體弱,須發皆白,那一年,每一戶的爸爸相約偷偷準備好圣誕禮物送給孩子們。然而,圣誕節前夕,人們似乎還是聽見了馴鹿身上的鈴鐺聲和尼古拉斯的吆喝聲,不知又到哪一戶人家去。
未看全片時,我以為會看見每年平安夜時豐盛的圣誕大餐,然而卻是十分簡單樸素的一頓飯。彼時極寒之地的人們為了驅散寒冷,熱衷于喝各種濃湯,?魚、蝦都會晾曬,以便儲存。圣誕節的晚餐,也不過是內容物稍豐富的濃湯、熏魚以及一些面包、土豆泥而已。尼古拉斯吃著這樣簡單的百家飯長大,在各個家庭之間輾轉不止,始終孤獨卻從未缺少他人的關懷和愛,為此,他回報以持之以恒的愛和感恩,制作的圣誕節禮物也傳遞著愛和感恩之心。
外國人應該沒有“賀歲片”的說法,但幾乎每一年都能看見一些有關圣誕、愛和感恩的電影。這部講述圣誕老人的電影幾乎全在冰天雪地里拍攝,但整個故事令人覺得溫暖,像壁爐里燒著的柴火,點燃童話的美夢。或許圣誕的晚餐確實不需華麗精美,就像尼古拉斯幼時做的木頭玩具,粗糙又質樸,感恩這一年的照顧和辛苦,送出最美好、最真誠的祝福;又像一鍋鍋濃稠的湯,和著主食下肚,通透了四肢百骸,也通透了人心。
喝各種濃湯可驅寒
腌三文魚
魚、蝦都會晾曬后儲存
魚排
三文魚配面包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度過一年的辛勞困苦,人們仍舊對未來有快活的希望;歷經生離死別,仍有愛人的能力和布施善意的勇氣。可能這才是一個節日、一場歡聚和一份禮物真正應該表達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