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聊一個話題——恐龍!
在地球上,恐龍比人類出現得早多了。
在2.3億年前,最早的一批恐龍已經在森林里跑步、睡覺和打架了。
但是當時的恐龍既不是大塊頭,也沒有血盆大口。比如始盜龍這種早期恐龍,它長約1米,重約10千克,和一些大型犬差不多大。它的攻擊力,別說稱霸地球,就是去偷白菜都會被農民伯伯追著打。
當時真正的霸主是勞氏鱷,它能長到6米多長。勞氏鱷的腿很長,肚皮不貼地,跑得飛快。和今天看上去慢吞吞的鱷魚相比,勞氏鱷簡直是短跑達人。
在隨后的3000萬年里,一些恐龍的塊頭逐漸變大。但這依然無法撼動勞氏鱷的霸主地位,它們仍然是追著恐龍跑的頂級捕獵者。
火山爆發
但是誰也沒想到,地球上的火山突然開始大規模爆發。
火山突突地噴火,還噴毒氣。
火把森林點著了。在那個古老的年代可沒有消防員,火放開了燒,地球變成了火災現場。
這場火災不僅把很多動物變成了燒烤,還極大地改變了空氣中的成分。
森林和草地被燒光了,沒了那么多植物制造氧氣,空氣中氧氣含量迅速減少,更別提里面還混入了不少火山噴出的毒氣。
這種新配方的空氣把勞氏鱷害慘了。它們雖然打架厲害,但呼吸功能差,于是滅絕了。
而恐龍撐了下來。
在隨后的1.2億年里,一些恐龍繼續向更高、更快、更強進化,最終進化成了令人生畏的龐然大物。
恐龍曾經統治地球長達1.5億年。這是地球上其他物種未曾取得的成就,包括人類。
但是,在恐龍王朝如日中天的時刻,勞氏鱷的命運也落到了恐龍的頭上。
小行星撞地球
不過這次不是火山爆發,而是小行星撞擊地球。
恐龍沒有撐下來。
科學家們繪聲繪色地描述了這場災難: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10千米的小行星沖入地球大氣層。它發出耀眼的光,比太陽亮100萬倍。正在睡覺的恐龍被這道白光照醒了,打架的恐龍也住手了。這顆小行星一頭撞進了今天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的淺海中,撞擊引發了海嘯、地震和火山爆發。
強盛的恐龍帝國瞬間變成了煉獄。
一些恐龍被燒死了,一些恐龍窒息而亡,一些恐龍僥幸躲過。但大火燒毀了大片森林,以植物為食的恐龍很快餓死了。隨后,沒食物吃的肉食性恐龍也滅絕了。
恐龍不是這場災難唯一的受害者,當時80%的生物都在這場災難中滅絕。
輝煌的恐龍帝國就這樣消失了。
那人類是如何發現恐龍的呢?這就要從一顆巨大的牙齒說起了。
給巖石“拔牙”
1822年3月。
英格蘭。
在一個寒冷的早晨,一位叫曼特爾的醫生去醫院上班了。
在這里,我們介紹一下曼特爾醫生:曼特爾不僅醫術高超,還是一位癡迷于挖掘化石的業余古生物學家。當時英國正處于研究古生物的熱潮中,而化石是研究古生物最直觀的樣品。很多英國人跑到野外,用鐵鍬挖巖石層,挖到了各種化石:魚的、菊石的、蕨類植物的。曼特爾也挖化石。他不僅挖,還研究挖到的化石并寫成論文,慢慢地在古生物界小有名氣。
曼特爾的妻子叫瑪麗安。她原本在家待著,但她看天氣這么冷,決定去給丈夫送件大衣。
這個溫暖人心的舉動,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回報。
瑪麗安出了門,走在一條新修的公路上。為了修路,施工隊鑿開了一座小山丘。瑪麗安發現鑿出的巖壁上有一些奇怪的東西。
這些東西是棕色弧形的。
受丈夫的熏陶,瑪麗安對化石也略知一二。
她立刻意識到,這可能是化石啊!
至于它是什么化石,瑪麗安不知道。
瑪麗安把送大衣的事拋到了腦后,從巖壁上拔下幾塊可能是化石的東西,趕緊回了家。
等到了下班時間,曼特爾已經被凍得一把鼻涕一把淚,哆哆嗦嗦地回了家。
瑪麗安把當天拔下來的疑似化石的東西給曼特爾看,曼特爾用專業知識立刻斷定這是牙齒化石!
繼續研究后,曼特爾給出了更細致的推斷:這些牙齒的主人生活在白堊紀,吃草,爬行,體型非常大,應該有幾十米長。
這個推斷首先震驚了曼特爾自己——因為沒人見過這樣的動物。
難道是蜥蜴的?可蜥蜴沒這么大的牙齒。
是哺乳動物的?白堊紀的哺乳動物也沒這么大的牙齒。
曼特爾搞不明白。
他決定請求跨國支援。
我不信
1823年6月,在曼特爾的殷切委托下,年輕的學者萊爾登上了前往法國的客輪,他要橫渡英吉利海峽,去法國巴黎請居維葉鑒定牙齒的主人是誰。
居維葉是什么人?
法國古生物學界的權威!
這位權威看到化石后,表示這不值得大驚小怪,只是一顆犀牛牙齒化石而已。
但曼特爾對鑒定結果很不滿,他堅信自己發現了一種人類從未見過的動物。
1825年,曼特爾又帶著化石來到了倫敦的亨特瑞安博物館,求見古生物學家山繆·斯塔奇伯里。
兩人經過幾天的研究,認為這顆牙齒屬于一種已經滅絕的爬行動物,應該是鬣蜥的同類。
最終,曼特爾把這種化石命名為“Iguanodon”,意思是“鬣蜥的牙齒”。牙齒的主人翻譯成中文則是“禽龍”。
“禽龍”從此被正式命名。
曼特爾對禽龍的化石進行研究后發現:一、禽龍的牙齒主要用來吃草;二、它上下顎的頰齒表面會互相磨合,用來磨碎食物;三、禽龍的小指纖細而靈活,可以鉤取食物。因此,禽龍是一種植食性爬行動物。
通過推測和想象,古生物學家畫出了第一張禽龍復原圖。(見圖一)
這張禽龍的想象圖主要有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把禽龍畫得太丑了。
第二個問題:禽龍完全不是這個樣子。
之所以畫錯,是因為當時化石太少。
隨著時間推移,人們陸續在比利時、英國、德國等地發現了更多的禽龍化石,其中有兩具接近完整的化石骨架。
禽龍的復原圖隨著新化石的出現發生了改變。(見圖二)
此外,研究人員還對禽龍做出了更多的推測:它是一種大型植食性動物,身長約10米,高3~4米,重3~8噸。成年的禽龍比一輛卡車還要大。
禽龍生活在白堊紀早期,1億3000萬年前~1億2000萬年前,通常由20只組成一個群體。
禽龍是第一種走進人們視線的恐龍。對它身份的確認,使人類意識到一個龐大的種族曾在遠古大陸漫步。
所以啊,各位恐龍愛好者,我們要好好感謝曼特爾醫生,正是他的堅持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通向遠古的大門。而門后,就是那個波瀾壯闊的恐龍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