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中央政府倡導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的背景下,寧波市上下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但是技術革新的高風險性致使鄞州區不少民營企業要么望而卻步,要么屢戰屢敗。然而,民營經濟作為寧波市鄞州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風向標,如何堅定不移地促進民營企業實現大轉型、大跨越,面對科技創新風險的不確定性,需要科技保險為其保駕護航。
關鍵詞:科技保險;鄞州;民營企業;風險;寧波;創新;高新技術;啟示
本文索引:張艷萍.<標題>[J].商展經濟,2021(23):-136.
中圖分類號:F84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1.23.44
2020年底,寧波市鄞州區民營經濟體實現了1573.6億元的產業增加值,在全市排名中居第一位,GDP比值達到69.4%。整體來看,長期以來民營企業為科技創新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數據顯示,70%的科技創新來自民營企業。而保險行業在支持民營企業科技創新、實現民營企業科技過程風險轉移方面提供著有效的解決方案,通過研發推廣科技保險、知識產權保險、專利保險等產品,不遺余力地支持企業的技術變革和轉型升級。
1 科技保險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作用機制分析
1.1 科技保險為政府職能轉變提供有效支撐
順應國家大力發展高新技術,實施國家創新發展戰略,為加快傳統產業轉型提供技術支撐,實現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化,形成政府職能的轉變,精簡管理、分權讓決策者在宏觀經濟中優先發展科技,這意味著推動科技保障體系創新,充分發揮科技保險在經濟繁榮建設中的作用。
科技保險通過創新模式,搭建科技風險轉移平臺,積極參與民營企業創新風險治理,與政府合作,實現職能轉變,從原來微觀主體的強制性管理向服務市場主體轉變,為企業生產經營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實現保險服務從事后救助向事前預防、事中和事后救援轉變。
1.2 科技保險助力民營企業自主創新
科技保險不僅可以有效分散和化解高新技術企業投資者和科技人員的風險,創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使更多的企業充分發揮資金和人才在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中的作用,還能最大限度地凸顯財政資金的引導和杠桿作用,建立政府和保險公司參與的科技企業營銷風險分擔體系,促進技術創新和企業發展。企業在投保時,保險公司會對企業的風險狀況進行排查并列出,積極指導企業進行科學風險預防業務,再加上企業可以在保單有效期內積極向保險公司反饋,對近期科研項目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因素及潛在損失發生的程度進行告知,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企業的損失風險。科技風險的發生會導致損失轉為研發項目的風險成本。科技保險使高風險成本轉換為較小的保險費,企業可避免遭受風險發生損失的可能性,進而降低科研項目的啟動成本和研發成本。除此之外,高新技術企業承受著來自財務的壓力,技術創新的高風險、成本高等原因,使其經常面臨貸款融資渠道狹窄、研發成本較高等困境,科技保險可以幫助企業緩解這種困境,間接推動企業的技術創新發展。
2 鄞州區科技保險助力民營企業發展的實效分析
2.1 積極研發創新產品
從2013年開始,寧波市鄞州區在省內率先試點科技保險工作。經過八年的探索,試點險種已發展成為包括高新技術企業產品責任保險(含出口產品責任險)、產品研發責任保險、高管人員和關鍵研發人員團體意外傷害保險、關稅保證保險十個險種。不僅如此,在科技保險承保公司的選擇上也由過去的指定轉向不再限制。
2.2 不斷擴大風險保障
科技保險的承保范圍由研發的物理風險擴大到人身風險,對承保對象需要經由科技局來認定,投保產品主要包括高新技術企業高管人員和關鍵研發人員團體意外傷害保險,而在保險費支出方面則實行全額補貼。如果研發人員遭遇意外事故,每人最高可獲得101.8萬元的賠償給付。
2.3 政策性保費補貼抑制市場失靈問題
由于科技風險種類繁雜并且相互影響顯著,導致科技保險一般會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容易出現市場失靈問題。因此,鄞州區政府為了有效應對科技保險失靈的缺陷問題、保障科技保險模式持續創新及有效動作,積極參與科技保險運營,并出臺了一系列的財政補貼政策。
除區政府補貼之外,區科技局也出資為高新技術企業投保科技保險。如2015年出資86.77萬元,為全區295家高新技術企業的884件發明專利投保專利保險,為107名關鍵研發人員投保團體意外傷害保險。
3 科技保險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國際先進經驗及啟示
3.1 市場化專業程度高
國外科技保險的市場化比較高,專門提供科技保險的各類機構數量眾多,大型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也比較多,早已實現了規模化經營,相應地這些企業創新能力較強,維權意識更高,從而對科技保險的需求比較強烈。因此,造成能提供科技保險承保的公司、經紀公司及其他類型的機構非常多,且各有擅長的目標領域。 如美國的丘博保險公司針對生命科學、海洋產業、信息與網絡技術、能源行業都能夠提供行業解決方案。圣保羅旅行者集團的科技保險采用為行業提供專門保險的形式, 涵蓋電子制造業保險、全球技術保險、信息技術保險、醫療技術保險和電信行業保險。成立于 2001 年的技術保險協會,是由部分美國保險、會計公司等組成的非營利組織,專門為技術領域企業提供風險管理、風險規避方面的服務。
3.2 險種設置方式多樣,產品種類豐富
部分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在相關領域順應市場需求開展自主研發,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和嘗試,科技保險產品在數量及質量上均達到了一定規模。國外設立科技險種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單獨提供險種,用以規避技術革新活動中的特定風險。比如,知識侵權責任保險、專科保護保險、網絡安全保險、過錯與過失保險、職業責任保險和技術錯誤與遺漏保險、數據資料損壞保險等。另一種是針對特定高科技行業特別制定的組合保險產品,通常會分布在各類諸如財產損失保險、建安工程保險、責任保險等產品中。 特別是在大部分國家, 科技保險并不是一個特定的險種名稱, 而是保險公司通過風險評估, 及時了解行業不斷變化的環境, 從而幫助企業識別潛在風險并為科技公司全面風險管理提供定制解決方案。
3.3 經營模式各具特色
目前,國際上科技保險業務有三種主要的經營模式:商業經營、強制經營和政府扶持模式,下面就以專利保險為例進行說明(見表1)。
3.4 合約模式擺脫單一化局面
目前,可以將科技保險運行的模式大致分為四種:投保—理賠型、擔保型、半參與型和全參與型(見表2),而國內科技保險運行普遍以“投保—理賠型”為主,至于后三種運行模式使保險公司由被動參與變為主動參與,能夠有效降低企業投保成本,從而解決由信息不對稱帶來的風險。
4 推動科技保險支持鄞州區民營企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4.1 推進多主體合作模式,助力民營企業創新發展
各個國家的經驗顯示,科技保險在發展初期得益于政府與保險公司的通力合作,當科技保險發展進入成熟期,可以適當考慮采用由政府引導,金融機構、高新科技類企業、風投資本多層次主體參與的合作模式。特別是在建立地方性科技保險準備基金時,為了實現大規模的風險基金,各方力量需要充分調動起來。該基金的用途除了用于支付參與企業的保費之外,還可在嚴格監管下進行有效組合的、安全性高的市場投資,從而實現基金增值。
4.2 加大宣傳和補貼力度,鼓勵民營企業參保科技保險
長期以來,政府對科技保險的宣傳和補貼都是以科技保險為主要對象,民營企業作為鄞州區最有活力的支柱企業,往往受到企業性質、所屬行業、企業大小的限制,享受不到相關政策。因此,適當適時調整財政補貼,擴大享受保費補貼的企業范圍,對于具有高新技術開發、進行科技創新研發的企業都可以納入補貼的范圍,都應當給予相應的政策保費補貼。此外,稅收優惠政策也是鼓勵民營企業參保的另一條渠道,應盡快制定相關政策并落實。
4.3 加強科技保險專業化運營,提高企業投保便利性
4.3.1 建立信息交流和改善保險條件數據庫
鑒于中國在制定技術保險費率和設計條件方面缺乏經驗,保險公司要想利用保險技術發展技術保險,一是建立動態的科學風險數據庫,不斷校準和完善技術保險費率定價模型,科學確定費率。二是建立科技企業多維信息數據庫,為科技企業提供有針對性的保險服務,并根據索賠文件提高或降低費率。三是根據數據庫中包含的信息,創建合理的特許經營權,以便公司能夠保留某些風險,并鼓勵公司在創新過程中謹慎地保護自己,免受風險的影響。
4.3.2 開發創新產品,走精細化和專業化道路
首先,保險行業應致力于開拓新市場,整合資源,開發創新保險地點,以滿足眾多民營公司在科技領域的多樣化需求,應對科研創新和風險管理。其次,為相關研發行業提供解決方案,并適當調整產業保險服務組合,還可以參與特定科技創新項目,從而對所有共同的高新技術企業給予特殊保護。最后,科技保險公司應建立自己的品牌,風險保險要覆蓋多個行業,并與一些行業緊密合作,也可以減少因忽視市場而造成的創業風險。
4.4 控制道德風險,增強保險公司經營穩定性
盡管企業在進行科技研發創新時,總是存在著較高的風險性,需要科技保險為其提供保障,但是部分企業的道德風險在獲得保險保障時也會顯現出來。比如,某些企業明知某項科研項目無法完成仍然利用信息的不對稱有意購買科技保險,目的是騙取保險賠款。因此,為了預防道德風險,科技保險公司在承保時可以通過限定為政府立項的項目或者通過嚴格的除外責任條件等來控制。前者提及的項目一般是由政府提供科研經費,可以借助政府的力量對風險進行嚴格的評估,在一定程度上規避了企業的道德風險。后者則是將相關的明知已存在的專利風險或者機器設備已存在的缺陷等作為除外責任條款,也能有效預防道德風險。此外,道德風險的出現主要是因為企業的信息優勢,所以在重要事項告知方面也可以加強要求。
參考文獻
譚亞波.保險支持科技創新的問題與對策[J].中州學刊,2016(3):33-36.
任輝.科技保險國內研究現狀及展望[J].廣西財經學院學報,2019(1):82-90.
張明潔.科技保險助推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作用機制研究[D].蘭州:蘭州財經大學,2020.
張智超,郭振華.保險業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路徑和建議[J].上海保險,2020(10):25-30.
范玉雯.科技保險發展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0(10):65-67.
黃海濤.科技保險運行模式及創新研究[J].上海保險,2021(3):40-42.
王婉芬,郭春燕.我國科技保險的發展及國際經驗借鑒[J].江南論壇,2019(12):17-19.
曾蘋.科技保險財政補貼績效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