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曦






摘要:文章依托某三塔斜拉橋工程背景,根據Midas整體有限元模型分析結果提取局部梁端力,并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軟件建立了塔梁墩固結段三維實體局部模型,揭示了塔梁墩固結段局部應力分布規律,為結構配筋設計及施工提供指導。分析結果表明:中塔柱中心主梁截面處總體以受壓為主,頂板局部位置出現最大1.03 MPa的拉應力;0#塊最大主拉應力主要分布于橫隔板頂面、橫向預應力端部錨固處及人孔兩端上下緣;隔板拉應力集中于隔板頂部,逐步延伸至人行洞口上端;該橋總體應力分布合理,結構受力符合要求。
關鍵詞:
橋梁工程;ANSYS;斜拉橋;塔梁墩固結段;三向應力
文獻標識碼:U441+.2-A-38-130-4
0 引言
塔梁墩固結段作為矮塔斜拉橋重要結構,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傳遞著橋塔、主梁傳至橋墩的荷載,其結構受力復雜,在施工及運營過程中容易因局部受力不合理導致破壞,因此,對該部位局部受力規律的研究尤為重要。目前已有諸多學者對塔梁墩固結段局部受力進行了研究,羅宜[1]針對異形斜拉橋塔梁墩固結段位置,建立了空間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不同荷載作用下應力的分布情況以及剪力滯效應的特點,分析結果說明,結構幾何突變位置應力超過允許值,整體結構受力情況良好;孔祥昆[2]以某低塔雙索面預應力混凝土斜拉橋為背景,運用Midas FEA軟件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塔梁墩固結區域受力情況,表明了結構可通過結構優化來調整受力情況;黃從俊[3]通過建立有限元三維實體模型,針對橋塔穿越開孔箱型主梁結構的方案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通過調整腹板斜向角度,可加強橫梁側面抗彎能力,從而改善塔梁結構受力;夏振庭[4]借由Midas FEA軟件進行建模,選取最不利情況進行了分析,揭示了內部應力分布規律;李春宏[5]基于超寬幅單索面混合梁斜拉橋,建立了塔梁墩固結區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研究了固結區最不利荷載作用下的受力性能;覃耀柳[6]采用ANSYS通用有限元軟件建立了塔梁柱固結區分析模型,得出了結構受力狀態及應力分布規律,提出對應的優化建議。
本文基于某三塔斜拉橋工程背景,運用Midas軟件建立整體模型,提取結構在最不利荷載工況下的局部內力,再采用ANSYS建立塔梁墩固結段三維實體局部模型,對其應力分布規律進行研究,供工程設計及現場施工參考。
1 工程概況
某三塔矮塔斜拉橋,主跨為115 m,中橋塔處為塔梁墩固結,邊橋塔處為塔梁固結。主梁采用單箱雙室箱形結構,梁高由塔柱位置的3.9 m,以1.8次拋物線逐漸變化到2.0 m。箱室頂板厚45 cm,底板厚25 cm;中腹板厚55 cm,邊腹板厚70 cm。主梁采用三向預應力結構,橋塔橋面以上23.5 m。其總體立面布置圖如圖1所示。
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1 有限元模型概述
根據結構受力特性,現取受力最為復雜的中間橋塔的塔梁墩固結段進行受力分析,考慮結構分析中的圣維南原理[7],截取中間橋塔的塔梁墩固結段位置支點橫梁兩側各21 m的梁體作為本文分析對象,綜合橋墩部分產生的影響,塔墩部分選取包括主塔上下方各20 m段進行分析。梁體、橋塔及橋墩混凝土結構均采用solid45實體單元模擬,不考慮普通鋼筋作用,根據施工圖紙通過solidworks軟件建立實體模型,導入ANSYS軟件后采用自適應網格進行模型單元劃分,擬定單元控制邊長為0.5 m。根據實際結構中縱向、橫向以及豎向預應力鋼束位置,采用link8單元模擬,單元控制長度為0.2 m,鋼束與混凝土單元采用約束方程耦合節點自由度,整體模型共劃分為419 833個單元。模型中的總體直角坐標系以橫橋向為X軸,縱橋向為Z軸,豎向為Y軸。坐標系方向滿足右手螺旋法則。具體有限元模型圖如圖2所示。
圖2 有限元模型圖
2.2 邊界條件及施加荷載
橋墩底端采用固結約束。為準確模擬主梁被截梁段和主塔被截部分對所研究結構的影響,在所建模型梁端的縱梁形心處和塔端截面形心處建立主節點,將對應截面的實際節點與各主節點進行剛性連接,確保作用在主節點上的力能均勻有效地傳遞到各截面節點上。同時考慮梁端截斷鋼束的效應,作用在主節點上的力通過上述所建立的Midas整體分析模型來提取結果,所采用工況為邊墩支反力最不利工況,提取的節點力有彎矩、剪力和軸力。
局部模型分析采用的荷載包括自重、二期恒載、活載、預應力荷載、最不利車道荷載以及邊界荷載。其中自重通過體荷載方式施加,容重取26 kN/m3;二期恒載和活載通過線荷載和面荷載的方式施加在梁體頂面上;預應力荷載通過降溫方法施加;邊界荷載通過整體模型提取后施加在梁端部節點上。局部模型施加梁端力計算結果如表1所示。
3 分析結果研究
根據上述整體模型中的荷載計算結果施加到局部有限元模型中,分析其主要結構空間受力狀態。
3.1 中塔柱中心主梁截面受力分析
依據模型計算結果可知,中塔柱中心主梁(圖1中A-A所示截面)截面橫橋向與豎橋向拉應力較大值主要集中于截面頂部,縱橋向整體受力情況良好,無拉應力出現,除去預應力錨固處以及人孔處的拉應力,結構以受壓為主,且未超過混凝土強度設計值18.5 MPa[8]。具體計算結果如下頁圖3所示。
3.2 0#塊受力分析
0#塊作為塔梁墩三者固結位置,考慮到此橋為獨塔斜拉橋,其受力結果是否良好決定了橋梁整體安全性。根據下頁圖4(a)計算結果顯示,0#塊拉應力主要分布于頂板上表面中心位置以及角部位置,而最大拉應力則出現在0#塊底面角部位置,其數值為1.65 MPa,未超過拉應力設計值,但仍需在施工監控中予以關注;而在豎向預應力作用下,腹板附近位置明顯受壓,頂、底板端部位置是拉應力集中出現的位置,頂板懸臂位置出現了0.54 MPa拉應力,對結構整體受力沒有影響,如圖4(b)所示;縱橋向整體受力情況較好,底板端位置出現拉應力集中的現象,因此截取邊腹板位置結構,如圖4(c)所示,隔板整體壓應力較小,有受拉趨勢,隔板配筋需合理布置,人孔附近則應進行局部加密。
根據材料力學強度理論,對于結構的主拉、壓應力也要加以重視。為滿足計算要求,現匯總中塔部分0#塊主拉、壓應力計算結果如圖5、圖6所示。
由上述應力云圖可以看出,最大主拉應力主要分布于橫隔板頂面、橫向預應力端部錨固處及人孔兩端上下緣,最大主拉應力為1.66 MPa,其結果小于抗拉強度設計值。觀察0#塊主壓應力云圖可以發現,在橋塔底部與箱梁的連接處附近壓應力數值較大,尤其在連接交界位置出現最大主壓應力18.8 MPa。
3.3 墩頂隔板受力分析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橫隔板位置拉應力分布范圍較大,需對墩頂隔板處受力進行單獨分析。現將隔板結構計算結果單獨提出,相對于縱橋向尺寸,其橫橋向以及豎橋向更大,計算結果僅總結軸向及橫向應力,如圖7所示。
從圖7隔板應力云圖可以看出,橫橋向與豎橋向隔板拉應力分布基本一致,主要集中于隔板頂部,逐步延伸至人行洞口上端,最大拉應力為0.95 MPa,在人行洞口下端倒角附近,局部位置也出現些許拉應力;壓應力主要集中于人洞內角部位置,最大壓應力值為4.5 MPa,總體分布合理,結構受力符合要求。
4 結語
本文依托某三塔混凝土斜拉橋為工程背景,利用Midas及ANSYS有限元分析軟件,建立了塔梁墩固結段局部分析有限元模型,對綜合考慮了自重、活載以及預應力等作用下的塔梁墩固結段結構受力規律進行了研究,具體分析結論可總結如下:
(1)中塔柱中心主梁截面處X、Y方向拉應力主要集中在截面頂部,數值較小;而縱橋向在預應力荷載作用下,整體受壓,無拉應力出現。
(2)0#塊拉應力主要分布于頂板上表面及角部,其最大主拉應力出現在該結構底面角部位置,底板端部出現應力集中現象,但不影響結構整體受力情況。
(3)墩頂隔板拉應力集中于隔板頂部,逐步延伸至人行洞口上端,人行洞口下端倒角附近出現些許拉應力,需在結構設計時進行相應的配筋補強。
參考文獻
[1]羅 宜,張華華.異形斜拉橋塔梁結合段應力狀態與剪力滯效應研究[J].交通科技,2020(6):23-26.
[2]孔祥昆.混凝土斜拉橋塔梁固結段有限元分析[J].住宅與房地產,2020(21):214-215.
[3]黃從俊.超寬混凝土斜拉橋塔梁交接區主梁受力性能分析及優化[J].公路,2020,65(7):186-189.
[4]夏振庭,顏心園,施文杰.基于有限元法的斜拉橋塔梁墩固結處局部應力分析[J].工程與建設,2020,34(1):64-66.
[5]李春宏.超寬幅單索面混合梁斜拉橋塔梁固結處受力仿真分析[J].公路,2019,64(7):169-173.
[6]覃耀柳,李璐杰.矮塔斜拉橋塔梁墩固結區結構仿真分析[J].西部交通科技,2019(6):82-85.
[7]孫訓方,方孝淑,關來泰.材料力學(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8]JTG 3362-2018,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范[S].
收稿日期:2021-03-20
作者簡介:彭 曦(1990—),碩士,工程師,主要從事橋梁健康監測、信息化和橋梁試驗檢測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