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森林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九〇醫院心胸外科,河南駐馬店 463000
乳腺癌是惡性腫瘤的一種,嚴重威脅了女性的生命安全。此病發病機理尚不明確,一般認為與雌二醇、雌酮等具有關聯性[1]。絕經晚、生育晚和月經初期早等也是致病的高危因素。同時,受飲食、肥胖等因素影響,也會加劇乳腺癌的發病率,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2]。臨床多選擇手術治療,其中乳腺區段切除術已成為臨床常用手術方案,術后也有復發轉移風險[3]。文章對乳腺區段切除術治療老年乳腺癌患者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以此分析預后影響因素,分析如下。
選取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九〇醫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間收治的老年乳腺癌患者62例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觀察組31例,均為女性,年齡60~85歲,平均年齡(70.8±4.5)歲。腫瘤直徑2~3.3 cm,平均直徑(2.6±0.3)cm。TNM分期:Ⅰ期16例,Ⅱa期13例,Ⅱb期1例,Ⅲa期1例。病理分型:浸潤小葉癌8例,浸潤導管癌10例,原位癌13例。對照組31例,均為女性,年齡60~86歲,平均年齡(71.2±4.2)歲,腫瘤直徑2~3.2 cm,平均直徑(2.6±0.2)cm。TNM分期:Ⅰ期17例,Ⅱa期12例,Ⅱb期1例,Ⅲa期1例。病理分型:浸潤小葉癌7例,浸潤導管癌10例,原位癌14例。兩組分期、病理及年齡等資料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范,經X線攝片、B超等確診者。乳房無痛性單發腫塊,部分患者有腫塊增大和橘皮樣變,乳頭內陷者。病情進展到晚期有結節,易出血和潰破者。患者年齡均≥60歲,經病理確診為乳腺癌。排除標準:合并呼吸功能衰竭、凝血功能障礙、嚴重感染性疾病、其他惡性腫瘤、過敏及器官衰竭的患者。
兩組患者術前均接受B超、X線等檢查,確定腋窩淋巴結是否發生轉移。對照組接受傳統手術,有單純腫瘤切除術、部分切除術、改良根治術及腋窩淋巴腺結清掃術。針對疾病類型、病情嚴重程度選擇手術方案。觀察組接受乳腺區段切除術,腫瘤下象限時,以乳頭為中心點取切口。腫瘤在上象限時由平行乳暈取切口,切除腫瘤表面皮膚、病灶及胸肌筋膜等處,保持乳腺切除和腫瘤距離2 cm以上。切除后,于乳腺縫合2層以上,重建乳房。針對具體情況實施腋窩淋巴結清掃術,避免損傷胸、背及肋間臂等多處神經,減少瘢痕,保證乳房外形美觀度,進行加壓包扎處理。
統計術后6個月兩組患者生存質量評分,評估項目包括社會、軀體和信仰心理等各維度因子,評分從0~460分,以得分高表示生存質量高。記錄兩組疼痛時間、愈合時間、乳房外形良好率、病變組織完整切除率及術后并發癥。測量兩組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ER/PR呈陽性,抗原Ki67高表達>14%[4]。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術后6個月,觀察組老年乳腺癌患者生存質量評分,從社會、軀體、信仰、心理、總分等各方面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生存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術后生存質量評分比較(±s)分
組別觀察組(n=31)對照組(n=31)tP社會因子50.90±13.12 45.26±12.87 5.263 2 0.021 7軀體因子66.40±8.44 61.20±7.89 5.196 9 0.022 6信仰因子40.12±10.58 36.12±10.24 4.210 5 0.040 1心理因子120.20±9.88 116.26±9.90 4.067 8 0.043 7總分278.26±14.15 272.36±15.20 6.065 5 0.013 7
觀察組疼痛時間(1.8±0.3)d和愈合時間(2.7±0.5)d均短于對照組的(3.5±1.4)d、(4.3±1.5)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7.418 8,P=0.006 4;t=5.626 4,P=0.017 6)。
觀察組乳房外形良好率、病變組織完整切除率、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一般指標比較例(%)
分析觀察組復發轉移4例患者,影響預后的影響因素為復發轉移3例,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ER/PR呈陽性且未接受內分泌治療,統計抗原Ki67高表達>14%占1例。
乳腺癌是腫瘤高發的疾病類型。近年來,此病發病呈年輕化發展趨勢,多轉移到腦、骨和肝等器官,會破壞正常組織[5]。若治療不當,還會危及生命安全。老年乳腺癌患者由于年齡過大,自身合并基礎疾病較多,很難接受創口較大的手術方案,也不易完成全身麻醉,使臨床治療方案受到一定的限制。老年乳腺癌患者臨床治療多實施外科手術治療[6]。據統計,乳腺局部切除,10年生存率達91~98%,未見局部復發,表明早期手術可以取得理想的療效[7]。其中乳腺癌根治術和改良根治術,均能取得滿意的效果,而且對患者預后的改善明顯[8]。不過,由于全乳切除術對患者會造成較大的創傷,患者心理負擔過大,身心受創,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存質量[9]。選擇乳腺區段切除術不僅切除徹底,而且操作簡單,費用低,更容易為患者接受。操作時可以明確切除區段范圍,充分暴露病灶,可以分層間斷縫合創面。
分析乳腺區段切除術治療老年乳腺癌患者的預后影響因素,主要是ER/PR呈陽性且未接受內分泌治療,統計抗原Ki67高表達>14%。這是由于老年女性激素敏感型較多,而Ki67是細胞增殖指數,通過預測Ki67指標,能分析老年患者內分泌對于治療時是否產生耐藥性以及對化療治療的敏感性,從而對患者預后做出準確的評估。將Ki67高表達>14%作為截點定位,能用于手術治療和預后的判斷依據[10]。
綜上所述,乳腺區段切除術治療老年乳腺癌,一旦檢測出ER/PR呈陽性且未接受內分泌治療,統計抗原Ki67高表達>14%,就要及早實施有效的干預措施,以控制預后風險。乳腺區段切除術治療老年乳腺癌患者臨床療效理想,能保持乳房外形良好率,縮短愈合時間,減少并發癥。分析影響預后危險因素,及早干預,可以有效避免預后發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