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健
(湖南省永州市雙牌縣林業局,湖南 雙牌 425200)
目前,在經濟發展過程當中所存在的森林資源浪費以及生態環境破壞等問題,已經成為影響我國社會穩定的關鍵因素之一。森林資源的過度消耗會造成嚴重的環境問題,從而影響到人們的生存發展。因此,相關部門必須加大對于森林資源的重視力度,以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來推動我國林業的長期發展。
生態林業是指充分利用地區的自然環境,來推動林業發展,從而為人們提供一個優良的居住環境。生態林業具有層次多、目標多以及關系協調力度強等特點,在發展過程當中應當根據因地制宜的原則,有關環境保護部門需要設定多種有效的種植方案,并結合當地特色,聯系當地企業,形成一個可以進行多品種加工的加工體系。在使用林業資源時應當充分考慮其可持續性,關注社會利益。此外,林業生態化的目標還是在保證經濟發展的同時,提高當地產品的知名度,并且提高森林調節能力,實現森林資源的合理分配。在實際操作時應當有效分配森林資源,保證苗木質量,并根據當地氣候來選擇最為合適的栽種方式。這樣才能夠更好推動當地經濟發展,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2.1 生態保護意識薄弱。目前我國大多數森林資源管理人員都認為森林資源蘊含著非常大的經濟效益,應當加大森林資源的開發力度。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有關管理人員還并未能真正認識到森林資源管理的內涵,并且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機制,導致無法順利開展森林資源管理工作。一些工作人員以追求經濟效益,未能對森林資源的開展進行限制,導致水土流失嚴重,森林抵御洪澇災害的能力降低,容易導致自然災害的發生。
2.2 管理技術水平不高,缺少專業管理人才。森林資源管理專業在目前高校當中并不是新興專業。但是根據調查顯示,大部分學習該專業的學生在畢業后從事相關工作的人數并不多,而且大多高校對于這個專業的課程設計比較關注植物培育以及藥物研發,很少有針對森林資源管理的方向。所以在森林資源管理方面,我國目前還缺少技術能力較高的專業性人才,無法形成完善的森林資源管理體系。
2.3 生態林業建設成效較低,缺乏健全的發展機制。擴大生態林業規模并且提高林業發展領域生態林業影響力的前提條件,就是要規范生態林業建設的發展機制。但是由于受到傳統生產方式的制約,且我國林業發展速度較快,導致我國生態林業領域在管理、監督和約束等方面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阻礙了生態林業建設的發展。所以我國在對生態林業建設進行規劃時應當完善監督及管理機制,保證林業生態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從而提高我國林業整體生態建設水平。
2.4 森林資源有關法律法規不夠完善。目前在我國森林資源保護管理領域,還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規,這導致執法人員在實際工作時難度加大,讓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法律漏洞來做一些違法的事情。針對上述情況,森林資源有關管理部門應當和政府部門合作,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規。此外由于缺乏完善的規章制度,導致在管理森林資源的過程當中存在利益分配不均的情況,使森林資源發展不平衡,影響了林業建設進展以及經濟效益。
3.1 更新森林資源管理和發展理念。所有參與到森林資源管理的人員都應當關注林業發展的長期效益。從長期來看,要做好林業資源的管理,應當不斷提升有關工作人員的環境意識,不斷完善有關管理體系,對于林業工作當中所存在的不足之處,應當制定科學的管理規劃,從而有效解決水土流失以及洪澇等問題。此外還應當處理好權、責、利三者的關系,將先進技術和管理手段有效結合,提升森林資源管理、設計的合理性。
從實際工作上來說,應當將林業和農業有機結合,通過使用科學的管理方式來構建多元化的經營模式。應當重視開發和利用林業資源,從而有效提升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此外,可以采用林果結合、林菜結合以及林藥結合的方式,采用科學有效的方式來調整產業結構,這不但能夠充分提升經濟效益,還能幫助提高生態效益。
3.2 建立完善的法律機制。法律是目前最為有效保障以及監督管理機制。目前,在森林管理方面我國已經制定并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在保證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還應當制定森林生態保護以及森林資源利用管理等政策,提高執行力,從“人治”向“法治”轉變,從而使得有關人員在開展工作時有法可依,相關執法人員也能夠根據法律法規來對工作人員的工作進行判斷,并對違法行為給予嚴厲處罰。
3.3 加大對于林業生產基礎學科以及應用技術的研究力度。相關學者應當重視對森林生態系統的理論研究,對森林生態系統的實際情況進行動態監測;要研究良種壯苗的培育技術,利用先進技術來提升壯苗的成活率,根據實際情況來調整樹種的布局狀況以及結構;要使用先進的木材加工、制造技術替代過去的傳統木材生產技術,從而不斷提高木材生產總體技術水平,提高林產品及木材的經濟價值,充分提升林業生產的市場競爭力。
3.4 嚴格管理林木采伐。國有林場過去一直都通過采伐林木來獲利,維持林場的發展。但是隨著目前我國對于生態環境重視力度的提升,國有林場應當停止對林木進行商品性的采伐,有效保護生態環境。若必須要對林木進行采伐,那么就需要依據審批程序來進行備案,審批單位應當加強審批管理,嚴格控制采伐面積。其次,還應當對采伐過程進行管理,采伐時有關單位應當根據相關制度限制采伐額度,不得出現超額采伐的現象。此外還應當加大對于林地用途的管制力度,對生態公益林的征用進行控制,加大對于國有林場的監督管理力度。
3.5 借助互聯網技術,構建數字林業。數字林業指的是充分利用目前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為生態林業的現代化、規范化發展提供技術支持,從而推動林業資源管理效率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政府部門在積極開展生態林業建設工作時,應當將以企業為核心、市場為導向作為工作原則,構建現代化生態林業建設和發展體系,關注經濟發展同時兼顧生態效益,從而推動生態林業社會效益的提升。具體地說,首先應當作好林業數據的收集工作,根據目前我國林業資源的內容,可以將林業數據分為林業資源數據以及生態環境數據兩方面。林業資源部門應當利用先進技術來對生態林業進行檢測,從而確保能夠及時傳輸以及處理數據。其次,應當搭建一個數字化林業平臺。數字化林業平臺是由多個子平臺集合所形成的系統,在這個平臺上,每個子系統有著不同的功能,其各自分工也有所不同。在完成林業數字化平臺搭建之后,林業資源管理部門可以實時監測并評估生態林業建設情況。最后還應當創建一個空間數據庫,林業管理部門應當依據多元化管理的需求,采用固定的操作流程來更新維護生態林業資源管理數據,并通過定期向外界發布有關數據的方式來為用戶提供最新、最及時的林業數據信息。
總的來說,目前我國森林保護管理工作已經逐步邁入正軌,但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待解決,要保護森林資源并做好生態林業建設就需要完善有關管理措施,提升管理效率,保護森林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