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華
(安徽省宣州區水陽鎮人民政府,安徽 宣州 242043)
近年來我國小麥種植面積及單位面積產量迅速增加,繼而實現顯著的經濟效益。但實際栽培時受到自然條件、環境因素等限制,加上小麥栽種技術不完善,也對小麥產量造成影響。小麥栽培時需要合理運用高產栽培技術,促進小麥制種質量的提升。
1.1 科學合理地選擇小麥的品種。在小麥高產的品種選擇上,不能只為了高產而去選擇種植品種,還要選擇抵抗病蟲害能力強的品種。因此,種植人員在種植高產小麥時,一定要根據種植地的實際情況進行全方面考慮,不斷考察各個品種適應能力問題,并且選出適合當地氣候條件的品種進行種植。同時所選的優良品種必須要具備抵抗病毒的能力。因為是在室外進行種植,所以所選擇的品種一定要能夠有抵抗外界風險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擁有防治病蟲害發生的能力。最近幾年,根據對小麥高產的問題的試驗研究,再加上種植人員多年的種植經驗,大部分的種植戶都有選擇優良品種的能力,而且還有很高的選種意識,同時也逐漸認識到了提前預防病蟲害的重要性。
1.2 科學合理地選擇種植地。在小麥高產種植的過程中,如果種植人員想要在種植地確保小麥的高產和質量問題,就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無論是什么地塊都不要選擇連著幾年一直種小麥的高產品種,盡量選擇建立合理的輪作制度。一般情況下,輪作的農作物可以選擇玉米、大豆或花生進行輪流種植,這樣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減輕病蟲害的危害問題。
另外,對于小麥種植位置的選擇上,應該選擇地勢高的板塊并且一定要選擇灌溉起來方便的地方,土壤機制豐富的土地更能讓小麥實現高產。如果說前茬種植的是玉米,根據前茬種植農作物的品質,選擇怎樣處理種植地的問題,如果前茬種植的是玉米的話,我們可以把種植玉米的玉米稈進行粉碎,之后在種植小麥之前撒在種植地的表面,然后在翻耕土壤時一起翻到土壤里面。在選擇好種植地以后,我們的工作人員要進行整地處理,確保日后的小麥種植順利進行。當前整地的形式有兩種,一種是深耕方式整地,另一種是深松方式。采取深耕的方式整地時,其深度要控制在30 cm以下,小麥田的土壤進行翻耕以后,種植人員還要及時鎮壓處理。采取深松的方式整地時,其深度要控制在30 cm。
1.3 保證小麥土壤的優質環境。由于小麥在健康生長的過程中會吸收土壤中大量的水分以及養分,所以種植人員在選擇種植地的時候一定要保證小麥的土壤環境是否能夠給小麥提供正常營養需求,確保每天都能夠有充足的養分以及水分被小麥吸收。
種植人員一定要對種植土地的土壤進行科學合理地整治,一方面種植人員要優化土壤環境;同時增添土壤的營養成分;另一方面確保土壤的水分以及養分,只有給小麥提供合理的土壤條件才能讓小麥更加健康地生長,同時在這個基礎之上增加小麥的產量。
1.4 合理進行施肥。種植所有農作物的時候都需要進行合理地施肥,小麥種植也不例外,它的施肥和灌溉工作都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小麥進行種植的時候不僅要考慮到土壤的問題,還要對土壤施肥方面有所研究,同時在施肥時其氮肥、鉀肥以及磷肥是不可或缺的,這三樣肥料無論是什么農作物都是需要的,另外,還應該多施基肥,通常情況下要根據種植情況進行施肥,以每畝地的種植量來進行施肥,差不多合適即可。如果在施肥的過程中發現土壤中富含的營養成分較為多,工作人員可以選擇性地進行施肥,還可以按照一定的規律和比例進行施加氮肥、鉀肥以及磷肥。同時,在種植農作的過程不只施那三種肥料還可以施用微量肥料,讓它們和土壤進行混合,然后均勻地灑到土地表面上。
1.5 促進種子生長
麥苗的生長是根據種植實際情況來定奪的。
首先我們要根據季節問題,對小麥種植地的實際情況進行考察,在剛開始發芽到拔牙期的這段時間內,工作人員可以選擇進行第一次施肥以及灌溉,在正確的時段進行施肥工作有利于小麥的日后生長。如果農戶家里有安裝噴灌的小麥田更好,可以根據自家種植地的實際情況,改造自己小麥田噴灌節水技術,經過第一灌溉之后,農戶在第二次進行灌溉時,應該根據實際情況控制一下水溶肥的灌溉容量。根據當地的氣候情況,提前做好小麥田的灌溉工作,如果說在這一時期發生了凍害,那么就要及時進行追加肥料,保證小麥能夠良好地生長。
1.6 防治小麥倒伏。在種植小麥的過程中,如果發生小麥倒伏的現象,我們的種植農戶要從兩個原因進行考慮問題的所在。
第一個就是農戶本身在選種上的問題。選擇的種子是否只符合了高產的性能,是否考慮到病蟲害和倒伏問題的發生。其次是與種植人員的田間管理有關系。小麥田間的管理方式對小麥日后的成長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所以小麥的田間管理工作很重要。農戶在選擇小麥品種的時候不僅要注重品種性能方面的問題,還要做到科學施肥,尤其是小麥發育的時期,田間的管理人員必須要嚴格把控肥料的使用量,目的是為了防止一次性施肥太多而造成小麥徒長。
1.7 適時收獲。種植人員根據小麥成熟情況,選擇合適的收獲天氣,一般在蠟熟末期收獲,此時顆粒變硬,枝干彈性十足,整棵枝干呈現暗青色并帶有一定光澤。
收獲小麥后還應及時晾曬、收倉,并合理處理麥稈。為了保證麥種與糧食純度,應分別收打、晾曬不同品種的小麥,避免出現雜交情況,影響小麥質量。以往麥稈大多采用焚燒處理方法,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問題,甚至誘發火災。因此,應采用秸稈還田處理措施,在增加土壤養分的基礎上,保護生態環境,為下一年播種提供肥沃土壤,減少化肥的使用量,避免土壤板結。
2.1 對于蚜蟲的防治。在小麥生長發育的過程中,會面臨很多的病蟲害問題,直接影響小麥的生長問題,并且在小麥的葉子和穗部會發生不同程度的傷害,病蟲害問題是小麥生長過程中的阻礙。小麥的蚜蟲病一般會發生在灌溉期,所以田間的管理人員在灌溉之后一定要嚴格觀察小麥蚜蟲病的發生,及時發現及時治療,避免沒必要的損失。蚜蟲病最好的治愈時間就是在灌溉之前以及孕穗期的時候,在這個階段過程中我們可以采取用農藥的方式進行防控,農藥處理蚜蟲病是最好的捷徑。
2.2 對于白粉病的防治。在小麥發育的過程中如果沒有及時處理病蟲害的危險問題,是會讓小麥發生很多病癥的,白粉病就是其中的一種。白粉病的特點就是在小麥的種植過程中,小麥葉片會產生很多圓形斑點,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病癥會越來越嚴重。另外,白粉病是一種可以進行傳播的病種,主要傳播的途徑是通過空氣進行傳播。根據季節來斷定每年的三四月份是主要的傳播月份,也是白粉病最終的階段,白粉病的繁殖能力非常強。因此,種植人員在種植高產小麥的同時,一定要選擇抗病性強的小麥種子,在這個基礎之上能夠更好地加強小麥的存活率,同時田間的管理人員還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對小麥進行管理,防止白粉病對高產小麥的損害,降低農戶的經濟損害。
2.3 對于銹病的防治。銹病在小麥的種植過程中,通常會發生在連雨季或者天氣悶熱的時候非常容易發生此狀況,它的主要傳播途徑也是通過空氣,銹病發病率的高峰期一般在降雨比較多的時期發生。
因此,我們的田間管理人員一定要在此季節做好防控措施,田間的人員在防止銹病的發生的時候,一定要事先對土壤的濕度進行分析,根據土壤的濕度和空氣環境問題進行嚴格地控制。要想有效降低土壤的濕度,種植人員一定要全方面考慮,根據種植當地的實際情況結合科學的管理措施進行解決。
2.4 播種階段藥劑拌種。在小麥的種植階段進行農藥的摻半播種,是可以有效地增強小麥防止病蟲害侵擾的概率,也可以結合當地實際種植情況選擇針對性的藥劑。根據不同地區小麥常見病蟲的病種進行合理藥劑摻半,然后選擇專用機械進行科學拌種,邊拌邊噴,之后經過幾個小時的風干可以選擇進行播種。
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我國種植最多的小麥,而且小麥種植的品質與產量關系著種植戶的經濟效益,同時也關系著人民的口糧問題。為了能讓人民吃上更放心的小麥成品,我們的種植農戶一定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播種,并且為了全面提升小麥種植效果,要選擇有科學依據的種植技術,并且這種種植技術一定要適應小麥的各種成長階段。還要做好小麥病蟲害防治工作,病蟲害的防治是創造優良小麥品種的必經之路,同時也是實現小麥高產目標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