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玲玲
(山東省樂陵市林業局, 山東 樂陵 253600)
棗樹自身具備著一定的抗逆性,而且經濟價值相對較高,深受人們的喜愛。近年來隨著棗樹的種植面積不斷增加,為當地人們創造了一定的經濟效益。但是在實際的栽植過程中,由于栽植技術存在問題,以及棗樹幼苗問題,從而造成了棗樹成活率相對較低。該地區栽植棗樹已經有3000多年的歷史,現如今棗樹種植面積達到了50萬畝,并且以棗樹資源構建了生態文化旅游度假村,實現了地方生態農業。因此,本文所研究的內容,對提高棗樹栽植成活率具有重要意義。
棗樹雖然具備著較強的適應能力,不過在栽植的過程中,還是優先選擇土壤較為肥沃、土質相對疏松的地塊。如壤土以及沙壤土,可以有效提高棗樹幼苗栽植成活率。在棗樹栽植前一年的秋冬季節在栽植區域中進行整地耱耙鎮壓,并在種植區域中施入底肥。
在栽植前選擇幼苗的過程中,幼苗苗齡需要達到兩年以上,棗樹幼苗高需要達到1.2m,盡可能地選擇根莖較粗的幼苗。在栽植嫁接的過程中,嫁接部位需要在10cm左右,同時幼苗桿徑粗度需要達到1.5cm。另外棗樹幼苗的主要根莖需要保持完整,確保根部毛細的豐富程度,在根部以上15cm部位棗樹的側桿需要達到3根以上,芽體要飽滿,植株在運輸到栽植現場中,需要保持幼苗新鮮,具備一定的水分,同時要保障幼苗無病蟲害,以此來保障幼苗的優質,才可提高棗樹的栽植成活率。
在棗樹栽植的過程中,盡可能地達到隨起隨栽。由于棗樹的根部所含有的水分相對較低,如果長期處于空氣當中,會造成根系出現失水風干的情況,在幼苗移栽初期,需要進行嚴格的保存管理,避免根系出現大量失水,降低棗樹的栽植成活率。因此,在栽植棗樹幼苗時,必須要確保幼苗的根系具備一定的完整性,根系可以達到保濕的效果,有效地提升棗樹成活率。同時,還需要注意在起苗運輸的過程中,做好每一個管理環節,避免對幼苗的栽植成活率造成嚴重的影響。
3.1 起苗。在起苗的過程中,如果遇到了大風天氣或者溫度相對較高的天氣時,幼苗根部的水分流失速度會加劇。在起苗后,對幼苗進行分級、打捆以及堆積的過程中,如果未能夠將幼苗進行包裹或者覆蓋,就會導致幼苗的根部長期處于空氣當中,造成根系部位水分大量流失,未能夠起到幼苗根系保護的作用,這對于棗樹栽植的成活率會造成嚴重的影響。堆積時間過長未將苗木覆蓋、運輸中包裝不當、苗木根系裸露時間長,都會致使棗樹栽植成活率下降。要想有效地提升棗樹幼苗的成活率,就需要確保幼苗的根系保持完好,在起苗的前一個星期,需要對栽植的區域進行灌水,在起苗時,避免幼苗根系受到損傷,同時在起苗后,需要利用濕土包裹幼苗根部,以此來避免幼苗根部暴露在空氣中。另外,還需要對幼苗進行集中包裝管理。
3.2 苗木包裝。在起苗結束后,就需要對棗樹幼苗進行分級管理,并需要對幼苗進行包裝捆綁,幼苗包裝捆綁數量需要達到20—40棵左右,幼苗根部需要利用泥漿或者濕土進行包裹,隨后需要使用濕草袋或者濕麻袋對幼苗進行裝裹,在幼苗的外部需要利用塑料膜進行外包,在包裝后,需要及時地進行裝車,或者將幼苗擱置在背陰區域當中,如果運輸距離相對較短的情況下,可以利用塑料膜或者纖維袋對根部進行包裹,以此來防止幼苗根部水分過度流失。
3.3 假植。棗樹幼苗運輸到栽植區域當中,如果不能及時栽植需要進行假植,栽植時間在2天內的,需要采用臨時假植方式,對幼苗的根系進行濕土埋放。如果栽植時間在2天以后的,就需要對假植的苗干進行埋放處理,幼苗的上半部分預留出10cm即可。具體的假植方式:選擇背風以及陰涼的區域環境中,開挖溝渠,需要溝深達到40cm,將棗樹幼苗按照不同的等級,傾斜放入溝內,利用濕土分層的方式,對幼苗根部進行分層埋實,促使幼苗的根部可以與周圍的土壤進行充分接觸,并進行澆水,控制好澆水量,在澆水部位周圍需要蓋遮陰物。在假植栽植的過程中,將棗樹幼苗進行解捆單株假植。
3.4 及時栽植。棗樹幼苗在起苗后,在自然環境當中存放的時間越短,栽植得越及時,棗樹幼苗的成活率就越高。所以,在栽植前,需要對起苗以及調苗工作要有計劃地進行,盡可能地縮短起苗與栽植之間的時長,盡可能不要超出一天的時間,避免棗樹幼苗根系長期的處于外部環境,才能夠有效地提升棗樹栽植成活率。
4.1 苗木處理。在進行栽植前,需要將幼苗進行清水浸泡,浸泡時間需要控制在12個小時以上,在進行幼苗嫁接的過程中,需要在接口捆綁束縛物,并對幼苗的根部進行修剪,將根部所存在的一些爛根以及傷根進行清理,防止幼苗在栽植后,出現病蟲害,對棗樹栽植成活率造成一定的影響。在栽植的過程中,需要利用濕土對根部進行包裹輕埋,避免幼苗根部在栽植的過程中暴露在土層外部,遵循隨栽隨取的原則,在栽植的過程中最好利用水桶進行盛苗,使幼苗可以保充足的水分,從而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4.2 定植。在栽植區域中進行整地培肥后,需要根據幼苗根部的大小,挖掘30~40cm直徑的坑穴。在栽植的過程中需要扶直幼苗,然后進行填土,在填土達到一半的情況下,可以將幼苗輕輕上提,使幼苗的根部達到一定的舒展性。在對栽植深度進行控制后,需要對預埋的土壤進行踩實,隨后繼續填土,邊填邊踩實土壤。如果栽植區域的土壤環境以沙地為主,栽植深度適當加深,埋土蓋住嫁接樁即可。如果栽植區域的土壤較為黏重,則栽植深度可以略淺,埋土深度需要確保嫁接樁外露,從而確保幼苗的根部達到透氣的目的,這對于提升棗樹栽植成活率具有一定的作用。在幼苗栽植后,需要進行澆水,在水分沉實后使幼苗嫁口低于地面10cm處,栽植穴為淺坑狀,在幼苗成活后,隨著幼苗的不斷生長淺坑逐漸被填平。
4.3 灌水。棗樹在栽植結束后,需要及時地進行灌水工作,并達到灌透的效果。如果栽植當天無法進行灌水工作,則需要通過利用桶澆水方式進行飲苗。3天內必須完成灌水工作,以此確保棗樹幼苗的成活率。
5.1 覆膜。如果在沙地的環境下進行棗樹栽植,灌水較為困難的情況下,在棗樹澆水后地表發白時即可進行覆膜,并且根據棗樹的種植密度確定覆膜方式。如果株距小于2m,行距小于4m,可以采用條形覆膜方式。如果株距大于3m,行距大于4m,則可以采用塊狀覆膜方式。在覆膜的過程中,需要對棗樹栽植深度進行調整,將幼苗從塑料膜中穿過,并將膜平壓在地面,邊緣壓實,中間放少量土,以免大風天氣膜被吹起。同時在苗木的根頸培土,不僅可以起到保水的作用,還能防止根頸部被灼傷。
5.2 田間管理。在幼苗定植后,需要在幼苗的周圍預留保護帶,保護帶的寬度需要達到2m以上,如果要想在棗樹的周圍種植一些農作物,應選擇低桿的農作物,例如花生以及大蔥等,在田間管理的過程中,需要對棗樹地進行及時地松土,對周圍所生長的一些雜草進行清除,保證田間的水分,在幼苗生長一段時間后,需要進行抹芽以及摘心等工作,以此確保棗樹幼苗正常生長。在幼苗生長后期,還需要進行肥水控制,防止病蟲害侵蝕,對棗樹生長所需要的營養成分進行調節管理,以此為幼苗的健康生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5.3 樹體管理。棗樹栽植成活后,需要對棗樹進行抹芽、摘心以及調枝,在棗頭生長達到5cm后,需要將枝干40cm以下部位的棗頭進行全部清除,在棗桿高度達到40cm的位置,需要預留一個棗頭,作為中央桿徑。并對其余部位的棗頭進行全部清除,以此確保棗樹的健康成長,能夠吸收更多的營養成分。
要想有效地提高棗樹栽植成活率,就需要對整個栽植過程進行全面的規范管理,控制好棗樹幼苗的水分,并且在栽植的過程中,盡可能選擇隨起隨栽的方式,同時還需要確保幼苗的強壯良種,才可以有效地提高幼苗的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