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金龍 霍志發 高顯進
(四平市國有林總場,吉林 四平 136000)
在林業生產中,實際造林技術與撫育技術都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只有在林業生產過程當中,科學合理地做好造林設計與規劃,有效提高造林技術水平和撫育技術水平,才能保證林區樹木健康生長,提高林業產業發展水平,創造更大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1.1 良種壯苗技術。植樹造林開展過程當中,應當充分考慮造林地的氣候、生態條件、土壤條件等,因地制宜地對樹木品種進行科學選擇,才能有效保證樹木成活率,提高林地生產力。
1.2 造林結構的確定。造林期間還應當對造林樹種以及樹木培育方向科學確定,合理控制林區樹木種植密度,保證樹木良好的生長空間與環境條件,加強混交林營造,充分考慮樹種特點科學合理營建混交林,保證樹木形成不同林木層次,確保樹木健康生長,形成良好的結構。
1.3 整地技術。工作人員應當對林地條件認真詳細的調查,同時對樹種生長實際充分了解,對科學地整地方式進行選擇,保證林地有著良好的光照條件,加強整地保證植物更好地從土壤內汲取養分與水分,確保林木成活率,為其健康生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1.4 栽植技術。對樹種特點充分了解和掌握之后,保證林木選擇的科學性,并結合季節選擇優質苗木實施造林工作,栽植過程當中可運用分層圍土的形式進行栽植,并采取措施對地下病蟲害有效預防,為幼苗生長創造有利條件。
開展苗木植樹造林工作過程當中,還應當進一步強化幼苗管理工作,結合植樹造林整體發展規劃和栽培技術要求實施植樹造林工作。起苗過程當中應當選擇恰當的時間,并應當強化苗木等級控制,構建完善的植樹造林方案。首選一二級優質苗木進行植樹造林,有效提高苗木成活率,確保按照植樹造林規劃,科學合理地開展植樹造林生產工作。苗木選擇好之后,便可開挖栽植穴進行栽植,并對苗木栽植,行間距科學控制,提高苗木成活率,保證苗木健康生長。
2.1 選擇恰當的育苗技術。為了確保苗木健康生長,在培育苗木過程當中,應當運用科學的育苗技術,首先對苗木種子合理保存,并有效處理,確保種子發芽率,種子發芽之后,覆蓋草席。當種子達到70%以上發芽率后,便可將草席逐步移除;發芽率達到90%以上,便可將草席全部去除,保證苗木健康生長。
2.2 苗期的管理。對于幼苗階段的林木進行管理而言,由于幼苗階段其生命力較為脆弱,而且時常發生一些病害,這就更應當加強相應的管理與維護工作,努力為幼苗創造有利環境,保證幼苗健康生長。管理工作實際,早晚對苗木生長情況進行觀察,掌握幼苗生長情況,進入夏季加強防曬措施,以免陽光直射,導致日灼傷,并科學施肥,為幼苗生長提供充足的營養補充。寒冷季節還應當加強防寒措施,如鋪設草席,或者設置暖棚,起到良好的保溫作用,以免幼苗遭受低溫凍害。幼苗生長期的苗木,根據實際科學澆水,但灌溉不能過度,夏季降雨較多時,還應當及時排水,努力為幼苗生長創造適宜條件,為其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植樹造林工作完成之后,在1~3個月之內應當將撫苗工作充分做好,修整林木幼苗,將除草、松土、施肥工作充分落到實處,并提供充足的水分與養分,保證苗木健康生長。
3.1 幼林撫育技術要點
3.1.1 除草。苗木栽植后的第一年工作人員應當對幼林加強管理,特別是春季完成造林工作之后,應當對林地反復地進行清理,有效剔除各種影響幼林生長的不良因素,這是由于幼樹生長能力較弱,如果林地當中存在大量雜草和灌木就會對苗木生長造成營養搶奪,所以做好除草工作非常關鍵。如進入5月份之后,林木種植單位應當將有關人員組織起來,針對林間的灌木、雜草及時進行清除,以免灌木雜草大量生長,影響幼林的營養吸收,阻礙幼林的健康生長。7~9月份也是育苗撫育的關鍵時期,應當進一步提高幼苗管理水平,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及時清除林地雜草,在雜草清除過程當中可以運用機械化手段進行清除,提高雜草清除效率。同時,針對一些生命較為頑強,而且具有較快繁殖速度的雜草,可以選擇除草劑進行噴施防治,有效防治雜草。
3.1.2 松土。工作人員在幼林撫育管理工作當中,還應當將松土工作充分落到實處,只有松軟、透氣良好的土壤條件才更利于林木的健康生長。所以在苗木栽植后的兩年之內,每年都要開展三次以上松土工作,避免土壤發生板結,使土壤通透性得到有效改善,增強土壤吸水能力,提高土壤當中的有益菌群,通過運用切實有效的措施,有效改善林區土壤環境,努力為林木生長創造最佳生長條件,使苗木健康生長,增強其自身抗病能力,減少各種病害的發生。
3.1.3 施肥。為了保證苗木健康生長,保證苗木生長過程當中土壤肥料養分,也是確保林木健康生長的關鍵,這對于提高造林成活率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苗木生長階段在肥料方面的需求量較大,所以應當結合土壤肥力條件,科學合理地進行施肥,保證苗木生長有著充足的養分供應,這樣才能為其健康生長奠定堅實的基礎。施肥過程當中必須要做到科學合理,保證土壤養分的均衡性。具體施肥過程當中可以運用測土施肥法,施肥工作實施之前,運用相應的設備對土壤進行檢測,了解和掌握土壤有機質含量,結合土壤養分條件以及苗木生長養分需求,科學合理地按需按量施肥,不僅能夠大幅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強土壤肥力,還能避免肥料浪費,減少肥料過量應用對土壤造成的污染。施肥工作開展過程當中,可以運用林間樹下開溝方式開展施肥工作,將肥料施于溝內覆土,最好選擇在雨后進行施肥,濕潤的土壤條件,更利于肥效的及時發揮。只有科學合理地進行施肥,才能有效增加土壤肥力,為苗木生長提供充足的養分供應,良好的水肥條件能保證苗木生長過程當中的營養與水分需求。
3.1.4 病蟲害防治。在林業生產過程當中,時常發生一些病蟲害,對林木生長帶來嚴重影響,加強葉病蟲害防治也是造林撫育工作的重點工作內容,不僅能夠控制和減少林業病蟲害對林木生長帶來的危害,還能實現林業資源的有效保護,避免林業資源遭受嚴重損失,還能為林業經濟發展以及林業生態環境建設提供有效保障。在林業生產過程當中,由于地域的不同與樹種的不同,在病蟲害發生種類及其概率、強度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異性,為了有效防治病蟲害給林木生長帶來的不利影響,必須要結合林業病蟲害發生種類及其發生強度,運用科學有效的措施進行防治,才能提高防治效果。在具體進行病蟲害防治過程當中,可以首先將病蟲枝以及枯枝敗葉及時清除,通過人工手段摘除卵塊,利用藥劑進行噴灑或者樹干注藥,還可結合樹干涂白等各種技術方法防治林業病蟲害。另外可以發揮天敵益鳥來進行蟲害防治,控制和減少病蟲害對林木生長帶來的不利影響。
3.2 中齡林木撫育技術要點。植樹造林工作開展過程當中,苗木也在不斷生長,幼齡林經過撫育管理之后,逐步進入中齡林階段,針對中林林木撫育工作過程當中,應當將非目標樹種及時伐除,同時伐除長勢較弱的植株,為目的樹種提供充足的空間和營養支持,并有效控制林木采伐工作,確保采伐工作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才能獲得更加豐厚的經濟利益。中齡林撫育過程當中,通過伐除成熟樹木,不僅能夠使目的樹種和其他個體之間的矛盾得到有效解除,還能使林區密度得到很好的調節,充足的生長空間,為目的樹種的健康生長提供了有利條件,這對于推動林木持續健康發展也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對于林業生產而言,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為了實現林業生產持續健康發展,工作人員必須要將林業生產育苗造林以及撫育管理等各個環節科學把握好,規范進行操作,提高造林質量,并加強林木撫育,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才能為林業生產持續穩步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