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生 ,胡 軍,劉昶希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黑龍江 大慶 163316)
漢麻是指四氫大麻酚(THC)含量低于0.3%的麻類作物,在我國又被稱為工業大麻[1],有6 000多年的種植歷史。在5 000多年前我國就開始普及用漢麻纖維制成的衣服,3 000多年前漢麻傳入歐洲,因其優良特性而廣受推崇,并作為皇室貴族的專屬服飾之一。漢麻利用價值極高,按用途可分為纖維用型、籽用型、籽纖兼用型和藥用型。纖維用漢麻應用于紡織服飾業,漢麻韌皮是優良的纖維原料來源,其制成的服裝衣飾具有吸濕透氣、預防靜電、柔軟舒適、耐光耐熱、天然抑菌、防紫外線及防臭防霉等多種優勢。用于我國國防建設中時,由于其吸濕、排汗及抗菌等優點,在軍需作戰服中添加漢麻纖維,可以保證軍人的身體健康。藥用漢麻應用于醫藥業,從漢麻的花和葉中提取的大麻二酚(CBD)等大麻酚類化合物做成的藥物是優質的醫藥原材料,在鎮痛、抗惡心、抗焦慮、抗癲癇、消炎及抗癌等方面非常有效。籽用漢麻應用于食品業,漢麻麻籽是一種優質的食品原材料,含有大量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據記載,漢麻麻籽在夏、商時期就被直接食用或制成食用油[2]。2004年,原總后勤部軍需裝備研究所成立軍用漢麻材料研究中心,通過數年的試驗研究,成功培育出性能更好的漢麻品種,并一直作為軍用;又成功探索出漢麻種植、初加工、深加工技術,為漢麻的良種培育、種植加工技術與產業化發展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撐[3-4]。
自聯合國頒布《經1972年議定書修正的1961年麻醉品單一公約》后,很多國家開始種植漢麻。目前,中國是全世界漢麻種植面積最大的國家,2017年種植面積就已經超過20 000 hm2。
弱光照、長日照的地理條件適合纖維用漢麻生長發育,黑龍江省處于北緯45°~55°,符合此地理條件,生產出的漢麻纖維不僅產量高,而且色澤好、質地光滑、韌性好。同時,黑龍江省地塊大,適合漢麻機械化與標準化種植,所以黑龍江省具有種植漢麻與收獲纖維最好的地理條件優勢。云南省作為我國最早種植漢麻的省份,各方面相對成熟,可以為黑龍江省漢麻產業發展提供幫助。
在對外合作方面,烏克蘭農業科學院在漢麻育種、種植方面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在黑龍江省引進的“USO-31”是很多優良品種的父本或母本。除此之外,還聯合成立了幾家針對漢麻育種、收獲機械、綜合利用的研究中心。
2017年,黑龍江省重新修訂《黑龍江省禁毒條例》,允許黑龍江省種植漢麻,并要求對漢麻種植、加工、銷售等環節進行專項管理。這標志著漢麻在黑龍江省走上合法、健康的道路,還會改善漢麻在公眾心中的“毒品”印象。
黑龍江省是我國漢麻種植面積最大的省份,主要種植地區為孫吳縣、青岡縣及肇州縣等地。其中,孫吳縣是黑龍江省漢麻種植面積最大的地區,由于當地政府對于漢麻的高度重視,漢麻產業也成為孫吳縣的支柱產業。
隨著漢麻種植面積與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黑龍江省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來支持漢麻產業發展。2018年,黑龍江省出臺了《黑龍江省漢麻產業三年專項行動計劃(2018—2020)》,明確此次行動計劃的工作思路、總體目標、實現路徑、重點任務及推進措施,并對漢麻產業鏈開發進行詳細規劃。大力發展孫吳縣、青岡縣、肇州縣等地的漢麻種植基地和漢麻產業園,種植基地主要負責漢麻種植與初加工,產業園主要負責與幾家合作的漢麻公司進行漢麻深加工,并支持與當地漢麻加工公司簽訂長期合作訂單。
黑龍江省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提出要延長漢麻產業鏈,打造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我國最大的漢麻種植和初加工基地。發展過程中要做到產業鏈綜合全面化,包括麻皮、麻籽、花葉、麻稈芯及麻屑、短麻等副產品的全面開發利用,形成漢麻種植加工體系。充分發揮漢麻產品的特色優勢,在其相應的領域打開市場、建立優勢。
黑龍江省漢麻產業發展較晚,機械化程度低。為解決漢麻種植加工機械落后的局面,黑龍江省在三年計劃中將研制出高效、智能的漢麻專用機械列為重點任務,如播種機、收獲機械、翻麻機、剝麻機等,同時,選擇省內外科研單位、院校、企業等從事漢麻機械研究的專家、學者組成專家庫,并給予資金支持。
黑龍江省漢麻種植專用機械較為落后。目前研制的籽用漢麻收獲機普遍存在種子損失率大的情況,達不到預期收益,仍然處于人工收獲的狀態,勞動強度大、工作效率低。籽用漢麻的花序隨著莖稈的生長而發育,在生長過程中會出現頂層與底層花序成熟度不一致的情況,影響其機械化收獲;纖維用漢麻割曬機在作業時會出現漢麻纏繞機器的情況,影響機器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壽命,纏繞情況嚴重時會導致切割器刀軸和輸送皮帶斷裂。目前,翻麻與捆麻環節仍舊是人工作業,作業量大,耗時耗力,需盡快研制出相關機械[5]。
纖維用漢麻服飾舒適性、抑菌性及吸濕性等方面較苧麻、亞麻更好,而且其纖維產量更高,具有很大的優勢,但漢麻服飾屬于新興產業,知名度遠不及其他麻類產品。苧麻、亞麻產業在黑龍江省發展較早,并且其制成的紡織品、服飾品同樣很受歡迎。
黑龍江省主要種植糧食作物,只有少數地區在大面積地種植漢麻。而對于小面積種植漢麻的地區,則缺少正確、科學的政策引導,會存在農民跟風種植的情況。而跟風種植會存在種植前未與企業簽訂合作訂單,收獲后滯銷或低銷的情況,經濟損失很大,從而導致農民種植漢麻的積極性差,且不利于漢麻的推廣種植。
纖維用漢麻收獲后要進行漚麻,目的是將纖維與莖稈分離,便于收獲纖維。目前,黑龍江省漚麻主要通過溫水浸泡或雨露滲透這兩種方式,使用溫水浸泡的方法漚麻效果較好,但會產生大量的成本,導致利潤不高;而雨露滲透的方式雖然可以節約成本,但很難做到均勻滲透,漚麻效果較差,最終影響纖維質量,同樣也會導致利潤不高。
3.1.1 完善漢麻法規
2020年,黑龍江省重新修訂了纖維用漢麻與籽用漢麻品種的認定標準與方法,這可以及時排查出劣種,避免其與良種結合,在源頭上保證漢麻產業的正常發展。但對于漢麻種植的工藝流程和初加工技術方面沒有明確的規定,應該出臺比較細致、完整的法規來規定其標準,針對不同積溫帶、品種以及土壤等條件規范其種植標準,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做到長勢一致,避免纖維與籽粒質量良莠不齊,也便于機械化作業和后續加工[6]。
3.1.2 引導種植漢麻
鼓勵尚未種植漢麻的地區進行試種,聘請專業人士傳授漢麻種植和加工工藝,采取賠錢有補償、賺錢有獎勵的政策來提高農民的積極性。試種成功后不斷擴大種植規模,逐步形成漢麻產業化種植。同時,與企業簽訂合作協議,保障漢麻銷路,并且可以根據市場需求與企業發展規劃種植漢麻,確保長期合作。
改裝現有的亞麻機械,結合漢麻與亞麻農藝要求的異同點,使其在漢麻的生產作業中實現高效、智能、低耗、高產。針對漢麻播種、間苗、收獲等農機薄弱環節,研制出在黑龍江省使用的漢麻專用機械。不同品種漢麻的性狀差異主要是植株高度、莖稈直徑的不同,可以通過改進收獲機械割臺升降機構及設計一種切割器刀片間隙調節機構等方式,使一臺收獲機械可以收獲性狀差異較大的不同品種漢麻。
在機器使用過程中,使用者要做到實時監控,及時排查暴露出來的各種問題,并將問題反饋到生產廠家。通過維修、改進等方式強化機器的使用性能,從而提高機械化水平。
3.3.1 借鑒已有的發展模式
以孫吳縣為例,該縣以一個鎮為基礎,帶動周邊的鄉(鎮)一起種植漢麻并建立種植基地,最終帶動整個縣共同發展漢麻產業。在此基礎上,可以帶動周邊的縣一起種植漢麻,建立合作社、產業園,隨后在當地建立初加工工廠,吸引國內外深加工和銷售企業落戶,打造“種植—加工—銷售”的產業鏈和產業體系,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3.3.2 拓寬產業市場
黑龍江省漢麻品種側重于纖維用,而目前添加CBD的藥品在國內外越來越受歡迎,云南省以及烏克蘭、美國等漢麻種植大國的藥用漢麻種植比重逐漸增大,所以黑龍江省要盡快調整產業類型,多種植藥用漢麻,迎合市場需求。加工剩余的麻屑、短麻等副產品也有一定的價值,可以用來制造環保性好的裝飾品、建筑材料等,其在黑龍江省會成為一個前景廣闊的新興產業[7]。
黑龍江省由于其地理位置優勢、對外合作優勢、政府的高度重視等原因成為我國漢麻種植面積最大的省份。為推動漢麻產業化發展,黑龍江省政府頒布一系列政策,重點要求打造漢麻全產業鏈、培育新品種、研制高效智能的漢麻專用機械等。
根據黑龍江省漢麻產業現狀,分析出其在發展中存在以下幾個問題:1)機械化程度低;2)其他麻類作物產品競爭力強;3)農民種植積極性差。
根據黑龍江省漢麻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給出相應的解決與發展對策:1)加強政策深支持力度;2)提高漢麻機械化程度;3)擴大生產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