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玲
(明水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黑龍江 明水 151700)
在農作物生產過程中,使用設施栽培模式栽培蔬菜或者水果可能受到病蟲害問題的影響,導致作物產量減少。實踐表明,設施栽培由于病蟲害問題能夠將作物產量降低20~30%。與此同時,人們環保觀念日益提升,無論是蔬菜還是水果都是人們生活的必需品,如果種植過程過度使用農藥預防病害,可能導致藥物殘留,難以體現出農產品的綠色性。對此,可利用綠色植保技術,將其集成應用在設施栽培作物生產當中,生產出更多高品質的農產品。
在設施栽培條件之下,作物處于高濕、弱光和低溫的環境之下生長,可能導致植株的抗病性較低,同時,設施條件自然補償的能力相對較低,上述特點會導致病害快速流行,甚至短期內產生嚴重危害。因為設施內部生態條件發生改變,就會使病蟲害發生時間縮短,危害期不斷延長,像常見的害蟲在室溫環境之下能夠持續繁殖,比如:白粉虱能夠世代繁殖,在不斷重疊繁衍過程當中,使得原有作物栽培病蟲害季節性發生規律出現變成周年性發生,不但傳播速度快,而且危害期也相對較長。
因為設施土壤固定,在栽培過程能夠為病源和蟲源的積累提供良好條件,病蟲源能夠在土壤當中積累越冬,導致土壤內病蟲的基數逐漸增加。設施栽培連年進行,讓病蟲害產生的影響也不斷加重,導致作物大量減產。
因為設施栽培的環境相對特殊,可能影響作物健康生長和發育,常見的就是生理性病害,與此同時,微量元素缺乏的問題也明顯增加。
在設施栽培農作物過程,由于部分生產者生產觀念較為落后,為了預防病蟲害問題,會大量使用農藥,部分農藥可在作物當中殘留,影響食品安全。與此同時,過度使用農藥還會導致病蟲害出現抗藥性,最終使病蟲害問題越來越嚴重。部分農戶生產過程技術水平有待提升,展開設施栽培噴藥作業時,過度依賴傳統模式,不但施藥效率低,而且藥物附著率也相對較低,大量農藥流失但會增加農業生產成本,而且還會使藥物進入土壤,影響作物品質。用藥量增加,使得設施內部環境濕度也會增加,出現病蟲害問題時,還會導致作物霉爛。植保作業不但勞動強度大,而且安全性高,人員處于密封的設施環境之內,可能受到藥物影響出現中毒現象。通過上述分析可知,生產者的生產觀念和用藥技術存在不足,導致設施農業植保過程存在各類問題。
由于設施屬于封閉系統,對于其進行清潔,可發揮設施隔離功能,將病蟲害屏蔽之外。在播種以前對于種子和幼苗進行消毒處理,避免其攜帶病菌,在灌溉作物時選擇清潔水源,合理使用有機肥料。在設備清潔方面,可以使用福爾馬林溶液,重點對設施墻體、設施國家和內部農機具等進行清洗和消毒,孩子在高溫環境下讓設施內部墻體和骨架接受陽光照射,使用紫外線消毒。定期對設施內部的地膜和秸稈等進行清理,防止上方殘留病蟲害,降低病蟲基數,清理物可集中填埋或者燒毀處理。
農業防治的植保技術主要是利用農業手段為作物營造良好環境,提高其對病蟲害的抗性,控制病蟲害發生。比如:可使用合理輪作的措施,將蟲害食物鏈切斷,讓病害難以找到宿主,設施栽培可在2~3年左右進行輪作一次。還可選擇優良品種,提高作物的抗逆性。使用嫁接苗,能夠提高作物抗病性,對于蔬菜青枯病和枯萎病等類型病害的預防效果良好。管理期間注意肥水、除草和培土等管理,合理調節設施內部土壤溫度和氣候環境,抑制病蟲害發生。
由于設施栽培部分病害會通過土壤傳播,因此,對于土壤進行消毒也是綠色技術應用重點。可使用太陽能消毒,當外界環境溫度超過35℃,可對設施內部土壤進行深耕,并且施加料,利用吸熱的薄膜對于地表進行覆蓋,保持土壤處于密封狀態,在太陽的照射之下,土壤內部厭氧菌發酵,土溫升高能夠殺除內部的線蟲和病菌。還可以使用熱水消毒方式,用煮沸的熱水澆灌土壤,應用此技術以前,也應該對土壤進行深耕和平整,根據設施栽培作物確認消毒深度。如果深度在20cm以內,那么每平方米的土壤需要灌水100L,如果消毒范圍在30cm以內,那么每平方米土壤應該灌水200L,消毒2d以后即可播種。
空氣凈化技術主要是利用臭氧消毒和靜電除濕等技術。使用臭氧消毒是通過臭氧發生器,產生臭氧,向設施內釋放,由于臭氧不穩定容易分解,因此在釋放過程應該注意濃度、時間等方面的控制,保證能夠實現對空氣消毒,并且不會對環境和人體造成影響。使用靜電除濕是結合設施內部空氣環境高濕度特點,使用除濕機降低設施內部環境濕度,能夠有效預防作物受到真菌侵染,保持植株水分能夠正常,且除濕機功率低,除濕效率高,研究表明,使用功率0.15kW的除濕機,每小時除濕量可達0.5kg。
設施栽培的害蟲防治可利用防蟲網,將其設置在設施的通風口位置,防止害蟲進入,使其和作物之間相隔離。與此同時,防塵網還能防雨、防風,避免作物受到強光照射。實踐表明,利用銀色防蟲網對于牙蟲的趨避性良好。同時還可利用害蟲對于顏色產生的趨性,設置黃色粘蟲板,誘殺害蟲;利用害蟲對于氣味的趨性,使用性信息素和糖醋液對其進行誘殺;還可利用其對光的趨性,設置振頻殺蟲燈或者白熾燈誘殺害蟲。除此之外,還能利用害蟲天敵,向設施內釋放赤眼蜂或者麗蚜小蜂等。
如果設施內部出現突發病蟲害,可使用綠色藥劑作為防治藥劑,使藥劑快速到達病害發生點。具體可使用生物源、植物源等類型農藥,還可以使用昆蟲調節劑,嚴格按照國家標準選擇防治藥劑。我國的綠色蔬菜方面針對AA等級的蔬菜,要求生產過程禁止使用化學合成類型農藥,也不可使用激素;針對A等級蔬菜,可以使用一定量的化學合成類型農藥。
所謂靜電噴霧,指的是利用高壓靜電裝置,讓藥液攜帶靜電,屬于綠色施藥技術的一種。植保階段可利用噴霧器,讓藥液霧化,向植物噴灑過程,小霧滴能夠攜帶靜電,并且沿著特定方向流向作物的莖、葉等位置,能夠有效提高葉片的著藥率,提高藥液防治病害效果,還能將農藥利用量節約,大約在50%左右,降低設施栽培對于環境產生的影響,抑制作物農藥殘留問題。
雖然選擇一種綠色類型植保技術也能取得一定效果,但是,可能需要較長的見效時間。為了保證設施栽培作物產量,需要探索植保技術的集成應用措施。在設施栽培環境下,植保技術的選擇應該將設施保護作用充分發揮,并且將病蟲害隔離在設施以外,保證綠色技術對于多個對象具有防治作用,降低植保技術應用成本。除此之外,還需要保證技術運用見效快,技術效果能夠充分得到保證,操作便利,不會對設施栽培的持續狀態造成影響。
具體而言,集成技術的應用可利用清潔措施對于設備進行清潔,還可以用熱水對于土壤進行消毒,或者使用防蟲網預防害蟲,將其設置在設施之內,必要時可利用臭氧對于設施環境進行消毒。與此同時,還可結合上述技術的應用成效,合理運用綠色藥劑進行防治,通過噴施技術建立應急病害防治體系,配合靜電除濕和綠色防控等技術手段,保證防治成本前提之下,合理運用各類輔助技術,通過綠色技術手段,為設施栽培營造良好條件。
上述集成技術的應用,能溝通過設施清潔,將其中的病蟲害源頭消滅,發揮防蟲網屏蔽害蟲的優勢,利用臭氧或者熱水對于設施內部空氣、土壤進行消毒,阻擋病蟲害通過空氣和土壤進行傳播。除此之外,對于突發類型病蟲害,還可借助綠色藥劑進行防治,彰顯綠色植保技術集成化應用的效益,既能實現對設施作物病蟲害的預防,又能實現對于設施作物病蟲害的治理。
總之,在設施栽培農作物時,通過集中化應用綠色植保技術,能保持設施的清潔,控制病蟲害病源的傳播,控制空氣或者土壤之間傳播疾病,能夠有效預防常見的病蟲害。同時,還可以針對新型病蟲害和流行疾病,第對于綠色藥物進行合理選擇,配合輔助技術的應用,讓綠色植保技術能夠集成應用在設施栽培領域,當中發揮價值,提高設施栽培質量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