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紅
(融水苗族自治縣國營貝江河林場,廣西 柳州 545300)
水土流失是我國環境治理中的重點關注對象,對其進行有效防治是為了加強對我國土地面積以及環境的保護。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造成了生態環境被大量破壞,進而出現了各種自然災害問題。水土流失嚴重會直接影響到我國環境的發展和社會的建設,因此在進行水土流失防治、改善的過程中,需要對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進行分析,通過了解成因和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來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通過種植杉木來推動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并且能夠對水土流失的現象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水土流失治理是我國環境保護期間的重要工作內容,也是自然界的正常現象,當土壤表面在受到風、水等外界因素磨損的情況下所造成的土壤侵蝕和水分的流失,由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導致對于土地的利用率直線上升,再加上對于水土資源不合理的開發和利用,導致土壤的覆蓋物遭受到了破壞,裸露在外的土壤在雨水的沖擊下大量流失。為了從根源上減少水土流失就必須要重視環境保護,并了解造成水土流失問題的原因。通常造成水土流失情況加劇的原因通常有兩種,一種是自然因素,另外一種則是人為因素,下面將會根據水土流失成因來進行分析。
氣候、植被覆蓋面積、地理環境、降雨量等等自然因素都會影響到水土流失的防治,其中氣候和地理環境是基礎因素,而降水量等則是造成水土流失最主要的潛在因素,在降雨的過程中,地面的土壤會受到雨水的沖刷,如果是在地面缺乏植被保護的情況下,土壤很容易在雨水沖刷的情況流入江河之中,這樣不但讓水資源受到污染,還會加劇水土流失的情況。另外氣候環境也會影響到水土流失,尤其是在坡地較大的區域內,山坡上的土壤在經過雨水長時間的沖刷之后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并且有可能引起巖石的風化。
與自然因素相對比,人為因素對水土流失所造成的影響力更大。隨著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工農業發展速度不斷提升,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許多操作過程并不符合正確的流程,因此給環境造成了難以修復的損害,導致水土流失問題日益突出。另外沒有規劃的開荒、放牧等行為也影響到了我國水土資源的利用和再生,令水土流失情況不斷惡化。
在社會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我國人口數量不斷增加,群眾對于生活的需求也越來越多,土地使用率也隨之上漲。越來越多的耕地被改造成為住宅、生產區域,再加上毫無規劃的森林砍伐,導致地表裸露情況嚴重,進而惡化了水土流失。我國目前是全球水土流失情況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為了確保不影響到后續林業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必須不斷調整、制定水土流失治理策略,通過加強保護環境等方式來減少水土流失所造成的危害。
除此之外林地亂砍濫伐等情況的發生也加劇了我國的水土流失情況。在建筑行業、木材加工等行業的發展,社會和群眾對于森林、木材等方面的資源需求量也隨之提升,導致森林亂砍濫伐情況嚴重,許多地區都出現了不合理的砍伐情況,造成覆蓋在土壤表面的植被被破壞,土壤與巖石直接暴露在空氣中,并在自然因素的長期影響下造成水土流失。
由于近些年我國的水土流失情況越來越嚴重,每年都會出現一些因水土流失而產生的自然災害,這種情況也讓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些措施來改善水土流失情況。通過保護自然生態環境,減少對環境所造成的破壞來減少水土流失的發生。在長期嘗試過程中發現杉木種植能夠對水土流失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下面將詳細分析杉木造林技術對水土流失的作用。
在水土流失防治的過程中,造林技術提升也是其重要一環。杉木是能夠在山區、平緩地區以及丘陵等地進行種植的經濟樹種,擁有速生、豐產等一系列種植優勢,并且具有極強的適應能力,在各個地區環境中均能夠獲得較好的種植效益。杉木不僅具有極為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還能夠在提高種植經濟效益的基礎上改善我國目前水土流失加劇的情況。通過擴大杉木種植面積能夠起到有效防治土壤退化的作用,并且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林地覆蓋面積,增加了地表植被量。需要注意的是在種植期間,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對杉木的種植數量和品種等方面進行合理的規劃,通過杉木造林來改善林地土壤狀況,并且加快水土的恢復情況,將杉木種植的防治水土流失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在實際種植杉木的過程中,首先要確保通過不斷改善杉木種植技術和管理方式來提高杉木的存活率,這樣能夠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杉木相比其他樹種來說更加容易存活,通過積極推動杉木造林能夠有效推防治水土流失工作的開展。杉木被選作為防治水土流失的主要樹種,不僅是由于其快速生長的特性,還因為杉木本身就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尤其是水土流失情況較為嚴重的區域,更應當加強對杉木的利用,通過增加區域內的綠色面積來防治水土流失,這樣不但能夠有效緩解水土流失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還能夠提高杉木的種植經濟效益。杉木的品種較多,種植分布范圍廣泛,在行業中的應用也較為普遍。因此在種植杉木的時候應當選擇品質優良、抗逆性極高的品種,這樣的杉木材質增益性較高,對于水土流失防治也有更大的用處。
對杉木進行管理也是水土流失防治期間的重要工作內容。并且為了保證防治水土流失工作的效率和最終的效果,必須要做好杉木林地的管護工作,這會對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成敗起到關鍵性的決定作用。并且為了提高杉木種植的成活率,將杉木防治水土流失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需要做好林地的撫育管理工作。首先在春季需要將杉木樹周圍的雜草全部清除干凈,并將雜草堆放到杉木的根部,為杉木增肥、保溫,并起到一定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第二次則是在秋冬時節,將林地內的雜草進行再次清除,并堆放在杉木根部緩解林地內的水土流失。由于病蟲害等原因,有部分杉木在種植一兩年之后可能會出現枯萎、死亡的情況,針對這種情況需要在來年進行補植,并且對補植后的植株做好撫育管理,從而提高杉木的種植成活率。
另外杉木種植之后相關人員需要加強對杉木林地的管理工作,尤其是在杉木材種植之后的幾年,需要做好撫育管理工作,提高杉木種植的存活率,從而減少水土流失的危害。在杉木還處于幼樹的階段中,種植管理人員需要重視林地的松土、除草等養護工作,當杉木樹逐漸向成年樹生長發展的過程中,管理者就需要根據林地的實際種植情況將染病植株、長勢較弱的植株進行砍伐,這樣才能夠為健康的杉木提供更加良好的生長空間和環境,從而提高杉木種植的經濟效益,改善水土流失情況。當杉木的樹齡達到十年以上時,就可以再次修整、砍伐林地內的樹種,并且重新規劃種植幼苗。在砍伐過程中,初次砍伐比例應當控制在20%左右,若是砍伐數量過多并超過林地總數的25%以上,則會因為杉木林的種植密度遭到破壞而無法達到防治水土流失的作用。
但在此期間,也需要結合杉木林的實際生長情況來進行砍伐,不能出現毫無規劃的亂砍濫伐的情況,這樣才能夠把對杉木生長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杉木造林技術在水土流失防治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水土流失防治工作中需要加強對水土流失的成因來進行分析和了解,并且通過完善的種植管理技術來保證杉木的正常生長,為水土流失防治提供助力。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的自然環境惡化問題也越來越嚴重,更多的群眾能夠意識到自然生態環境對人類生活、生產所產生的影響,也隨之意識到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因此如何預防、減少水土流失也成為了大眾關注的焦點。杉木作為速生經濟樹種,需要從科學選種、培育、加強種植管理等方面來提高杉木的種植成活率,并通過合理的種植杉木來改善我國的水土流失情況。加強水土流失治理工作能夠推動我國林業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