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新文 陳建林
(1.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水口山國有林場,湖南 永州 425021;2.湖南省永州市雙牌縣五星嶺國有林場,湖南 永州 425211)
在現代經濟飛速發展的形勢下,整個社會對木材的需求量持續快速增長,給林業建設帶來更大的壓力。與此同時,全球生態環境的逐步惡化,更對林業建設生態功能的需求更為迫切,要求加強林業建設,擴大林業資源面積,增加林木數量,滿足經濟發展所需,同時也美化環境和提升空氣質量。在林業建設中,杉樹由于具有較高的產量而被廣泛種植,成為林業建設中的重點樹種。文章就基于杉樹的生長特性,研究速生豐產造林技術要點。
杉樹是一種株體高大的樹種,高度可以達到20m以上,直徑能超過1m,在幼年期,樹形通常為尖塔型,成年時則為圓錐形,表皮深綠有光澤。杉樹由于干紋理直、結構細致、材質輕柔和耐腐防蛀性能佳等廣泛用于建筑、橋梁和造船、家具制造等行業中,具有良好的經濟性。同時,杉樹還能夠防止水土流失并凈化空氣,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杉樹對土壤pH值要求較高,通常在4.5~6.5范圍內,怕鹽堿,要求種植地的土壤深厚其土地結構疏松,含有豐富的有機質等,在黃壤土等肥力較好的生長條件中生長比較好,種植地區的風力較弱有利于杉樹生長。此外,杉樹可以在陰坡或仰坡中生長且差別不大,對生長環境要求溫暖多雨,旱季的降雨量應在40mm以上,旱季時間應在3個月以內,平均相對濕度在80%以上。杉樹幼苗比較耐陰,在壯齡速生階段則對陽光的需求較大。杉樹植株的主干比較發達,在生長階段很少會出現分叉現象,即時在獨立生長時也不會出現彎曲或畸形現象。幼年杉樹的萌芽力強,可以從莖部發出不定的芽并長出新條。其根系較為發達,具有較強的再生能力,在造林之后的3~5年時間內,超過85%的細根會在10~60cm的土層中分布,幼苗根系較為發達。
在我國改革開放這40多年來,前期在盲目追求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也長期采取粗放式經濟發展方式,不可避免對生態環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因此,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環境問題,提出了低碳經濟發展戰略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要求,也在逐漸通過植樹造林等方式積極改善生態環境。在此背景下,尤其是在我國的南方地區,開始重視對杉樹的種植和培育。這由于我國南方地區的溫度和濕度等環境、氣候等因素比較適合杉樹的生長,而且杉樹種植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因此近年來的杉樹種植面積在逐步擴大,發展勢頭良好。但是在此杉樹造林過程中,也表現出低產林占比較大且杉樹整體質量偏低的情況,這就需要深入研究和正確應用、推廣速生豐產杉樹造林技術。
首先是生態效益。毋庸置疑,杉樹造林技術的應用有助于增加林業資源的多樣性,發揮不同物種之間優勢互補的作用來加快林業健康發展。同時也在擴大杉樹種植面積的同時,發揮其保持水土的作用,調節水和空氣之間的良性循環,有助于維護生態平衡。因此,在我國的南方地區,已經將杉樹造林作為一種改善生態環境的常態化方式。
其次是經濟效益。正如前文所述,杉木由于良好的形狀和特性而在建筑、造船和造紙、家具制造等行業中廣泛應用,而杉樹生長快,一般只要10年就可成材,目前市場上的需求量較高且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因此其經濟價值較高。以原木價格1000元/m3為例,通常每畝的產值可以超過1.5萬元,具有較高經濟價值,這也是杉樹廣泛種植的原因之一。
最后是社會效益。通過杉樹的大規模種植和統一管理,可以發揮杉樹種植的優勢,便于大規模種植和科學、統一的管理工作開展。加快推動物流、材料和運輸行業的發展,并相互之間構成一種穩定的關系,帶來更大的社會效益。
基于杉樹的生長特點,只要保證其發達的根系可以正常生長,通常可以保證杉樹的正常生產。為了加快其生長速度并提高產量,盡量選擇土壤深厚、疏松且肥沃、濕潤的地區,呈酸性,最好在山谷的陰坡地區種植,土壤為板巖或砂頁巖最佳,土層厚度至少為50cm。另外,種植地周邊要有充足的水源,同時要做好排水系統,及時將多余的水排出。在選好種植地位置之后應做好土地平整工作,保證杉樹生長有充足的養料。還應與積霜的低洼區域保持一定的距離,防止杉樹生長階段形成凍害。
杉樹種植之前應將種植地及其周圍的雜草、枯藤以及灌木等清理干凈,高度控制不能超過20cm,還可以設置寬度為15m以上的防火帶,或者在火災發生概率較高的地區,設置寬度為20m以上的防火帶。通常在山脊中兩邊設置防火帶,將其設置為龜背形狀,將防火帶中的各種易燃物質清理干凈,將實泥露出,防火帶中以及周圍20m的距離不應種植樹木。土地整理階段,以等高線預設為基礎,整地深度控制在20~30cm,每畝挖200穴,清理其他樹根和石塊,使用機器將硬塊打碎,對土地進行平整。
培育良苗時應選擇在本地正常生長的樹木種類,將沒有病蟲害且長勢良好的杉樹植株作為母樹,在種子達到9成熟時進行采摘,之后在晾曬之后,將前期或中期脫殼的種子作為播種的種子。在播種之前,為了預防病蟲害,應提前處理枯草,防止白蟻。同時還可以使用40%的辛硫酸開展清理工作,針對出現嚴重腐蝕的情況,則需要使用托布津1000 倍液進行處理。
杉樹苗木通常在每年的2~3月份栽種,天氣則最好是雨后或者陰天天氣,在從一年生的苗木中選定好苗木之后,修剪其中不整齊的根須,并用稀黃泥漿包裹根部加以保護。對于栽種坑來說,要求要滿足根系可以舒展和下扎的要求,因此其長、寬和深通常在15~20cm。在苗木栽植過程中,應盡量增加栽植深度,在填埋時應將苗木的2/3填埋。此外,還要保證樹穴更寬大,可以讓根系得以舒展。在填土到樹穴的1/3位置時適當向上提苗,保證根系更加舒展,然后對回填土進行輕踩壓實,避免出現土壤過于板結的問題。對于造林密度來說,通常結合實際情況控制種植密度為150~200株/667m2,以此來保證對種植地面積的合理應用且不會出現土地浪費問題,充分發揮此種植地的整體性能。
撫育是杉樹種植管理的重點,在種植第一年,應以帶狀挖草頭為主開展撫育管理,通過種植行處理方式,砍伐外面的雜草和灌木叢等,保證其高度在20cm以下。第二次開展撫育工作則重點是清理里面的草頭,同時也保證外面的雜草和灌木高度在20cm以下。隨后一次的撫育則重點是開展砍草工作,在處理完林地之后開展定植處理,對造林區域噴灑滅草劑,且僅開展帶狀挖草頭工作即可。在造林后的一兩年之內結合其生長情況適當開展根莖位置的松土工作。還要做好施肥管理工作,通常每年施肥兩次,主要以農家肥為主,隨后則應使用化肥,保證杉樹生長所需的氮、磷、鉀等元素含量充足。最后是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針對最為常見的杉樹炭疽,可以在早期使用藥劑摻水進行噴灑來防治。而針對地杉梢小卷蛾和皺鞘雙條杉天牛等蟲害,則可以使用敵敵畏加樂果乳油兌水進行噴霧處理,還可以通過營造混交林的方式以及釋放矛繭蜂的方式、在樹干上涂白劑等方式來防治各種蟲害。
正是由于杉樹具有良好的經濟和生態效益,不僅為經濟發展提供足夠的林木資源,而且有助于改善生態環境,因此,針對目前開展杉樹造林時所用造林技術不夠科學的現狀,應從林地選擇和整理、良苗培育和選苗、栽培和撫育管理等方面應用科學的造林技術,提升杉樹的種植質量和生長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