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云祥
(四川省阿壩州壤塘國有林保護局,四川 阿壩州 624300)
我國在經歷了長時間的粗放式經濟發展歷程以后,現階段逐步向經濟高質量方向發展。在此過程中,不可避免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與此同時,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速度的加快,也增加了對各類森林資源的需求量。因此,近年來我國加快了林業建設速度,發揮其生態和經濟效益,推動整個社會的健康發展。在此過程中,開展森林撫育經營工作,實現了綠化面積的擴大和林業建設質量的提升。未來,則需要制定更加全面和系統的經營計劃,遵循一定的原則,合理應用森林撫育經營技術,改善我國的生態環境。
首先,有助于增加土壤中的營養物質。通過科學的森林撫育經營工作,可以改善林地的光照條件以及通風和土壤濕度等條件,有助于調節土壤溫度,加速對林區中掉落植被的分解速度,進而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增加土壤中的營養物質含量。通過森林撫育經營工作,保證林區溫度和土壤濕度在合適的范圍之內,還可以加速土壤中有機物的礦化速度,加速其中營養元素的釋放速度,提升土壤對有機質的分解能力,進而可以增加土壤中的腐殖質含量。比如通過對林區的科學間伐工作,可以提升土壤中的有機質以及多種微量元素含量。尤其是氮元素含量的增加,有助于加速樹木生長,發揮微生物的固氮作用,提升微生物菌落的生物活性和固氮能力,更好地發揮土壤中各種營養物質的作用,加速樹木生長。
其次,有助于提升光合作用強度。林區屬于區域生態系統,其中的各種物質和能量構建一個封閉的循環系統,其中最為關鍵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且光合作用強度也決定著林區森林的生產能力。通過科學的森林撫育經營工作,有助于對林區植被密度加以控制,保證其中的光照程度和溫度等因素適中,保證林區中樹木可以更好地發揮光合作用,積累更多的光合產物,加快林木生長速度。
最后,有助于維護生態系統多樣性。一個林區中的物種多樣性直接代表著林區的森林質量,同時也影響著林區的生態循環。豐富的物種可以加速物種繁衍,有利于林區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同時也加快林區生態系統中各種物質和能量的流動速度。而森林撫育經營工作則直接影響著林區植被的種類和數量,加強經營強度會使得植被結構的垂直分化更為明顯,通過適宜的森林撫育經營工作,有助于維持林區生態系統的物種多樣性,保持林區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開展森林撫育經營活動時,首先應結合林區實際情況和未來發展規劃,制定科學的經營方案,保證此經營方案符合地域特點要求,有利于結合樹木育林的實際狀況推動森林生態系統的健康發展,保證林區經營發展的經濟和生態效益的統一。其次應基于上述完善的經營方案開展規范化操作,加強監管和指導,保證經營方案的有效落實,逐漸推進各項管理工作,構建完善的管理系統。最后應突出重點并規模推進。從整體角度上規劃和統籌各項撫育經營工作內容,保證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發展,同時也保護周圍環境,維持生物多樣性。還要突出發展商品林和人工林的工作重點,發揮生態林和天然林結合的優勢,構建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統一的森林生態系統,提升森林撫育管理水平。
一是生態林撫育經營技術。針對林區中不同種類的樹木,在開展撫育經營工作時應采取不同的技術方式,針對生態林來說,應用撫育經營技術的主要目的就是保護和改善環境。為了達到上述目的,在對林區中的樹木種類進行分類之后,針對其中具有顯著優勢特點的樹木品種,加強人工補種工作和除草管理,保證樹木可以健康和快速生長。在應用撫育經營技術對生態林加以改造時,為了保證生態林的經濟和生態效益的統一,需要調整中、幼齡樹木的生長空間,基于樹種的自然更替規律,保證其正常生長,同時也提升其美觀性和觀賞價值。
二是用材林撫育經營技術。在林業建設中開展森林撫育經營技術時,技術應用的重點對象就是中幼齡用材林,這也是林區發展的基礎。應用此技術,重點要修剪在自然條件下發育不良和具有較差通風條件的樹枝,比如通過平切法的應用來修剪較多的死枝或者種植密度較高的樹木,如果樹木生長階段的密度較大,則需要做好透光措施,保證樹木生長所需光照,避免相互競爭,保證樹木的成活率。在此技術應用中,調整樹木的種植密度,將劣質的樹種淘汰,同時要清理下層的雜草和灌木等,尤其要重點保護珍貴的樹苗和具有良好生長潛力的樹苗。
首先是經營意識不足的問題。目前我國開展森林撫育常用方法為林下雜灌類方法,對林區中的植被密度進行人工干預調整,在保證林區整潔的同時,可能會導致森林自動更新能力的減弱和林區中物種多樣性的降低,這不利于林區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也不利于深度調整森林撫育經營結構。
其次是資金不足的問題。我國自發布撫育標準之后一直在使用且沒有改變,但是現階段我國的經濟水平在不斷提高,勞動力成本不斷增加,使得現行的森林撫育經營標準遠低于實際成本。在此形勢下就只能對撫育經營工作加以簡化或者增加人工作業強度,但是會影響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再次是管理選擇。基于薄弱的經營意識問題,目前的森林撫育經營工作重點是調整植被密度,采取從源頭上管控亂砍濫伐林木的措施,并制定了專門的撫育標準。但是在具體執行過程中由于標準落實不到位和查處力度等而影響森林撫育經營效果。
最后是經營理論不合理的問題。由于我國地域遼闊,不同地區的森林多樣性和物種功能各不相同,如果采取統一的標準和模式開展撫育經營管理,則會影響撫育管理工作的科學性,不利于構建成熟且完善的管理經營工作體系。
首先應轉變觀念,結合現階段我國對林業建設提出的新要求,不再停留在盲目追求林區面積擴大和植被密度增加的階段,需要轉變森林撫育經營工作內容,從發展的角度上轉變經營管理理念和方式,加快推動我國林業建設向現代化方向轉型,更好地發揮林區建設的生態效益。
其次應構建完善的管理機制。完善的管理機制是開展森林撫育經營工作的前提和依據,通過此管理機制,可以監管林業資源開發和林木種植、生長管理等情況,還可以監管工作人員的具體管理行為,指導和糾正不規范的管理行為,持續推進管理方式的規范化,提升工作人員的撫育經營工作水平。為此,當地政府應提高重視,加大資金和技術投入,通過先進信息技術和科技手段的應用監督森林撫育經營工作成效,確保管理制度具體職責落實到個人,提升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逐漸構建起完善的管理機制。
再次加快林業產業結構升級。對林區中的樹木品種加以改良,通過商品林基地的加速構建,以及全面調查市場需求,通過種植具有較高經濟加之樹種的方式構建商品林,提升商品林建設的經濟效益。同時也大力發展旅游業等第三產業,滿足人們想要到森林類自然環境中休閑放松的需求,通過旅游業來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保證充足的資金用于森林撫育經營中,推動當地的林業產業健康發展。
最后應創新管理技術手段。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構建國家級、省級和執行單位的管理平臺,通過森林撫育網絡管理平臺的構件和應用,實時監測森林撫育管理現狀,同時也通過更加現代化的精密儀器、設備的應用,以及人員的配置等指導森林撫育經營工作的開展,還通過多功能調查設備的應用來提升工作效率,及時收集豐富的森林撫育管理數據,為撫育經營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數據,提升森林撫育技術水平。
在目前的生態文明建設工作中,林業建設屬于重要內容,有助于維護生態環境平衡并創造豐富的物質和文化成果。在此過程中,應加強森林撫育經營工作,發揮此工作優勢來保證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推動林業經濟的健康和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