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啟軍
(安徽滁州明光市西桃園國有林場,安徽 滁州 239464)
時代經濟的發展不僅體現在高效化的工作上,還體現在對生活的享受上,現代生活需要在吃穿用度的問題上滿足人們對生活品質的高要求,例如筆者在本篇文章中所提到的森林培育這個問題,通俗來講,森林培育就是人們對綠色自然環境的要求,也是對改善生態環境層次的不斷提升。在此基礎上,森林撫育間伐措施被應用到了當代森林培育中,它不僅能夠滿足人類對生態建設的要求并且可以改善森林的結構,通過降低密度的方式提升資源的質量問題。
森林撫育間伐是對密度較大的幼、中齡林實施的一種培育措施,其目的是調整林分組成或密度,改善林分生長環境,爭取中間利用,提高林分產量和質量。通過采伐類型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用材林撫育間伐;二是防護林撫育間伐;三是特種用途林撫育間伐;四是薪炭林撫育間伐這四個方面。森林撫育間伐是根據樹種的組成、氣候、條件和管理措施來選擇間伐方法的,常見的間伐方式是自然稀疏和人工稀疏。
撫育間伐不僅能為樹木的生長提供更好的環境,并且能夠為人類獲取生活生存所需要的木材。森林撫育間伐在森林培養中的重要性體現在以下幾點:第一通過森林撫育間伐有效改善森林結構,能夠調整樹木的種類,及時清理掉對主生長樹木有危害的輔助類樹木,從而增強主林木的穩定性;第二由于樹木的稀疏會造成不同的危害,樹木過于密集會影響生態的平衡,樹木過于稀少會流失土壤中的營養,通過森林撫育間伐能夠有效降低森林密度,從而改善生存條件;第三能夠有效提升生態服務能力,從而促使植物多樣發展。通過科學合理的森林撫育間伐能夠打破植物種出現單一獨立存在的局面,有利于實現物質上的交融和營養上的交融。
通過上述文章,可以知道,森林撫育間伐就是通過人為的方式改正森林在生長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從而提升我們在森林培育上的能力。但是在實際的工作中,一部分人認為森林撫育間伐措施就是單純的為生存提供相應的木材資源,另一部分人由于缺乏人力物力財力的支持從而忽視森林撫育間伐工作,這都是由于基層人員對森林撫育間伐的認知不足而造成的,由于認知不足從而難以保障樹木的有效生長和生態社會效益的實現。
眾所周知,樹木的生長離不開光照條件,但是由于我國地域遼闊導致在一個季節內會出現不同的地域差,而在森林撫育間伐這個問題上首先專家對這種地域差的研究不夠深入,無法對不同種類的樹木森林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森林撫育間伐措施。在當代森林撫育間伐技術中,缺乏全面的間伐標準,缺乏專業上的研究會導致森林撫育間伐失去意義。其次,林木培育大多呈現于一種紙上談兵的狀態,理論和實踐無法融合在一起,加之在實際的森林撫育間伐過程中,基層單位只是做到了間伐,但是卻沒有將數量、質量、類型做出準確的統計,研究在少量數據的支持下時無法達到普遍結果的,這均是由于研究不夠而導致的森林撫育間伐所面臨的現狀。
人工干擾是樹木獲取更好的成長環境和吸收適當營養的重要途徑,但是通過近些年的觀察研究來看培育森林的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普遍較高,缺乏資金的情況下,基層林業區只能對長勢較差的樹木進行砍伐,從而確保其他樹木的光照環境,這有點類似于人類常說的“擇優錄取”,但是無法按照相關規定來進行森林撫育間伐,長此以往下去則會破壞自然界定律,也和森林撫育間伐的最初目的背道而馳。
經營劃分是為了保障森林資源能夠發揮其作用而出現的。一般會劃分成商品林和禁伐區。在森林資源的經營劃分不合理這一點主要是體現在將商品林和禁伐區的標志不明顯導致技術人員在工作時容易搞混,不能順利的進行森林撫育間伐,從而影響了森林的生態性和社會效益性。
提高人們對森林撫育間伐工作的認識,需要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入手。我國教育學家魯迅先生曾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句話意在告訴我們樹木的長成所需很長的一段時間,但是往往在實際工作中,許多的樹木還未成長就被重伐輕育了。基于這個問題,林業主管部門應該加大對林業工作者進行培訓,這樣的培訓不僅指專業技能之上,還指職業素養上的培訓。讓基層工作人員能夠科學合理有選擇性的進行砍伐,對于生長緩慢或是營養不良的樹木應該創造光照條件。
加強對森林撫育間伐的研究是指,對該地區的氣候、土壤等方面進行研究,以保證森林撫育工作的正常進行。
以安徽省為例,安徽省在氣候上屬于暖溫帶與亞熱帶的過渡地區,在淮河以北屬于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淮河以南屬于亞熱濕潤季風氣候。其特點主要是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春暖多變、夏雨集中、秋高氣爽、冬季寒冷,那么在森林培育中就可以選一些松樹,楊樹用來種植。
另外在2011年,專家實地調研楓香大徑級無節良材培育和林下黃精種植復合經營項目,通過科研組一行詳細了解了該項目的經營模式、技術來源及效益估算,深入林區現場調查楓香林木和黃精生長情況,仔細勘測林分優勢木和黃精植株,采集相關數據,進行實驗分析。科研組對該林場示范林建設成果給予了充分肯定。
加強對森林撫育間伐的研究能夠實現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從科學的角度進行跟蹤和分析,通過大量數據作為理論支撐,達到森林培育的最終目的。
加大對森林撫育間伐的成本投入是實現森林培育工作的重要且首要途徑,根據調查顯示安徽省在大力推進“森林創建”近兩年投資逾百億元。
加大對撫育成本的投資首先要求投入的金額能夠按照國家要求的森林面積與質量成正比,在此基礎上,對于森林撫育間伐的木材能夠物盡其用,做到資源的再利用;第二在財政局向本級或者下級單位撥款時需要建立嚴格的款項使用制度條例,通過事業單位零余額賬戶或者專用賬戶對劃撥資金進行管理使用,確保款項能夠完整地投入到森林撫育間伐工作中,在加大投入撫育成本的基礎上實現育林工作。
除此之外,基層單位還可以通過專用資金聘請專業老師進行實質操作上的指導工作,以確保育林工作的落實進行。
促進森林經營劃分的科學性是指,在日常工作中,森林經營被客觀的劃分為商品林和禁伐區,商品林是指以生產竹木和提供其他林特產品,獲得最大經濟產出等滿足人類社會的經濟需求為主體功能的森林、林地、林木,主要是提供能進入市場的經濟產品;禁伐區也可以被稱之為天然森林禁伐區是指根據歷史發展進程而形成的森林,禁止一切砍伐,除非特殊情況。并且本區域的森林資源,在未經得當地政府的允許下不可以更換用途。但是上文中也提到過有些基層地區經營劃分的不明顯也是導致森林培育無法正常進行的問題代表,所以就這一問題而言,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可以通過森林的種類、用途、生產經營的目的這些關鍵性的信息進行森林經營劃分,對于安徽省而言,石榴樹、梨樹、桃樹這些均可以劃分到商品林這個類型中。通過對森林進行科學合理的經營劃分能夠在實現分類管理的情況下,完成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最大程度的促進我國五位一體中生態文明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自然環境是人類生存的根本環境,從文章可以看出,森林培育過程中的森林撫育間伐,是通過提高森林撫育間伐工作的意識重要、加強對森林撫育間伐的研究、加大對撫育成本的投入、促進森林經營劃分的科學性等有效方式,來進行改善當前森林撫育間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在森林撫育間伐的作用下有效改善森林結構,從而增強穩定性;有效降低森林密度,從而改善生存條件;有效提升生態服務能力,從而促使植物多樣發展,達到我國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