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延橋
(邯鄲市永年區農業農村局,河北 邯鄲 057150)
中草藥屬于我國中醫非常偉大的發明,中草藥的合理使用可避免機體對藥物所產生的排斥反應,有效避免藥物殘留問題出現,確保良好的治療效果。隨著醫療行業的快速發展,利用中草藥進行疾病治療有著非常久遠的歷史,最初中草藥多用于人類疾病治療方面。不過,隨著動物養殖行業的進一步發展,中藥草在動物疾病防治方面同樣也得到重要應用,且防治效果可以得到充分保證。所以,雞養殖行業,應重視對中藥草的合理使用,對雞病進行科學防治,確保雞的健康生長發育,使養殖經濟效益可以得到充分保障,以此促進雞養殖行業的良好發展。
通常而言,雞發生疾病的關鍵因素在于,所攝入營養物質存在明顯的不足,雞飼養期間,多以單一飼料為主,如此則會導致體內營養物質出現嚴重的失衡情況,對雞生長發育產生一定的影響,并造成發病幾率明顯提高。所以,營養物質攝入不足的情況下,導致發病概率顯著增加。所以,對中草藥的合理使用,可對營養物質加以合理補充,中草藥富含豐富能量與微量元素以及蛋白質等營養物質,可對雞生長發育形成有效的促進作用,補充體內營養物質,并達到平衡狀態,使發病率得到顯著降低。如馬齒莧,每100g富含蛋白質、脂肪與粗纖維的總量約為2.3、0.5、0.7g,且微量因素同樣較多。所以,合理使用中藥草,可使雞體內營養達到平衡,使體質得到明顯增強,有效避免發病。
雞發病同樣和體內細菌、病毒與寄生蟲等存在直接關系,衛生管理僅可對部分做出有效清除,無法保證全部徹底清除。所以,發病率依然較高,若以西藥為主,則會導致雞體質明顯變差,存在較大的問題和弊端。對中草藥加以合理使用,則可對問題做出有效解決,由于中草藥含有抗微生物成分,可對病原微生物做到有效清除,避免疾病的頻繁發生。
對雞進行中草藥飼喂,體內可以保留相應的中草藥成分,此類成分能夠形成相應的保護屏障,部分病原微生物侵入的情況下,此類成分能夠對其采取有效殺滅,避免疾病的發生,具有提前預防的效果作用。
雞發病的情況下,身體機能勢必會受到影響,且變得較差,食欲、精神等方面均表現出一定的問題,對養殖經濟效益產生嚴重影響。所以,以中草藥為主進行科學防治,可實現對雞生理代謝的有效調節,使雞身體狀況得到明顯改善和快速回復,以防由于長期患病導致死亡率的提高,確保雞可以保持正常健康狀態。
雞病類型相對較多,如病毒性或是細菌性等雞病,類型的各不相同,所對應的防治方法同樣存在區別差異。針對細菌性雞病,是由外部環境變化因素影響,從而造成的細菌性疾病。基于根源進行分析,雞養殖多以群養方式為主,因此,外部環境所存在的不確定因素相對較多,所以,若外部環境發生明顯較大變化時,則有很大可能造成雞出現生病的情況。針對細菌性雞病,利用中藥草進行防治期間,所使用的中草藥以黃芩較為常見,黃芩的合理使用可促使雞的抗病能力得到顯著提高,以水煎的方式,且濃度方面有著具體的標準,需保持約5g/ml,使黃芪藥效可以得到充分有效發揮;針對存在腎腫的情況,可通過小柴胡湯加以資料,效果較為顯著;針對存在大腸桿菌的情況,可對黃連和白頭翁等中草藥加以合理使用,白頭翁使用量控制保持在0.6-0.8g,黃連使用量控制保持在0.6-0.7g,黃檗使用量控制保持在0.5-0.8g,并對全部中草藥進行仔細研磨,全部以粉末狀為主,并摻入飼料進行飼喂,保持連續不間斷3d。
針對雞營養代謝病,進行防治期間,可對刺五加浸膏等中草藥摻入到飼料,對雞進行飼喂。營養代謝病的合理有效解決,雞肉、雞蛋質量方可得到充分保證,且雞死亡率同樣能夠得到顯著降低。針對營養代謝病,使用中草藥防治時,可以黨參、茯苓與酸棗仁和防風等中草藥為主,對于使用量方面,甘草使用量控制保持在130-150g,麻黃使用量控制保持在460-500g,黨參使用量控制保持在180-200g,夜交藤使用量控制保持在160-240g,防風使用量控制保持在200-240g,茯苓使用量控制保持在200-260g,酸棗仁使用量控制保持在220-240g。對所使用的中草藥,全部進行仔細研磨,全部以粉末狀為主,并進行燜煮處理,并摻入飼料,以此對營養代謝病進行有效防治,效果可以得到充分保證,治愈率可保持大于90%。除此之外,針對雞內臟通風疾病的資料,可以雙花、甘草和烏梅等中草藥為主,雙花使用量為30g,連翹使用量為30g,槐花使用量為20g,甘草使用量為20g,烏梅使用量為50g,對所使用的中草藥,進行混合磨碎,并基于2:100比例,摻入飼料進行飼喂,保持連續不間斷5d。
針對寄生蟲病,可通過中草藥的合理使用做出科學防治,使雞養殖質量得到充分保證。寄生蟲病防治期間,可以白頭翁和蒼術等中草藥為主,蒼術使用量為10g,烏梅使用量為15g,白頭翁使用量為15g,黃柏使用量為12g,地榆使用量為12g,對所使用的中草藥,進行混合研磨,并基于5:100比例,摻入飼料進行飼喂。針對雞球蟲病防治方面,可以山銀花和仙鶴草等中藥草為主,以0.7%比例,摻入飼料進行飼喂,可使發病率得到明顯降低。
雞病防治期間,病毒性疾病屬于防治需要關注的重點之一,對于此類雞病,以中草藥為主進行治療同樣可以使治療效果得到充分保證。針對病毒性雞病,所產生的危害影響較為嚴重,所以,務必對此加以合理有效治理,此類雞病所具有的顯著特征,即傳播力較強,以中藥材為主進行防治,通常以牛蒡子和當歸與連翹等為主,以水煎的方式為主,并搭配適當西藥,使病毒性雞病可以得到有效治愈。因此,病毒性雞病防治方面,可通過中西醫結合的方式,并以中醫為主。針對病毒性雞病,同樣會涉及到傳染性支氣管炎,針對此類疾病治療,可以白術、桂枝和黃芩等中草藥為主,甘草使用量控制保持在7-9g,白術使用量控制保持在8-11g,黃芪使用量控制保持在8-10g,黃芩使用量控制保持在7-8g,桂枝使用量控制保持在7-9g,以水煎的方式為主,并摻入飼料進行飼喂,每日添加一次,連續不間斷5d。
中草藥盡管優勢特點較為明顯,不過,同樣需具備特定使用環境,并非全部情況均都可以利用中草藥進行防治。所以,雞病防治期間,務必做出科學全面分析,切勿隨意盲目用藥,同時,中草藥所含有效成分應當采取科學分離處理,是有害成分含量可以得到有效降低,以此確保中草藥所具有的優勢可以得到充分有效發揮,以保證治療效果。
中草藥使用期間,多以單方、復方和中西藥合劑的形式為主,形式各不相同素具有的特點則存在一定的區別差異。針對單方,功效相對專一,可對一種雞病做出科學有效防治,具有明顯的針對性特點;針對復方,功效相對較多,可對多種雞病做出科學有效防治,多種藥物組合的情況下,可使藥物藥性得到一定的降低,保持相對溫和;針對中西藥合劑,對嚴重雞病的治療作用效果更加顯著,中西藥成分的存在,可使雞病癥狀得到及時有效緩解,且中草藥成分的存在,可對雞體質做出合理有效調節,避免西藥產生嚴重危害影響,保證康復效果。
針對中草藥添加,應當基于養殖環境,使用之前需做好科學全面分析,對環境、飲水與雞舍和雞體等眾多影響因素做出綜合全面考慮,以中草藥為主進行防治的情況下,若雞病并未得到有效緩解,則利用其它方法,避免雞病變得更加嚴重。
綜上所述,雞養殖行業,雞病的科學防治是影響雞養殖經濟效益的關鍵因素之一,應做好對雞病的科學防治,重視對中藥草的合理使用,使雞免疫力可以得到有效提高,為雞病生長發育提供所需的足夠營養,并對雞的生理代謝做出合理調節,使防治效果可以得到充分保證,促使雞病防治水平可以得到顯著提高,以此促進雞養殖行業的良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