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梅
(通榆縣十花道鄉綜合服務中心,吉林通榆 137200)
結合實際調研可以發現,現階段我國很多地區的農經財務審計工作存在問題,如農經財務監督管理不到位、農經財務審計信息化發展不均衡、相關設備設施不夠健全、相關工作人員整體素質低下。為盡可能解決相關問題,正是本文圍繞農經財務審計工作開展具體研究的原因所在。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落實,各地區三農資金投入不斷增大,農經財務審計資金流受此影響也不斷擴大。結合近年來的相關審計數據可以發現,國家會向各個鄉鎮下發相對龐大的三農資金,農經財務審計的工作難度受此影響大幅提升。基于來源渠道,可按照籌集資金、征地補償、自有資金等類型劃分農村農經,數量較為可觀。隨著新農村建設不斷取得新的成果,水利建設、農田整改以及各類基礎設施建設均需要大量資金投入,日趨龐大的資金流量自然會對農經財務審計工作提出更高挑戰。對于趨向科學合理的農經財務審計體系和機制來說,相應財務機制和會計機制也需要設法健全。
為適應鄉村振興戰略,近年來我國農村農經財務審計具備業務能力高、業務水平強等特點,逐漸向會計委托代理模式轉變,相對規范及時的審計、核算及報賬在改善以往的“糊涂賬”、“包包賬”等問題中發揮著重要性作用。會計委托代理模式能夠依托電算化系統和軟件,提高農經財務審計的效率,會計崗位監督職能也能夠更好發揮。此外,農經財務審計工作近年來還存在公開方式日漸多樣的特點,在日趨完善的公開化制度規范下,很多農村采用多功能電子屏進行各項財務信息公開,相關數據查詢的便利性也大幅提升。
結合實際調研可以發現,現階段我國很多地區的農經財務審計工作仍存在多方面問題,農經財務監督管理不到位便屬于其中代表。以填制和管理會計憑證為例,會計科目使用不正確、漏記、錯記、記賬不合理、審核與簽字流于形式等問題較為常見。部分農村地區未能實時公開財務內容,外界監督受此影響無法有效開展,不夠公開、透明的財務工作使得農經財務審計受到了多方面挑戰。專業農村財務管理人員缺乏與農村財務監督管理不到位存在密切關聯,村委會任命的很多財務人員存在文化水平較低、缺乏對財務審計內容了解等情況,這往往會導致財務工作較為混亂。此外,法制觀念缺乏也使得很多農村財務人員不重視財務審計監督工作,這一工作自然無法有效開展。
受不同地區農村發展差異影響,農經財務審計信息化發展不均衡現象仍存在于我國各地。受農經財務審計信息化發展不均衡影響,農村經濟相關設備配備差異明顯,這種差異在專業人才引進方面也有著直觀體現,這對農經財務審計信息化工作帶來的制約必須得到重視。此外,在大數據時代下,很多地區的農經財務審計工作還存在信息化管理意識缺乏、財務信息化管理技術應用不熟練、財務公開隨意性較大、各部門間的溝通交流不足、內外與上下的信息傳遞和匹配效果不佳、對財務工作和涉農項目認識落后等問題,這類問題同樣需要設法解決。
農經財務審計工作的信息化程度近年來不斷提升,專業設備匹配在其中發揮著關鍵性作用,但由于農經財務審計工作涉及的內容和數據往往較為復雜繁瑣,這些工作單純依靠人工將導致工作量較大,人力和物力也會因此出現嚴重浪費,相關問題在大數據時代尤為顯著。通過農經財務審計設備化,該工作的簡便程度可大幅提升,但由于對信息化認識不到位,忽視大數據時代的變化,部分領導對農經財務審計工作信息化的建設仍停留在配備計算機等硬件設備方面,專業硬件設備往往被忽視,軟件設備的意義和價值受此影響無法充分發揮,大數據時代的相關挑戰也無法有效應對,農經財務審計工作有效性自然無法得到保障。
在農村經濟的發展中,農經財務審計工作發揮著關鍵性作用,這使得該工作向來受到相關部門重視。作為較為復雜的工作,農經財務審計工作對審計人員的專業素質要求較高,但由于很多地區缺乏專業審計人員,現有審計人員專業素養不高,農經財務審計工作遇到的各類問題往往無法有效解決。此外,相關培訓、學習途徑的缺乏也使得這類審計人員無法提升自身專業素養,農經財務審計工作準確性、有效性自然會受到影響。
為優化農經財務審計工作,需從加大監督管理工作力度入手,保證發生的業務能夠做到及時入賬,憑證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可得到保障。相關部門需強化對農村財務監督工作的重視,以此保證內部監督能夠由審計人員較好開展,通過對財務工作數據和內容的定期公開,外部監督也能夠順利推進。如審計人員出現違法亂紀行為,嚴厲的懲處必須設法落實,以此盡可能預防相關問題,保證財務工作的可靠性和真實性,財務工作公開度和透明度可進一步提升,農村經濟發展也能夠獲得更好保障。農經財務管理部門需要保證內部存在科學健全的審計制度,管理人員也需要強化對農經財務審計制度的重視,以此強化控制和管理,保證農經財務審計的實用性和有效性。此外,還需要設法管理、監督、規范審計部門業務,保證農經財務各部門相互制約的順利實現,具體監督可針對性成立財務管理委員會負責,以此開展更加細致的農經財務審計工作,農經財務審計工作質量即可更好得到保障。
為解決農經財務審計信息化發展不均衡問題,必須設法推進農經財務審計工作信息化發展,以此降低農經財務審計工作難度,降低相關失誤問題的發生概率,各類客觀因素帶來的影響也能夠有效降低。基于不斷更新的各項信息,依托信息化建設成果,簡單明朗的農經財務審計工作即可順利開展,工作強度減輕也可順利實現,基于快速發展的信息技術,數字化、網絡化設備對審計工作方式帶來的影響較為深遠,存在缺陷的傳統審計工作受此影響不斷被淘汰,因此必須設法推進農經財務審計工作信息化發展,農經財務審計工作水平可有效提升。
結合大數據時代發展背景,建議從農村財務信息化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完善入手,對于現階段功能單一、操作模式簡單、過于扁平化的財務審計監督信息處理方式及應用軟件,基于大數據處理需要,需設法開發或引進能夠更好匹配大數據信息量的應用軟件,數據資源的利用價值可有效提升,更為精準與客觀數據提供、農村財務流程管控的強化、農經財務審計工作與大數據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也可順利實現。依托大數據信息的農經財務審計工作探索近年來大量涌現,江蘇省審計廳開展的鄉村振興政策和資金審計便屬于其中代表,以此將諸種審計項目與大數據分析融合貫通,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安排部署和農業農村工作特點,在大數據技術支持下,農經財務審計工作的有效性得以大幅提升。在相關探索中,基于委托代理模式的“集中核算”模式也開始廣泛應用于農經財務審計工作中,這一財務管理工作體系能夠保證村集體審核權、收益權、經營權,輔以專項財務管理小組建設,在專業信息化財務處理平臺和網絡大數據信息系統支持下,即可有效開展大數據分析和對比,農經財務審計工作成效可進一步提升,鄉村振興戰略的更好落實也可獲得有力保障。
為更好開展農經財務審計工作,農經財務審計人員培養的強化也不容忽視,這種培養不僅需要關注業務能力,同時需要關注職業道德,以此提供更多培訓機會,保證農經財務審計人員具備更高的職業道德素養和專業素質。各地可結合實際需要考慮聘請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員,采用講座、培訓班等方式分享工作經驗和先進工作技能,并同時負責解答農經財務審計工作中的各類問題,農經財務審計工作有效推進可得到保障。相關部門也需要充分發揮作用,以此保證每一名農經財務審計人員均能夠擁有正確工作態度,保證其更為積極投身工作,不斷學習新技能、新技術管理手段、新經濟管理模式,同時更多積累經驗,農經財務審計工作各類問題的有效解決即可更好得到保障。
綜上所述,農經財務審計工作需關注多方面因素影響。在此基礎上,本文涉及的加大監督管理工作力度、推進農經財務審計工作信息化發展、強化農經財務審計人員培養等內容,則提供了可行性較高的農經財務審計工作優化路徑。為更好開展農經財務審計工作,大數據時代挑戰的針對性應對、鄉村振興戰略要求的有效滿足、審計流程的不斷規范同樣需要得到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