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煤科工能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能源發展公司”)承擔的我國首個露天礦邊幫煤“安全、高效、綠色、智能”回收示范項目——平朔安太堡露天礦邊幫煤開采示范項目順利開工。該項目的實施,意味著我國露天煤礦壓覆資源浪費嚴重、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弱等突出問題有望得到根本解決。
據悉,以平朔安太堡礦為代表的國內400 多座露天煤礦普遍存在邊幫遺存“呆滯煤”問題,造成大量煤炭資源浪費和邊坡滑坡安全事故風險隱患。能源發展公司作為我國煤科綠色開發板塊核心企業、行業級科研成果轉化平臺和新技術新裝備應用試驗基地,積極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主動擔當央企使命,在全面總結金正泰露天礦邊幫煤開采經驗的基礎上,借助中國煤科整體科技和裝備優勢,聯合沈陽設計院、太原研究院、科工生態等單位,積極開展露天礦邊幫壓覆資源高效回收科技攻關。
經過多年研究,能源發展公司開發出一系列國內領先的技術、裝備和工藝。首次提出基于地質力學的邊幫煤回收適用性評估方法、采硐群與支撐煤柱優化設計、邊幫采場鏈式滑坡災害預測預警方法、露采與邊幫煤回收協同工藝、遠程智能化控制連續采煤工藝、基于捷聯慣導的記憶割煤技術、工作面瓦斯及粉塵無人化治理技術等,大大提升了露天礦邊幫煤開采的技術工藝智能化水平;聯合太原研究院及行業專家共同研制的國內首臺(套)邊幫煤回收成套設備,具備工作面無人化開采、自動化監測預警、工作面自動化通風除塵功能,邊幫煤回收成套技術與裝備性能安全可靠,回收能力可達80萬t/a,各項技術標準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此次平朔安太堡露天礦邊幫煤開采示范項目,在露天開采工藝及技術裝備方面實現了重大突破。該項目的實施,是能源發展公司堅持中國煤科“創新驅動、聚焦主業”戰略的一次成功產業轉型升級,是踐行新發展理念、以科技創新助力我國露采工藝新變革、推動能源生產革命和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的一次有益嘗試,更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指示批示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助力保障能源穩定供應、提升露天礦安全生產水平的成功典范。
近日,由中冶京誠鳳凰爐總承包建設的山東某公司熱處理線淬火爐和回火爐工程第一爐熱處理鋼板順利出爐,標志著中冶京誠鳳凰爐成功實現了超大功率電加熱輥底式熱處理爐的應用。
該新型高強鋼連續熱處理生產線包括1座淬火爐和1座回火爐,專用于薄板熱處理,鋼板的品種和厚度對熱處理爐爐溫均勻性和控溫精準性等提出更嚴格的要求。中冶京誠鳳凰爐潛心研發,為其量身打造超大功率電加熱輥底式熱處理爐。
2 座電加熱輥底式熱處理爐采用高效電輻射管,運用數字化脈沖控制技術和多區段溫度控制,回火爐采用爐氣高速擾流技術,運用先進的電加熱控制系統,配備完善的熱工自動化控制系統和操作自動化,可保證爐溫均勻性達到±1℃,實現智能升降溫操作,最大程度節能降耗,實現零排放零污染。
該項目熱處理爐的順利投產,是繼萊鋼熱處理爐、馬鋼熱處理爐等項目成功實施之后,中冶京誠鳳凰爐將電加熱式熱處理爐的應用拓展到特種板材熱處理領域、配置功率范圍擴展至2000~10000kW的成功實踐,再次彰顯了中冶京誠鳳凰爐在熱處理爐領域強勁的綜合實力與技術水平。
電加熱相比燃料燃燒加熱,其熱效率更高,控制爐溫更精準,更有利于提升爐溫均勻性和產品質量。在國家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鋼鐵企業的自發電率逐步提高,電加熱輥底式熱處理爐用于生產高附加值產品將得到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