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燕
在特殊教育學校工作多年,面對著形形色色的學生,和這些特殊學生在一起的時間起越長,就讓我更加熱愛我的學生,也更加忠于我的工作崗位。
還記得第一次走進特殊學校的場景:有的學生興奮地奔跑;有的學生羞澀地躲在角落;還有的學生好奇地注視著我……這就是我接下來要面對的學生嗎?我的努力能夠得到回報嗎?帶著這些疑慮,我開始了特教班級管理的工作。
我帶的班級主要是聽障學生,鍛煉學生說的能力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不能錯過任何一個能夠鍛煉學生表達能力的機會。
我開展了晨會早讀活動,每天10分鐘,一名學生作為領讀,選擇自己喜歡的文章或者故事,帶領其他學生跟讀,有的學生不理解,覺得既麻煩又很累,小玲就是其中之一。
小玲聰明伶俐,有時也很淘氣。一天晨會課,我到宿舍檢查衛生,回教學樓的路上,遠遠看到小玲在樓下玩沙包。明明是晨讀時間,怎么會在玩呢?我正感到疑惑,只見小玲用校服蓋住頭快速溜進了教學樓。小玲的這一舉動讓我想到了“掩耳盜鈴”的故事,哭笑不得。
我回到教室,小玲已經規規矩矩地坐在位置上,有模有樣地“朗讀著”課文。我若無其事地在教室來回巡視,瞥見小玲的目光一直跟隨著我。
下午班會課,我特意為學生講了“掩耳盜鈴”的故事,然后讓學生說一說從中學到了什么道理。很多學生都對盜鈴的人進行了評價,輪到小玲時,她用含糊不清的口語加上熟練的手語說:“老師,其實我今天就做了一件‘掩耳盜鈴’的事。我做錯了,我不應該像盜鈴的人那樣,那么笨。”
小玲說完后,默默地低下了頭。
學生們一臉疑惑,不知道小玲是怎么“掩耳盜鈴”的?
我對著小玲會心一笑,帶頭給小玲鼓起掌來,我想她以后不會再犯了。
通過這件事,我相信不僅是小玲,其他學生也受到了教育。我們在教育學生時,應當先了解他們,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打開有效溝通的大門,使每個學生都得到應有的關愛。在輔導特殊兒童時,教師更要有耐心、講究方法。
抓住兒童的心理特點,從他們能夠理解的小故事入手。讓學生明白道理最好的方法并不是講大道理,可以講一些他們能夠理解的小故事,通過故事的情節與人物特點,找到與教育的契合點,讓學生更容易接受。
控制好情緒,找到教育的最好時機。學生出現問題時,教師要控制好情緒,不問緣由地對學生橫加指責是不可取的。要從專業的角度,找到適合學生的方法,給自己時間,整理好思路,想好對策,再對學生進行教育,切忌翻舊賬,要就事論事,避免學生產生反感的情緒。
創造和諧的班級氛圍,多給予學生表揚。特殊學生犯各種錯誤都很正常,教師應以表揚為主,批評為輔,尤其對于特殊的學生,樹立自信心至關重要,讓他們知道自己也很優秀,一樣可以以陽光的心態來面對學習與生活。
選擇了特殊教育就意味著選擇了艱辛,為了這些可愛的學生,我愿意用我全部的精力去呵護他們,用我的真誠去感化他們,用我的愛心為他們架起一座橋梁,我相信只要播撒愛的種子,總有一天會開出鮮艷的花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編輯/王? ?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