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標
2021年,中國經濟逐步擺脫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走出了快速復蘇的態勢。2022年,經濟的下行壓力將增加,理財時需要相對穩健,注意保持資金的流動性,謹慎使用杠桿,防止出現資金鏈斷裂的危險。
2021經濟向好股市樓市承壓
2021年,是一個不平凡的年份。這一年,我們迎來了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的大喜日子,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目標——全面小康,正大踏步地走在通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并為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而努力奮斗。
雖然新冠肺炎疫情依然在全球肆虐,奧密克戎變種又在年底帶來了新的不確定性,但由于中國的防控措施非常得當,使得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相對較小。在全球很多地區因疫情嚴重而不得不實施封鎖的情況下,中國的制造業和供應鏈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也讓中國經濟能夠率先從疫情的影響下走出來。
不過,經濟的亮眼表現并沒有給股市帶來多少幫助。今年年初,上證指數以3474.68點開盤,最高漲至3731.69點,多數時間徘徊在3500~3600點一線,漲幅僅有3%~4%。
代表藍籌股的滬深300指數表現更差,在以5212.93點開盤后,也曾有過高光時刻,最高沖高到5930.31點,打破了指數的歷史最高紀錄。然而,好景不長,此后滬深300指數便開啟了陰跌模式,截至12月中,該指數仍低于5100點整數關,錄得負收益。
受股市整體表現不佳的影響,權益類基金的表現也大不如2019年和2020年。雖然,也有少數權益類基金實現了凈值翻番,但多數基金的漲幅不理想,年初至今平均收益率不到9%,而在2019年和2020年,權益類基金的平均收益率分別為45%和55%。
從風險的角度看,2019年和2020年出現虧損的權益類基金比較少,而今年出現虧損的基金超過了總數的30%。特別是一些明星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今年以來的收益率仍為負值。由于漲幅較高的權益類基金普遍規模較小,導致了今年基金的賺錢效應大不如前。接近年底,新基金的發行再次遇冷,發行失敗的基金越來越多,首發規模也越來越小。
在銀行方面,大額存單的利率受到了政策的調控,出現了比較明顯的下降。2021年初,銀行3年期大額存單的利率還在4%左右,如今已經降低到3.5%附近了,部分大銀行的利率甚至降到了3.25%。
傳統的銀行理財產品過渡期將于今年年底到期,以前那種保本保收益的銀行理財產品已經逐步退出市場,取而代之的是凈值型理財產品。發行理財產品的機構也多由銀行本身轉為了銀行理財子公司。好處是,在一家銀行你不僅可以買到該銀行旗下理財子公司的產品,還能買到其他銀行理財子公司的部分產品,產品的選擇面更廣了。
在房地產方面,監管部門始終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原則,對房價上漲較快的城市實施了極為嚴厲的調控措施。今年年初,央行出臺了相關政策,對房地產貸款和個人住房抵押貸款的規模進行了限制,使得房貸額度越來越緊張,房貸利率出現了明顯上升,一些二手房房貸放款時間甚至長達半年以上。
受房貸政策的影響,房產市場的流動性大大降低。而房地產稅即將開始試點消息的公布,也打擊了炒房者的信心,一度火熱的房產市場終于降溫了,部分熱點地區的房價開始回落。
2022以穩為主合理配置資產
2022年,疫情對經濟的干擾依然會存在,下行壓力會進一步顯現。今年三季度,GDP同比增幅僅為4.9%,已經跌破了5%的增長平臺,預示著中國經濟無法繼續保持6%以上的中高速,明年的GDP增速很可能會回落到5%附近。近期,央行刪除了“管好貨幣總閘門”和“堅決不搞‘大水漫灌’”的表述,并于12月15日實施降準,意味著貨幣政策將開始發力“,穩增長”的重要性超過了“降杠桿”。
股市不用太悲觀
決定股市走好的主要因素有2個,業績和資金。上市公司的業績提升,股市的估值就會下降,股票投資的吸引力就會提高,會有更多的資金進入股市,從而推高股價。市場上的資金充沛,資金利率低,會讓投資者認為固定收益產品的收益率偏低,為了追求更高的收益率,部分資金也會進入股市,這使得股市即便是在上市公司業績不理想的情況下,也會走出資金牛市,美國股市過去1年多的表現就是如此。另外,資金利率低,也會降低企業的財務費用,提升公司的業績,對提高股價也有一定的幫助。
2022年,中國經濟將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受此影響,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速肯定無法和今年相比。根據三季報顯示的數據,今年前3季度,上市公司的凈利潤同比上升超過25%,明年的增速會遠低于這樣的水平。
靠業績提升推動股市整體上揚顯然不太現實,但我們不能因此就對股市失去信心。為了穩增長,央行勢必要釋放出更多的貨幣,促使利率的下行。從目前的情況看,10年期國債的收益率在3%左右,距離歷史低點2.5%還有一定的下跌空間。雖然央行降息的可能性不大,但降準的可能性還是比較高的。一旦市場上的資金充裕了,資金利率自然會下行,對股市的利好作用還是不言而喻的。另外,由于A股市場的估值低,中國經濟的增長潛力依然巨大,對外資的吸引力也很強,外資已經連續多年增持中國資產,這也對股市走牛起到了一定的引領作用。
在操作上建議還是選擇基金進行投資比較好。盡管今年基金的賺錢效應不如前2年,但七成權益類基金實現正收益的事實告訴我們,選擇基金還是比較靠譜的。從歷史數據上看,普通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是最高的,長期持有出現虧損的概率非常低。另外,小基金的整體表現好于大基金,我們可以在2億~5億元規模的普通股票型基金中進行選擇,這樣獲得高收益率的概率也比較大。
固收類產品值得看好
因為債券的價格與收益率反向變動,當市場利率降低時,債券的價格會走高,反映到固收產品上就是凈值上升。反之,當市場利率上升的時候,債券的價格會下跌,固收產品的凈值也會下降。由于大額存單的利率已經不具有吸引力,投資者必須要提高風險偏好,才能獲得4%以上的年化收益率,銀行理財產品就是相對穩妥的替代產品。
雖然銀行理財不再保本,但其投資風險依然很低。根據某家城商行的統計,該行銷售的凈值型理財產品,到期收益率均超過了業績比較基準,說明銀行理財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還是有一定參考價值的。
另外,如果理財產品的到期收益率超過業績比較基準,管理人可以計提超額業績報酬,有的產品超額業績報酬的提取比例甚至高達80%,這對管理人的吸引力還是比較強的。在市場利率不太會走高的明年,固收產品值得看好。
和銀行理財產品類似,債券基金也是固收產品之一,風險也比較低。同時,債券基金不收取業績報酬,但管理費和申購費要高于銀行理財產品,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投資習慣加以選擇。
資金配置注重流動性
2022年,疫情的不確定性依然存在,經濟又存在下行壓力,因此,在家庭資產配置中,應該高度重視資產的流動性,慎用杠桿。在投資方面也應該相對保守一些,留足應急準備資金,提高固定收益率產品的占比。
打算貸款買房的人一定要量力而行,手里至少要留出一年的生活費和房貸月供,謹防因失業等因素,導致難以按時償還房貸。受房產調控政策以及房地產稅即將試點的影響,房產價格過快上漲的局面得到了控制。部分地區新房和二手房價格開始出現下跌,成交量也出現明顯下滑,這對購房人來說無疑是利好的。
近期,房貸政策有所松動,放款速度加快了,部分地區房貸利率也有所下調,對于需要貸款買房的人來說,購房相對容易了一些。在目前的買方市場中,購房者可以更加從容地選房。但如果打算投資房產,2022年并不見得是一個好年頭。因為房產投資對現金流的消耗太大,房價短期內出現大漲的概率不高,加上交易的周期較長,資產的流動性不佳,遇到需要用錢的時候,很難快速變現。因此,不建議對房產進行大手筆投資。
在固定收益產品方面,建議至少配置2~3年的家庭生活開支和房貸還款金額,加上應急準備金,可以讓自己在沒有收入的情況下,3~4年不愁沒錢花。剩余的資金可以投資權益類基金,去追求長期的投資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