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明年新能源裝機增長有望超預期,仍然持續看好火電轉型新能源運營的標的。
近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立足以煤為主的基本國情,抓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納能力,推動煤炭和新能源優化組合。此次會議進一步明確新增可再生能源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
中信建投認為,明年新增的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發電被政策賦予了能耗指標或者用能權的屬性,有利于平價新能源通過綠電交易獲取一定的溢價,推動新能源投資回報率提升、裝機快速發展。
明年新能源裝機增長有望超預期,仍然持續看好火電轉型新能源運營的標的,包括上海電力、華潤電力和福能股份;對于純新能源運營公司,建議關注中閩能源。
此外還推薦智能配電工程運維一體化企業蘇文電能,建議關注烏白電站有望注入提升公司盈利水平的水電龍頭長江電力、受益于省內市場電價持續改善的華能水電。在天然氣方面,推薦售氣量不斷提升、具備自有LNG接收站的城市燃氣公司新奧能源、深圳燃氣。
中金公司分析,此次會議強調要立足以煤為主的基本國情,雙輪驅動,傳統能源的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礎上;同時,“科學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與10月8日國常會比,去掉“在一定時間內”),“創造條件盡早實現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這些舉措可以促進在能源轉型中市場主體更多選擇新能源,但難點在于碳排放的監測仍未廣泛推廣,需盡快創造條件。
雙碳目標既要堅定不移推進,也要穩妥推進并確保能源供應,這意味著明年能源供給對生產的約束或將緩解。
此外,會議進一步優化能耗雙控考核,其中明年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均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但能耗強度考核或仍納入),并盡早實現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這意味著新能源制造相關的高耗能建材如硅料等生產約束或有所緩解,并加快可再生能源基礎設施建設。
國金證券電子煙合法化加速推
國家煙草專賣局就《電子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提出電子煙產品在中國境內上市銷售前,應當經煙草專賣行政主管部門登記,對符合條件的,準予登記并納入電子煙產品目錄。重點推薦HNB(加熱不燃燒)領域擁有良好煙草合作基礎,及自身在HNB香精、香料和薄片領域競爭實力突出的華寶國際(00336)和思摩爾國際(06969)。
浙商證券醫保談判落地看好本土創新
12月3日,2021年醫保談判調整結果正式公布。罕見病藥物的納入及創新藥獲批后快速納入醫保有助于推動本土創新藥企業加大自主創新并快速崛起,整體看醫保談判對創新藥企業偏利好。關注創新主變量、可兌現性更強創新藥企:恒瑞醫藥、貝達藥業、信達生物、君實生物、復星醫藥、榮昌生物、百濟神州、諾誠健華等頭部企業研發能力已獲驗證。
光大證券元宇宙推動制造業提升
元宇宙將以虛實融合的方式深刻改變現有社會的組織與運作,從而催生線上線下一體的新型社會關系,從虛擬維度賦予實體經濟新活力。B端應用方面,虛擬化推動制造業效率提升,如數字汽車工廠能大幅提高廠商在設計、生產、測試中的效率。1VR、AR產業有望迎來拐點,推薦舜宇光學科技、歌爾股份;2游戲作為C端殺手級應用帶來利潤,推薦騰訊控股、網易;3關注算力、AI等元宇宙基礎設施發展,推薦英偉達。
廣發證券2022年A股迎來壓力期
2022年A股企業盈利回落趨勢比較明確,A股將迎來“金融供給側慢牛”以來首個壓力年。隨著PPI-CPI及供需缺口變化,配置視線移向下游。2022年大類資產或將呈現商品上行趨緩、股市下行壓力增大、美債利率上行組合。
隨著PPI-CPI剪刀差收斂、雙碳信用新周期開啟、供需缺口逆轉,2022年配置思路為“從上至下”。建議關注:1PPI下行向CPI傳導潛在受益方向:PPI下行成本壓力緩和的汽車、電機、白電,CPI傳導提價兌現的食品加工、農業。2“雙碳”寬信用新周期受益方向:“先立”新基建的軌交、新能源(風光),“后破”傳統產能“低碳轉型”的特鋼、綠色建筑。3“供需共振”的新能源車、特高壓、電源設備,“供需缺口”延續的新能源材料、軍工。也建議關注新興賽道景氣分化方向:新能源汽車(整車、零部件、動力電池)、光伏(組件)、半導體設備。
東北證券看好高景氣延續的成長板塊
2022年,主導市場的確定性因素是強基數效應下盈利增速的全面回落,這使得市場趨勢性機會較小,決勝關鍵在于規避順周期,同時抓緊成長主線。
2022年是疫情后復蘇的次年,基數效應下A股盈利增速大概率全面回落。預計國內宏觀流動性維持偏寬松,尤其是一季度和四季度。主要看好高景氣延續的成長板塊、明顯受益于政策紅利的子行業、業績對疫情好轉敏感度高的子行業,建議重點關注酒店、鋰、稀土、地產、快遞等行業。
同時,明年新能源車市場將繼續較高增長。隨著天幕玻璃、平視顯示器(HUD)滲透率快速提升,未來5年國內汽車玻璃OEM市場規模復合增長率能達到20%以上,重點關注福耀玻璃。新能源汽車中關注小鵬汽車在智能化方面的布局。小鵬汽車是率先實現全棧自研的自動輔助駕駛軟件單獨收費的汽車制造商,也是國內首家確認軟件營收的新能源汽車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