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悅



蘇州女孩小蕓是一名剛畢業不久的95后女孩,在各種工作中游移不定,找不到自己的職業方向。所學專業在職場用不上、就業競爭太激烈、高不成低不就等,是她可能面臨的主要問題。那么,她該怎么辦呢?
蘇州女孩小蕓今年24歲,大學畢業1年多了,到現在還沒有找到稱心如意的工作,而且她對于職場生活似乎已經感到厭倦,對未來非常迷惘。
工商管理是小蕓大學4年學習的專業,她說:“我在蘇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二本大學學了一個很普通的專業......工作的時候只要碰到一個和我一樣打雜的,不用問就知道他學的是什么。”
家里有3套房
小蕓在蘇州長大和工作,蘇州是她的家。她這樣說:“我平時吃住都在家里,父母收入也比較高,都還沒退休,我的生活好像從來沒有太大的負擔哦!”小蕓家里有3套房,她從來不會像很多年輕人一樣考慮“買房”的問題,和父母在一起生活,日常消費也不多。
沒有負擔的生活,似乎總有某種不能承受之“輕”。小蕓表示,她在工作上很沒有耐心,稍有不滿就想離開,“我真不是一個很有事業心的人,以前讀書就不夠認真,現在工作也不夠努力,也許讓自己快樂才是最重要的。可如今,我也感到焦慮。”
兩年換6份工作
小蕓當下在外貿公司的工作,已經是她畢業不到兩年內的第六份工作了。“我的頭兩份工作都是在新媒體行業,常常加班累成狗,還沒有加班費,很快就沒有了熱情,所以我就走了。然后我去了一家廣告制作公司。我不喜歡這家公司的作品風格,自己也沒有發揮的空間。第四份工作在一家很小的互聯網創業公司,應聘的時候對方說得天花亂墜,實際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業務發展得一點也不好。第五份工作是在一家股份制銀行做臨時工,我覺得將來沒有轉正的機會,就放棄了。現在在這家外貿公司做人事,這個工作吸引我的主要原因是輕松,事情不多”。很多人說小蕓太任性,但她認為自己每一次離職都是正確的選擇,而且非走不可。
然而,小蕓在這家外貿公司也快待不下去了。公司去年的效益不好,漲工資無望,而且因為她入職時間很短,公司也沒有給她年終獎。“同事們不容易相處,上級領導也不是很重視我,薪資待遇也算不上多好,我真覺得這工作不要也罷”。不過,隨著離職次數增加,小蕓的自我懷疑也越來越嚴重:“這樣下去肯定不行,沒有目標的生活太難受了,可我又不知如何改變。”
存款有5萬元
現在她自己手上可以支配的資產有5萬元,是以前零零碎碎存下來的。她說:“這些錢還是從我在大學的時候就開始存的,包括我小時候的壓歲錢、實習工資、父母給的生活費結余,還有工作以后每月工資里剩下的......”
其實,小蕓也不知道自己具體每月要花多少錢,由于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平時的共同花銷都是父母在負擔,比如一起旅游的錢,一起外面吃飯的錢......自己的收入只是用來偶爾買一點自己喜歡的東西。
因為存款數目不大,她對理財不怎么上心,但又因為有了這么一小筆存款,每次她“裸辭”的時候都不會為經濟問題太過于擔心。“反正我的錢也夠花了,如果哪天花完了,就隨便再找一份工作。”她將這些存款放在余額寶里。另外,小蕓因為看到支付寶上的保險推銷廣告,覺得很有道理,她每年會固定拿出一部分錢買消費型的健康險和意外險。
先就業,再擇業?
也許聽上去有些頹廢,但小蕓實際上是一個頗有藝術氣質的可愛女生,她不喜歡循規蹈矩,因而在企業里總覺得不太適應。她還想去上海、去北京,在大城市生活一段時間,開開眼界......
在平時的業余時間里,小蕓最大的愛好是畫畫。她從小就學畫畫,曾經得過不少獎,當年父母不希望她當藝術生,因此她沒有走上美術專業道路。在大學里,她在課余時間給一些出版社、網站等畫過插畫,有些在發表后還拿到過稿費,雖然錢并不多,但她覺得很快樂也很有價值感。
小蕓曾設想過從事藝術相關工作,但是遇不到好的機會,也沒有勇氣去走不尋常的路。她理想中的工作應該要能發揮自己優勢,人際關系簡單,工作方式靈活......但是,每次她把這些想法告訴父母或周圍朋友,人家總覺得她“想得太多了”,有位特別好的朋友還勸她“先就業,再擇業”,這讓小蕓感到非常猶豫。
小蕓想知道,如何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和相應的理財準備。她說:“我其實不急著賺大錢,但我希望賺錢的方式是有意義的、能讓我滿足的。”